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学术界对农民工市民化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不少的理论成果,但是从社会角色视角来分析的却很少。从社会角色视角来研究农民工市民化的制约因素,分析制约农民工市民角色转换的多种影响因素:先赋角色、农民工的角色认同、角色扮演能力和我国城市化发展水平等。以期望能为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进程提供新的思路和有价值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论农民工市民化的主要障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何晓红 《前沿》2005,(10):228-231
农民工市民化,狭义上说,指农民工在身份上获得城市居民相同的合法身份和社会权利的过程;广义上说,指借助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动,使传统农民在身份地位价值观、社会权利及生活方式等方面向市民转化,实现城市文明的社会转变过程。但是,在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思想障碍、制度障碍、政策障碍、组织障碍、农民工自身素质障碍等方面的限制,制约了农民工市民化的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3.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与中国乡村社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春华 《求索》2011,(9):73-75
新生代农民工是现时代中国社会的一个重要群体。由于制度建设滞后、农民工自身能力缺失等多重因素的制约,新生代农民工在很大程度上是只具市民化意愿而并无市民化自觉之群体,他们不能完全融入城市又不能安守农村,普遍处于“双重边缘化”的境地。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在促进城市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乡村地区的人才流失,阻碍了乡村社会的建设与发展。提升农村生活方式的吸引力,强化新生代农民工对乡村社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推进农村文化建设,畅通政治参与渠道,大力培养“新型农民”,将是中国乡村社会建设的科学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
观点     
2013年7月5日《经济日报》如何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城镇化问题的逻辑起点是一个"人"字,本质就是市民化。农民工与农民是城镇化过程中主要的行为主体,也是最重要的受益主体。城镇化的政策重点就是要让农民工与农民这个群体中的每个人,都能跟城镇居民一样,享受到基本的公共服务,就是农民与农民  相似文献   

5.
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其关键是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具有农民—农民工—市民过渡的特殊性,市民化不仅是农业转移人口职业、身份、地域的改变,更关系到农业转移人口能否均等享有城市社会公共服务。文章通过文献研究,分析总结了城镇化过程中影响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的主要因素,从户籍制度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城镇接纳能力、多元化的成本分担机制及农业转移人口职业技能培训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对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的探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唐踔 《前沿》2010,(11):116-121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民工问题非常重视,特别提出了要解决好新生代农民工的问题。而当前,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最大的问题是如何让其市民化的问题。因此,为促进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有三点是最重要的:一、充分认识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重大意义;二、认真分析制约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因素;三、努力为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7.
民生视野下的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山国艳 《理论月刊》2012,(2):148-150
我国农村人口的城市化作为社会现代化重要而特别的现象,主要表现在农民先转变成农民工再转变成城市市民。实现农民工市民化的关键是要加强民生建设,而加强农民工民生建设的关键是要坚持社会公正,加大相关投入,解决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的资金困难,分担农民工市民化的成本,使所有农民工与市民公平地共享社会发展的进步成果。  相似文献   

8.
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农民“市民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文 《理论月刊》2008,1(4):176-178
一般说来,农民市民化是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而同步产生的农民转变为市民的一种过程和状态.但是在我国特定的城乡二元制度背景下,却经历了"农民工市民化"这一过渡形式.而农民工市民化并不等于农民市民化.农民市民化的最终实现归根到底要有赖于农村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针对我国具体国情和发展阶段,构建和谐的城乡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而农民市民化又是构建和谐城乡关系的核心.  相似文献   

9.
农民工市民化的变量与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工的私人资本、农民工社会关系网络以及相应的社会组织和社会制度等因素是农民工市民化的关键变量。认识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的这些关键变量和社会理性的归同,并解决好农民工市民化变量的现实路径,是目前农民工市民化问题深入探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李立峰 《群众》2010,(3):36-37,42
<正>城市化在本质上就是农民的市民化问题。截至2008年底,我国常住城镇人口达到6.07亿,其中约2亿人是农民工。在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过程中,农民工市民化已经成为城市化的重要途径。进一步推进农民工的市民化对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有着极其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的政府责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费杰 《长白学刊》2011,(4):139-142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民工市民化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农民工市民化对提升我国的城镇化水平、扩大内需、加快解决"三农"问题以及构建和谐社会都有着重大意义.然而由于受思想观念、政策制度以及农民工自身素质等因素的制约,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仍十分缓慢.在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中,政府只有明确自身的责任,并切实履行政府职...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考察我国农民工市民化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红梅 《求索》2013,(8):241-243
以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来观察当代中国农民工市民化的时代变迁,就是坚持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观察现实,认识到在农民工市民化的诸多影响因素中:经济发展水平是农民工市民化的客观决定因素.制度演变的渐进性是体制性影响因素,社会融合难易程度是社会条件.而文化文明素质则是农民工的主观因素。因此.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根本.要构建农民工市民化的多元互动机制,发挥农民工的主体性,实现顶层设计和底层实践相结合。  相似文献   

13.
农民工市民化的对策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晓红 《前沿》2005,(11):231-234
农民工市民化,对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农民全面发展、扩大党的阶级基础意义重大。因此,在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过程中,必须克服思想障碍、制度障碍、组织障碍、农民工自身素质障碍等方面的限制,通过加快法制进程、消除制度阻隔、强化宏观调控、倡导人文关怀、重视教育培训、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等,加快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4.
潘华 《理论月刊》2013,(3):171-174
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农民工的主力军,他们在“融不了大城,回不了村”的现实境遇下何去何从?新生代农民工是一群有自我意识和行动能力的主体,正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市民化的出路,由大城市回流到户籍所在的中小城市,在打工积累的基础上转向自主创业或正规就业,从而实现市民化的目的,笔者称这一现象为新生代农民工“回流式”市民化.新生代农民工回流式市民化是外部结构因素与内部主体因素二者互动的结果.本文尝试建构一条由行动主体实践探索的“接替——融入”的市民化路径,其不仅有利于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的解决,且有助于城乡一体化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15.
城镇一体化发展是目前构建新时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其中实现农民工市民化是一个复杂而又系统的工程。农民工市民化面临着制度以及社会层面众多的阻碍因素,对此,可构建政治、文化、经济等全方位农民工市民化转化机制,加快改革创新的进程,加强职业培训、优化就业服务体系,提升农民工基本素养,实现社会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更好地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进程。  相似文献   

16.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越来越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依据2009年在杭新生代农民工的500份有效答卷,从经济架构的视角进行市民化能力的探讨.研究表明: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愿望强烈,但市民化能力薄弱,主要源于贫困的代际传递、低端行业的低收入“粘性”以及中国式市民化的经济断层所致.  相似文献   

17.
在美好生活视域下,中国的大部分农民工的市民化,既是对农民工诉求的回应,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农民工的市民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市民化的总趋势不可改变。随着中国人口结构和人口出生率的变化以及城市服务业的大规模发展,未来的城市需要吸附大量的外来人口,这一变化客观上为农民工市民化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基于对农民工市民化的重现定位,要在充分尊重农民工意愿基础上开展市民化帮扶工作,在中国城镇化的大背景下看待农民工的市民化问题,在充分尊重农民工原有权益的前提下推进市民化工作。  相似文献   

18.
论建构实现农民工市民化社会公正的社会系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工市民化社会公正的深层次问题日益显露.社会公正是实现农民工市民化的关键.公正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价值取向,也是社会主义的价值理想和追求.如何实现农民工市民化的社会公正,已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而紧迫的课题.本文从揭示实现农民工市民化社会公正的价值入手,深入阐述实现农民工市民化社会公正的价值依据,提出和阐述实现农民工市民化社会公正的社会系统建构--农民工市民化的"社会实体公正"、农民工市民化的"社会过程公正"、农民工市民化的"制度供给公正"、农民工市民化的"政府作为公正".从而深入论证实现农民工市民化社会公正的体系性建构.  相似文献   

19.
吕义斌 《政策》2012,(3):88-89
荆门市掇刀区是全省城乡一体化试点的6个县市区之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务工。然而,与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相比,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却十分缓慢,导致农民工无法享受与城市户籍居民同等的公共服务和权益保护,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  相似文献   

20.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困境及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小容  王征兵 《求索》2012,(1):61-63
新生代农民工是中国经济转型时期一个重要的社会群体。由于社会制度设计缺陷和农民工个体能力缺失等因素的制约,新生代农民工在很大程度上仍属于市民化自觉意识缺乏群体,在融入城市和安守农村之间面临的尴尬境地。固化且备受争议的城乡二元结构短期内难以完全消除,应充分考虑农民工个体及家庭的特殊性,构建覆盖新生代农民工的"四条保障线",关注并发展惠及农民工家庭的农村社会"四条保障线",以"一体化"理念改善城乡就业环境。对当下化解新生代农民工"双重边缘化"危机,构建公平、正义、和谐社会必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