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布什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来 ,美国总统布什在多次演说中强调 ,今后几十年 ,美将致力于在世界各地推进民主制度和根除“暴政”。相对于以“先发制人”为特点、以反恐为核心的其第一任期政策 ,这种以“民主化”和“打倒暴政”为核心的理论被欧美学者称之为“新布什主义”。一、内涵与发展脉络布什在今年 1月 2 0日其第二任就职演说以及 2月 2日发表的《国情咨文》中宣称 :世界上许多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国家还未实现民主 ,美国负有在国际范围内促进“民主”与“自由”这一道德和战略使命 ;实现世界和平的惟一道路是“把自由扩大到全世界” ;今后美国对外政策的主要目…  相似文献   

2.
大事综览     
2005年1月大事各方有如下评述:一、布什宣誓就职,赖斯出任新国务卿。20日,布什总统第二任期宣誓就职。28日,赖斯宣誓就任美国新国务卿。国际舆论普遍认为,布什在第二任期内其强硬的对外政策不会改变。日本《读卖新闻》22日报道称,布什的就职报告宣扬“扩大自由”,称实现世界和平的惟一道路就是“把自由扩大到全世界”,应“发起世界性反暴政运动”,明确表示美国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在世界范围内铲除专制体制”。为此,美国将在世界事务中扮演更为咄咄逼人、更富有“革命性”的角色。英国《卫报》22日报道称,布什试图通过“传播民主”来建立世界…  相似文献   

3.
布什第二任期伊始推出以“铲除暴政”和“推进自由”为主旨的“新布什主义”,是其第一任期“先发制人”“、单边主义”政策基础上的一种策略调整,表面上有一定的灵活性,骨子里却更加强硬。第二任期内在对华关系上将坚持两手政策,力求稳定台海局势。  相似文献   

4.
布什第二任期的外交受内外因素的影响,单边主义可能有所收敛。中美关系将会保持稳 定,两国在广泛的双边和国际领域的合作将进一步扩大,两国关系将沿着建设性合作关系的道路发展。  相似文献   

5.
到底怎么看布什连任后的美国外交政策?概括起来,美国内外,包括中国研究者的看法,基本上分成两种,即"继续或者不变派"和"改变或者调整派"。前者认为,大选获胜,是新保守主义的胜利,在第二任期内,布什不会改变其强势外交的大方向,许多分析者支持这个判断,现布什政府高官,如国务卿鲍威尔声称布什政府仍将采取"进取性"的外交政策。后者则认为,新保守主义获得的仅仅是"空洞的胜利",在外交政策上,布什目前处在一个非常艰难的时刻,  相似文献   

6.
讨论大选后的美国内外政策走向,经济无疑是一个重要方面。我的看法是未来一个时期布什政府的经济政策将不会出现大幅度调整,但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可能增多。 首先,继续实行减税政策。布什在第一任期内已经通过五个减税法案,其中仅美国参议院通过的  相似文献   

7.
2004年美国大选已经尘埃落定。虽然今年民主共和两党竞争激烈,最后布什终于战胜克里,成为连任美国总统。布什在第二任期里会采取什么样的全球战略和对外政策,成为人们高度关注的事情。  相似文献   

8.
克林顿政府对拉美政策的走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克林顿入主白宫已近1年,其内外政策已基本成型,其对拉美政策也可见端倪。本文拟从简单回顾和评价布什政府对拉美政策入手,介绍和分折一下克林顿政府对拉美政策的走向,以及与布什对拉美政策的异同。对布什政府的拉美政策的回顾布什总统执政的4年(1989年1月20日至1993年1月20日),正是世界格局和国际关系发生重大转折的时期。东欧剧变,华约解散,前苏联从危机四伏到最终解体,标志着战后形成的以美苏对抗为主要特征的两极格局的结束。  相似文献   

9.
布什新政府从1月20日上台到现在时间不长,但是从其政府成员就军控问题发表的言论和提出的政策主张来看,其军控政策已露端倪。尽管一些具体政策仍在制订和实施过程之中,但是这些言论和政策主张将构成布什新政府军控政策的主要框架。一  布什继承了冷战以来美国历任总统争夺世界霸权的基本国策,极力维持美国惟一超级大国的地位。布什新政府认为冷战结束以及苏联的解体使美国成为惟一的超级大国,应利用其处于颠峰时期的经济技术实力,进一步扩大和加强美国军事战略的优势,实现称霸世界的战略目标。布什新政府军控政策的根本目的就是服…  相似文献   

10.
智利位于南美洲的西海岸,面积75万多平方公里,人口1300多万,85%的居民倍奉天主教,是世界主要产铜国之一,铜占世界总藏量的30%。爱德华多·弗雷·鲁伊斯1994年3月11日就任智利总统,任期6年。弗雷执政后,基本执行其前任艾尔文的内外政策,且更加务实。目前,政局稳定、经济形势良好、外交活跃。但也存在一些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