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4 毫秒
1.
马克思设想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在克服自然必然性和社会必然性的实践中,实现人的自由自觉活动,人能够自己给自己做主,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马克思所讲的人的全面发展应从三个方面把握:一是生产力高度发达,人类在自然界获得自由,人们奴隶般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等自由地选择职业,自由地变换劳动、更换职能、自由流动。二是人克服社会必然性,实现驾驭自己社会关系的自由。共产主义社会就是建立在自由劳动基础上的自由人联合体,在这个联合体中,每一个人都无可争辩的有权全面发展自己的才能。正如马…  相似文献   

2.
一、人的解放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的解放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之一。马克思把他所要实现的共产主义理想社会界定为一种"自由人的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  相似文献   

3.
《共产党宣言》既是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重要的单篇政治文献,又是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中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其基本理论应用于实践深刻改变了人类历史进程,在当代中国具有重要价值。贯穿《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内在逻辑是一致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和中国实际相结合所产生的成果,所蕴含的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理论是分析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理论基础。其所提出的"自由人的联合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未来前景,"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建立"自由人的联合体"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4.
当今时代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在智能生产和生活下,整个社会领域都在智能化作用下发生深刻变革。人工智能通过对人类智能的模拟正在不断替代人的劳动,劳动创造价值过程呈现新的特点,使人们发出人工智能是否会替代人类劳动的时代之问。对此,需要运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对人工智能时代“劳动”的本质予以揭示,从本质上看,人工智能依然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现实化;智能化生产的劳动过程表现为一种协作的生产方式,出现间接劳动对直接劳动的现实替代;智能化生产作为人类劳动技术的进化,提升了劳动生产率。要在坚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基础上,通过智能化重塑劳动价值观念,促成人的劳动解放;以人工智能充分展现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人工智能应用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更多自由时间和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的“自由人的联合体”思想新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以建立“自由人的联合体”为社会理想 ,表明他决非是拒斥“人的自由”的经济决定论者 ,但也并不因此意味着他是一位“个人本位”的人道主义者。马克思在描述“自由人的联合体”时所说的“每个人的自由发展” ,指的是个人重新驾驭由于私有制而转化为物的力量的社会关系 ,这样 ,它才构成“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也因此才需要以真正的共同体的建立为前提 ,从而使他的自由学说与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并最终实现国家消亡的学说联系了起来。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关于机器体系的论述对我们理解未来的通用人工智能具有重要意义。发展人工智能的目的原本是要帮助人类提高治理绩效和解决社会治理问题,然而人工智能的不当应用则可能会产生一系列异化后果。要破除异化,就需要让人回到共同体中,成为共同体中的自由人。在马克思主义看来,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共同体的必要条件,而未来共同体则需要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上。在智能革命中,世界历史背景下的交往体现为相互依赖中的冲突与合作。可以预期的是,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背景下,世界性的制度变革会得以发生,而最终的理想世界是每个人都得到充分自由发展的新型共同体。从马克思主义出发的人工智能哲学是一种人本哲学,其强调人文本位、谨慎乐观和民本主义。  相似文献   

7.
自由是人生命意义的最高原则和人的本质体现,劳动与休闲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合规律性样态。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与休闲的异化成为人类不自由的"始源":异化劳动对工人"剩余劳动时间"的剥夺导致工人没有自由的"闲暇时间";异化劳动对工人剩余劳动的无偿占有导致工人没有自由的"闲钱";异化劳动对工人肉体和心智的无情摧残导致工人没有自由的"闲情逸致"。人类走向自由,必须消解劳动与休闲的矛盾:劳动与休闲相互统一为人类的自由奠定物质基础;劳动与休闲相互佐证是人类重拾自由的重要路径;劳动与休闲互动共进使自由由可能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8.
恩格斯反复强调的"贯穿《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集中体现在这个历史文件第二章的末句:"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参照马克思的其他文献,这个基本思想可以概括为"自由人联合体",还可以进一步概括为"自由个性"。因此,"贯穿《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可以归纳为:自由个性的憧憬。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正义观是复调的,这种复调性是一种分层和位阶关系。由于分配正义只具有相对独立性,故其在马克思正义观中处于初级位阶。马克思在分配正义上不但批判了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正义观和形形色色的小资产阶级正义观,而且建构了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的正义观。分配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是社会关系的一个环节,这决定着它会被更高的位阶——关系正义所统摄。马克思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关系的支配性,同时以“自由人联合体”为载体建构了一种新型的社会关系——互依性社会关系。按劳分配、按需分配、自由人联合体,都是作为共产主义社会的共同要素而存在的,因此它们都从属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一根本价值目标,即从属于处于高级位阶的发展正义。  相似文献   

10.
<共产党宣言>从理论基础、政治力量、物质条件等方面反叛、超越了传统乌托邦,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转变,并为人类的未来揭示了新的理想--"自由人联合体".这个"理想国"与旧的理想国不同.马克思恩格斯要求把社会理想、社会进步置于社会发展进程之中;社会理想、社会进步必须具有坚实、可靠的物质基础;国家真正回归社会、社会与个人的自觉统一是未来"自由人联合体"最为本质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共产党宣言》中,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看作是资产阶级社会的直接对立物和代替物,并把未来的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社会称之为一个“联合体”。这个“联合体”被看作是联合起来的个人的集合,是首先实现了每个人的自由发展,并在此条件下能够使一切人的自由发展成为现实的自由人联合体。    马克思、恩格斯所阐述的这样一个代替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自由人联合体,是建立在如下一些理论和认识的基础之上的:    (1)过去的一切阶级在争得统治之后,总是使整个社会服从于它们发…  相似文献   

12.
毋庸置疑,唯物史观的确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最高理论成果。与传统哲学的致思逻辑截然相反,马克思通过对"现实的个人"在生产实践中所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即人的生活方式的深入考察,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未来趋向,从而展现出唯物史观的致思理路,深刻彰显了"真正的共同体"对于人类社会发展所具有的旨归意义。"真正的共同体"思想不仅是马克思从"现实的个人"出发探讨"人的自由发展"问题的必然结果,而且也在实现"自由人联合体"的理论意蕴中展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遵循唯物史观的致思理路,对走向"真正的共同体"的逻辑梳理,不仅展现了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理论底蕴,而且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明确了发展路向。  相似文献   

13.
人类共同体的发展与社会形态的演进密切相关。根据马克思三种社会形态的划分,人类经历了人的依赖性阶段,现在处于物的依赖性阶段,未来要走向个人全面发展阶段,共同体在这一过程中呈现出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逻辑。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两制并存时代人类共同体发展的新范式,为摆脱各种依赖关系的束缚指明方向,为建立自由人联合体夯实现实基础,同时也为当今人类更好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4.
人的自由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最高价值追求,但马克思并没有直接阐释自由的本质内涵。因此,我们探讨自由问题需要从劳动与休闲的双重向度辩证理解,即从生产劳动中争夺自由时间,并由消极休闲转向自由劳动。一方面摆脱资本主义"时间的统治",争夺更多可从事高级活动的自由时间;另一方面摆脱"劳动的奴役",实现以人的自由发展为内涵的自由劳动。相对于必要劳动来说,自由劳动属于一种休闲,而相对于作为必要劳动调节机制的消极休闲,它是一种积极休闲。积极休闲的转向本质上就意味着自由时间与自由劳动的融合统一,强调人在自由和休闲中劳动,同时在劳动中感受到自由和休闲,这是人类劳动的本真状态,也是人类自由的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15.
与各种乌托邦社会主义流派企图通过先验理性和人道原则“发明”社会主义价值观不同,马克思通过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发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及其精神的本质反映。劳动是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实体”,因为劳动确立和彰显了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人民主体立场和根本内容规定。以劳动自由为基础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自由人联合体理念,是科学社会主义自由价值观的基本主张;以劳动平等为基础的按劳(需)分配和人民民主,是科学社会主义平等价值观的基本主张。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是以劳动为“实体”的自由、平等、民主、公有、共享诸价值“形式”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自由是马克思思想中的一个核心概念,马克思主义的价值指向就是实现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马克思认为,自由是一个立根于历史之上的过程,自由的实现必须依赖于人的实践活动。在自由人的联合体即共产主义社会中,人们的自由程度将得到质的提升。重温马克思的自由观有助于我们理解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由的含义,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自由观。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把"真正共同体"描绘为摆脱了劳动异化和利益冲突的"自由人的联合体",它是对市民社会物质利益共同体、国家虚假共同体的扬弃与超越,其形成基础不是脱离现实世界物质利益的所谓普世伦理或准宗教信仰,而是全人类的普遍利益。马克思断定:拥有共同利益是维系共同体存在的核心纽带;调控特殊利益与共同利益的矛盾是虚假共同体的出场语境;消解特殊利益与普遍利益的矛盾是"真正共同体"的实现路径。马克思的这一思想,为当代中国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意识形态建设的关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提供了理论遵循和实践进路。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5,(31)
哲学与美学的关系可谓是紧密依存,相互促进。在马克思的著作中美学思想更是随处可见。那么,《共产党宣言》中有吗?一定是有的,还很深刻。《共产党宣言》旨在建立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人终将成为自己的社会的主人,即自由的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显然,马克思十分强调个人的自由发展,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只有社会中所有人发展了,社会才能进一大步。这一点引发了笔者对于传统中国美学思想的思考,中国传统美学发展以来,就非常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发展关系,只有人与人之间友善相处、团结互助、发挥个人的自由意志、每个人要为他人为社会谋利益,这样一来我们的国家、社会才能为每个人提供更好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种提法,我们称之为"善"。  相似文献   

19.
人工智能战胜人类的可能性,会成为未来社会科学讨论的关键问题。奇点是西方学者用以描述人工智能超越人类的临界点。目前,人工智能的发展非常有可能超出人类控制的范围,而自学习就是人工智能最令人类生畏的地方。遗传算法可以帮助人类获得问题的最优解,但人类并不知道这一算法的运行逻辑及其背后的实现路径。自我意识可能会成为人类智能的最终屏障,然而,情感计算在帮助机器理解人类意图的同时,也会增加机器发现其主体间性的可能。在未来,机器与人的关系很有可能会上演又一次主奴辩证法的循环。尽管人类的初衷是功利性地使用机器,但人类对机器的依赖最终很有可能达成与机器相互承认。换言之,人工智能很有可能在与人类的斗争中,取得自己的主体地位,并实现黑格尔意义上的相互承认。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兴起,机器智能越来越接近人类智能,过去专属于人类的劳动,特别是脑力劳动,越来越被智能机器所取代,因此,人工智能给人类劳动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但是,对人类来说这种挑战本身也是一种机遇,它让人类从繁重的体力和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人类由此获得了全面的解放和自由,并有闲暇去享受生活和全面发展。当然,要实现这些目标,我们必须改变传统观念、提升自身能力,并改变财富分配方式,提高社会福利,以便逐渐向闲暇时代过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