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在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的背景下,本文以云南省嵩明县养老服务产业发展为例,分析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要促进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一是政府主导,多方参与;二是大力推广居家养老模式;三是创新改革公立养老院;四是着力培养养老服务产业人才。  相似文献   

2.
发展壮大健康养老产业,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快健康中国建设、培育壮大银发经济的重要任务。在产业融合相关理论基础上,探讨健康养老产业融合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实现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辽宁省是全国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地区,面临医养产业融合度不高、医养服务产品供给不足及康养服务商业模式不成熟等问题。因此,从推动产品或服务融合、市场融合及组织方式融合等角度看,应实施人才兴业工程,实施智慧健康养老工程,探索区域化特色化健康养老融合发展服务模式,推进医养结合,创新农村健康养老产业融合发展服务模式,改进老年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创新健康养老产业融资模式,进一步发展壮大辽宁省健康养老产业。  相似文献   

3.
《世纪桥》2015,(11)
本文立足于重庆市人口老龄化问题比较严重,主城区养老压力巨大的实际,把养老产业、生态环境、城市功能等纳入分析框架,多维地、系统地探讨北碚区发展养老产业、缓解主城养老压力、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一、养老产业发展的背景2013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发展老年服务产业。"这是党中央针对中国人口老龄化形势做出的重大决策。养老服务作为产业,能够拉动内需、投资,成为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一环。我国养老产业尚处于起步之际,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以养老床位测  相似文献   

5.
旅居养老产业体现了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养老业可持续发展的全域旅游新发展理念,对山西省顺利实现主动转型、创新转型、深度转型、全面转型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采用SWOT分析法发现,山西省打造旅居养老产业优势与劣势都有,机遇与挑战并存,鉴于此,发展山西旅居养老产业,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完善旅居养老产业行业规范、打造"X+旅居养老"模式、加强区域旅游等。  相似文献   

6.
<正>2013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发布以来,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各类资本纷纷涌入,形成我国积极应对老龄化发展的新格局。蚌埠市和全国全省一样,出现了养老服务业迅速发展的新态势。在此形势下,正确认识并积极引导蚌埠市养老服务业健康发展,成为不容回避的重要课题。一、2014年蚌埠市养老服务业发展态势1.新型养老产业组织出现。新成立的养老服务企业有安徽南山松老年产业投资发展有限  相似文献   

7.
郭林 《探索》2013,(1):150-154
养老服务的发展与养老保障制度体系、人口结构、现代生育文化紧密相关.香港养老服务的内容由长者社区支援服务和安老院舍照顾服务组成,其发展的有益经验包括养老服务提供主体多元化、养老服务资金来源渠道多元化、养老服务内容全面化和养老服务队伍专业化.借鉴香港经验,大陆地区养老服务的发展路径包括促进养老服务参与主体多元化、发展养老服务产业、培育专业的社会工作队伍和建立养老服务需求调查机制.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徽省养老服务业获得快速发展,政策框架基本形成,养老保障能力逐步提高,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基本养老公共服务能力大幅提升。然而受制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目前养老服务业还面临人口老龄化发展、养老保障能力较弱、资源配置效率不高、人才资源短缺等重大挑战和制约。需要进一步深化养老工作体制机制改革,完善老年人收入保障体系,推进养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产业,更好地满足广大老年人对幸福美好晚年生活的期盼。  相似文献   

9.
金华市在人口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的挑战下,积极实践和推广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形成了具有一定典型性的社区居家养老运作方式。继续推进社区居家养老的发展,应从强化政府主导作用,有效整合资源,完善管理服务体系,推进养老产业发展几个方面加以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10.
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已十分严重,养老产业亟待发展。社会办养老机构弥补了社会和市场的不足,是福利事业扩大供给的内在要求。本文在对无锡市JG老年休养院进行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探讨社会办养老机构当前面临的困境并提出对策,以加快我国社会养老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考察并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时指出,推动京津养老项目向河北具备条件的地区延伸布局。  相似文献   

12.
完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经济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需要。近年来,建德市在加强农村养老保障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存在着不少问题,如养老工作基础薄弱、养老政策不完善、市场机制运用不足、养老社会化程度低等。因此,应努力探索农村养老保障的新途径,在明确责任主体、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完善相关制度、加强模式创新、发展农村养老产业等方面下工夫。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贵州通过持续完善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推进养老服务产业快速发展。不久前,中·德养老合作项目在贵阳正式启动,将引进德国蕾娜范集团进驻贵阳开展养老服务工作。这也是贵州省首次引入国际化养老服务品牌项目。作为一家国际性的养老企业,德国蕾娜范集团选择携手贵阳开展试点,除了得天独厚的气候和环境因素,贵州养老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也成为蕾娜范集团选择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郭中华 《唯实》2013,(8):56-58
养老产业,又称“银色产业”、“银发产业”,被称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巨大的发展潜力。中国人口老龄化具有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相适应的基本特征,大力发展养老产业,对于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增长,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居家养老以其兼顾家庭、社区和社会的优势,已超越传统的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成为老年人养老的最优选择。本课题选取了成都市金牛区为点,进行了居家养老需求等调查,通过对居家养老服务效益与需求的分析,提出要以政府为主导,因地制宜,大力鼓励支持和引导发展多元化的居家养老服务产业模式,推动居家养老服务的全面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6.
关于“异地养老”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近年来,异地养老模式在国内外得到迅速发展。本文分析了异地养老的含义、方式、效果和政策含义。认为,在我国,异地养老的实质是非出生地、非户籍所在地的养老方式,包括长期性迁居养老和季节性休闲养老。异地养老是新兴的养老方式,是居家养老的重要补充但不是替代。异地养老既满足了部分老年人的养生-休闲-观光-治病等的需求,也促进了老龄产业的深入发展,前景看好。最后,本文就构建异地养老“全国一盘棋”政策和制度环境、规避异地养老风险和制定合适的异地养老价格问题提出了思考。  相似文献   

17.
闫萍  董亭月 《前线》2021,(3):79-82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是一项重大的国家战略,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重要体现。高质量的养老服务是一项重大的系统工程,必须各方协同、整体谋划、系统推进。北京市养老服务水平近年来不断提升,但也存在短板困扰。“十四五”时期,开创首都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必须高度关注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抓住关键问题,拿出解决方案。以数字技术赋能养老服务效率,以社区治理引领养老服务方向,以产业融合激发养老服务活力,以政策保障释放养老服务潜能。  相似文献   

18.
“十三五”时期,长春市养老服务工作取得扎实成效。养老事业活力增强,幸福指数大幅提升,养老服务亮点凸显,服务质量整体跃升。“十四五”时期,全市养老服务应牢牢把握养老服务需求,努力做到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双轮驱动”、医养结合和文养结合“双向引导”,从立足顶层设计引领、完善政策体系、夯实服务资源供给、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加强医养结合发展、加强养老队伍建设、促进养老服务监管等方面寻求新突破,全面提高养老服务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19.
人口老龄化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命题。在我国,人口老龄化与城市化发展相叠加是老龄工作面临的基本国情。适应升级换代需要,科技创新将在养老服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的痛点与难点主要表现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结构性矛盾。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要坚持立足我国国情,全面深化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相似文献   

20.
国家"十三五"规划提出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加强顶层设计,构建以人口战略、生育政策、就业制度、养老服务、社保体系、健康保障、人才培养、环境支持、社会参考等为支撑的人口老龄化应对体系。要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增加养老服务和产品供给。我国老龄产业的发展必须从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高度确定其战略地位、战略思路、战略重点和战略措施等;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尤其是人口结构变化与经济制度变迁的态势,探讨市场化、社会化的老龄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机遇和路径选择等问题,从而为老龄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科学的宏观决策依据与产业政策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