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570——1760年西属菲律宾流入中国的美洲白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六世纪中叶之后的中菲贸易史是中国与东南亚关系史上的一个重要课题;1570—1760年经由西属菲律宾流入中国的美洲白银则为此贸易史研究中的关键问题之一,但迄今为止对这一问题尚缺乏具体、深入的分析,以至于影响到中菲贸易史、菲律宾经济史、以及中国明清社会经济史等重要课题的研究深度。本文拟就1570—1760年美洲白银流入中国的原因、数量及其对当时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作一初步探讨,提出粗浅的意见,以求教于史学界前辈和同仁。  相似文献   

2.
西蒙·博利瓦尔,是1810——1826年拉丁美洲独立战争中的著名领袖。正确论述西蒙·博利瓦尔及其历史作用,是研究拉丁美洲史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拟就这一课题作初步探讨。为委内瑞拉的独立而战斗西蒙·博利瓦尔于1783年7月24日出生在加拉加斯一个种植园奴隶主、大工商业者  相似文献   

3.
一些学者认为,巴西的经济史是一部以一连串的惊人的波动为特征的、具有一系列巨大成就的历史,事实上,它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的整个经济制度时现时隐、时兴时衰的历史。它的主要特征是产品性质的经常性变化,对于这种产品,我们称之为“王牌”产品。王牌产品的出现与失势的交替构成巴西经济史的周期特征。周期的概念在经济学中具有不同的含义。这里所说的周期是指一种产品因某种动力的作用,其产量上升到  相似文献   

4.
近半个世纪以来,在侨史研究领域,国内外的研究成果不断问世,其中不乏有见地之作;但是有关华侨、华人经济史的研究却犹如凤毛麟角,可以说至今为止这一课题的研究仍是华侨史研究中最为落后的领域之一,而从国内来看,这一领域的系统研究更是基本上处于处女地状态。为了提高国内的华侨史研究水平,很有必要呼吁加强这一领域的研究。这是因为: 第一、恩格斯说:“唯物史观是以一定历史时期的物质经济生活条件来说明一切历史事变和观念、一切政治、哲学和宗教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537  相似文献   

5.
字喃(Chū N(?)m)是一种借源汉字,并仿效汉字的结构而创造的越南语化古文字。过去,人们对字喃的研究,往往看重评介字喃与汉字汉语的关系,以及有关字喃始创年代等问题,而对字喃的演变规律及其消亡的社会原因,则很少涉及。这就使读者对字喃的产生、发展的历史进程缺乏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同时对十七、十八世纪正在盛行的字喃却在十九世纪被拉丁字母文字所代替的这一存在着极大“反差”的历史事件,感到迷惑不解。于  相似文献   

6.
《东南亚》1993,(2)
应我所邀请,印度尼赫鲁大学历史研究中心桑洛吉·塔帕女士于1993年4月9日—12日访问昆明。塔帕女士主要从事印度大吉岭经济发展史、中世纪印度经济史、印  相似文献   

7.
厦门大学南洋研究所林金枝副教授自五十年代末期起,便开始从事近代华侨投资国内企业的研究。他硕果累累,引人注目。先后在《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和《中国经济史研究》上面发表了有关这一领域的多篇论文,我都得到了及时拜读的机会,从中获得很多教益。最近又蒙惠赠他的大著《近代华侨投资国内企业概论》和  相似文献   

8.
1917年11月7日,斯莫尔尼宫沸腾的欢呼声向全世界宣布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1991年12月25日,镰刀锤头国旗的悄然降落宣告了社会主义苏联从地球上的消失.短短74年转瞬即逝,苏联于一夜之间突然崩塌,让整个世界为之震惊和不解,同时也为中外学者研究这一20世纪的"历史之谜"留下了永恒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20世纪20年代,日本经济是否执行“金解禁”政策成为日本政府所面临的一个重要的经济问题,同时也是一个政治问题。二战后,日本学术界从不同视角对这段历史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但仍然存在重大分歧。本文依托日本经济史研究的既有成果,对金解禁的历史背景及其对日本经济、社会的影响,以及日本政局对金解禁的影响进行了尝试性的论述,并力图对井上准之助的金解禁政策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
欧人和美人输华的白银都来自西属美洲。美洲白银生产集中于两个地区,即上秘鲁(UpperPeru,现玻利维亚)和新西班牙(现墨西哥)。从16世纪70年代到17世纪30年代,秘鲁所产白银占西班牙属美洲输出白银总量的65%。(46)1581—1600年,仅是上秘鲁的波多土银矿(Potosi)每年就生产白银254吨,约占全世界产量的60%。18世纪初以后,墨西哥成为世界最大的白银产地。1803年,墨西哥所产白银占全美洲的67%。(47)从18世纪以后,80-90%的美洲白银都由西班牙的“银船”运往欧洲。由于欧亚贸易的迅速扩大,从美洲输往欧洲的白银大部份又转输…  相似文献   

11.
明末、清初中国与荷兰的贸易是鸦片战争前中西海上通商历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瓷器贸易则为此时期中、荷贸易的重点之一。本文拟对十七至十八世纪中、荷瓷器贸易兴起的背景、贸易发展的概况、贸易的结构与特点、输荷中国瓷器的品种和类型以及此项贸易对中、荷两国所产生的影响等问题作一讨论,以期深化中国古代外销陶瓷历史和中国海外贸易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刘冲  阎梁 《亚非纵横》2010,(6):54-58
《中外关系鉴览1950-2005——中国与大国关系定量衡量》一书,是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的学者新近出版的一部运用事件数据分析方法进行国家双边关系定量衡量的著述。该书系统梳理了建国以来中外关系的发展情况,覆盖了几乎所有对7组大国关系有影响的重要事件,根据记录绘制了中外双边关系曲线,得到一系列有意义和启发性的分析结论,并建立了一个庞大完整的中外双边关系数据库。这在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领域具有开创性意义。但该书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需要完善之处,有待后来者继续挖掘,不断探索。  相似文献   

13.
以往很少有人写过关于十七和十八世纪时期中国和东南亚之间的海上贸易,关于华南——主要是厦门地区——和巴达维亚之间的帆船贸易,更是几乎无人问津,这确实使人感到惊奇。这个看法或许会使热中于东印度公司历史的人感到沮丧,但是二百年来,作为东亚最大的贸易公司总部的巴达维亚的日益繁荣,实际上主要是依靠每年伴随东北  相似文献   

14.
命运共同体是人类社会一直追求的价值理念.经过不同学科、不同时代背景的学者的研究和发展,命运共同体的内容更加充实,并逐渐成为人们的未来愿景和生活实践.2013年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演讲,首次提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倡议.三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这一倡议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综合分析近三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这一课题的研究成果,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加深对这一课题的认识,推动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研究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富尔塔多是巴西著名的经济学家,拉美结构主义思想的先驱之一,同时他也是一位实干家,曾担任过巴西计划部部长等职务,他一生不知疲倦地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与欠发达作斗争。他对巴西经济史的历史—结构分析,对巴西社会欠发达特性的深刻理解,他的中心—外围体系理论、依附论观点,以及在此基础上提出的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特别是他关于发展中国家应形成自己的发展理论和战略的主张,已经成为巴西乃至整个发展中世界宝贵的思想遗产。  相似文献   

16.
为收集近代华侨投资国内资本主义企业的历史资料,加以系统地整理,以供研究近百年来的中国经济史、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以及华侨投资国内企业史参考,我们先后(1958—1959年)在国内主要侨乡广东、福建两省的五十个市县以及上海市等地进行了调查研究,整理了《近代华侨投资国内企业史资料汇编》一部。根据上述资料,作者曾撰写《近代华侨投资国内企业的几个问题》一文(见《近代史研究》1980年第一、二  相似文献   

17.
欧洲是文艺复兴和产业革命的发祥地,是资本主义的摇篮,又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地。两次世界大战都是从欧洲打起来的。面对战后欧美资本主义发展所提出的许多新问题,无论从什么角度进行探讨,恐怕都得从分析欧洲的史实开始。我们对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研究得越深,就越会感到要对两次世界大战时期(1914—1945)的欧洲史进行再认识。因为流水有源,只是观其流而不溯其源,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对于欧洲的这一段历史,中外的著述可说是汗牛充栋。如果从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特征出发,这一段历史似乎是简单明瞭的。归纳起来,不外乎是资本主义走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20~30年代,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卜发生分歧.一国能否建成社会主义成为俄共(布)党内领导集团争论的核心问题,这场论争最终以斯大林及其"一国社会主义"理论占了统治地位,而以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布哈林及李可夫的主张以失败而告终.对于这样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国内外学术界对此进行的研究可谓连篇累牍,争论颇多.在此,拟对代表性著文的观点择要进行综述,以期对这一重大课题更深入地研究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9.
罗布人揭秘     
中国西部有一支世代依罗布泊而居的罗布人。100多年前,在环境恶化的重压下,罗布人举族迁离。 近年来,罗布人的历史命运、罗布泊的“游移”与古国楼兰的兴衰,正日益为世人所关注。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饱经沧桑的罗布人形成了自己古老而独特的文化。他们的历史、习俗、民歌等成为众多中外学者研究的热门课题。  相似文献   

20.
关于中国国家形象,中外认识存在巨大差异,理想的中国国家形象与现实的国家形象也存在着一定差距。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在国际社会中塑造和建构一个有利于中国发展的国家形象,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重大课题,其意义超出大众传播学科本身。因此全面、准确、系统地表述中国国家形象,对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