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高云 《湖湘论坛》2005,18(6):76-78
我国城乡社会公共需求正在急剧增加并对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对“公共服务型政府”,不应当再继续停留于概念炒作的层面,重要的是要审视服务型政府实际运作与社会需求严重不适应的症结所在。把握正在剧增的公共需求并采取有效方略给予满足,无疑是在实践中促使公共服务型政府生成的重要契机。而能否抓住这一契机的关键前提是理性认识政府在满足公共需求进程中将面对的一系列复杂矛盾。  相似文献   

2.
当前中国的国家治理面临着转型的挑战和新信息技术的挑战,为了迎接挑战,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提供更满意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本届政府进行了大部制改革和行政审批改革等措施。中国政府改革依然任重而道远,需要领导人有坚持改革的勇气和魄力。未来改革的方向应当是:建立有限的政府,让市场和社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建立有效的政府,为人民群众提供更满意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3.
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 努力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不断得到改善 ,各级政府公共服务质量有了显著提高。但是 ,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社会公共需求相比 ,我国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还较为薄弱 ,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不到位的问题仍然很突出 ,亟待进一步强化。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 ,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是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内容 ,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是我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为了适应公共需求的全面快速增长。政府必须扩大和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发展社会事业和扩大公共产品供应.把主要精力和财力集中到发展社会事业和扩大公共产品供应上来,切实解决好民生问题。当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或者说主要矛盾,是公共需求的全面、快速增长与公共产品供应严重不足。  相似文献   

5.
郑群 《创造》2009,(2):75-77
在当前政府的公共服务远远跟不上民众的公共需求的情况下,铜都镇党委、政府清楚地意识到:面对农村公共服务的缺失,政府绝对不能缺位。作为最贴近农民的一级基层党委、政府,面对老百姓的困难和痛苦,政府必须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6.
杨松 《北京观察》2007,(1):12-14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政府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我认为,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既是和谐社会建设的目标,又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关键所在.公共服务水平直接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设,公共治理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前提和重要内容.现代政府是实施公共治理的主体,在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因此,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加快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实现公共治理和谐,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加强政府绩效管理和评估是转变政府职能,树立正确政绩观,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迫切要求。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其根本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提供优质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而绩效管理与绩效评估则是衡量政府公共服务是否满足公共需求的重要手段和尺度。本文就政府绩效管理的基本要求和政府绩效管理与评估考核的路径选择作一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8.
叶剑峰 《新东方》2012,(4):52-54
公共服务型政府是一种以服务理念为指导,合理界定政府职能,以有效的机制和管理方式,满足社会公共需求,提供优质公共产品与服务的政府行政模式。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深化行政改革,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应着重解决以下几个问题:必须明确目标要求,制定中长期规划,做到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必须将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与培育社会自治能力相结合;必须建立起科学的社会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9.
王振涛 《前沿》2006,(10):131-133
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是我国行政改革由管制型向服务型转变的根本出路。但目前学界对公共服务型政府基本理论的认识尚不明晰,具体表现为新公共管理取向和新公共服务取向交互使用,造成研究的混乱。而事实上,现有公共服务型政府是以企业家政府理论为基础,而非新公共服务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是对企业家政府理论的扬弃,故而真正意义的公共服务型政府(或称“新公共服务型政府”)也应是对现有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批判与超越。文章基于新公共服务理论的视角,目的在于澄清公共服务型政府研究的错误认识,并对新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建设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0.
在知识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的大趋势中,作为执政党如何去适应,这是现代政府职能的关键。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的社会公共需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对政府的公共服务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必然要求推进公共行政改革,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  相似文献   

11.
从社会契约论的角度看,在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中,政府的价值定位是工具性的,由此决定了政府人的角色定位为"公共人",即政府人必须表达公共意志、维护公共利益与实施公共行为.从权利与义务对等的角度看,"公共人"拒绝部分"私权利"是合乎逻辑的.  相似文献   

12.
高云 《长白学刊》2006,(2):15-1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进程.在这一进程中承担主要公共服务职责的政府,必须理性辨识一系列复杂矛盾,并在此基础上廓清改善公共服务的重心,即将构建和谐社会作为政府职能转换的重大契机,理性审视我国城乡社会公共需求迅速上升的发展趋势,建立与动态发展中的社会需求相适应的公共服务模式,确保公共政策的公平性,突出政府理念中的伦理精神.  相似文献   

13.
现代公共管理的目标是构建服务型政府,它在实践层面的重要表现就是公民参与,公民广泛参与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我国公共管理建构中,探索公民参与的有效方式和途径,对于推进我国的"新"公共服务,重塑服务型政府有着极为深远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王立 《天津人大》2012,(11):22-23
当前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是加快建立公共财政的基本框架。公共财政的本义,是纳税人主导的财政,是指各级政府的财政资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收支的各个环节都接受人民监督。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责就是要监督好政府的"钱袋子",促进财政高效满足公共需求。但一直以来,人大在监督政府的"钱袋子"尤其是财政资金的使用绩效时却总是力不从心,监督的实际效果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较大差距,这个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财政资金使用绩效监督现状  相似文献   

15.
徐彬  张英魁 《桂海论丛》2008,24(1):47-50
要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我国政府所面临的重要任务可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政府组织再造,提高服务能力;推动公共服务理念的合法化,实现监督机制创新;激发顾客服务需求,建构公共服务的动力机制;培育合作伙伴,拓展第三部门与其他社会组织的公共参与领域。  相似文献   

16.
《电子政务》2013,(9):63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13年7月3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部署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会议指出,创新方式,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是惠及人民群众、深化社会领域改革的重大措施,又是加快服务业发展、扩大服务业开放、引导有效需求的关键之举,也是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推进政事、政社分开,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  相似文献   

17.
刘珍 《传承》2009,(18):96-97
新公共管理理论对我国的公共管理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我国原有的行政管理模式基本上是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政府是"全能政府"。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政府无所不及的管理遇到许多新问题,政府出现"越位""错位""缺位"现象,必须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有限"和"服务型"政府。  相似文献   

18.
王波  韩轶 《世纪行》2007,(2):43-43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是一种有限权力政府,应有所为,有所不为。政府在公共管理职能上应由“划桨”变为“掌舵”,由微观管理为主变为宏观管理为主,由直接管理为主变为监督管理为主。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主要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凡是市场和社会可以自行调节与自我管  相似文献   

19.
莫寰 《岭南学刊》2001,(3):95-98
新公共管理强调政府服务应该像私人企业一样以顾客为导向,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本文认为,政府毕竟不同于私人企业,它面对的也不是完全意义上的顾客.因此,政府服务不能照搬私营企业的模式."顾客(公众)满意"是政府服务的"应然"要求而不是"必然"要求,是政府服务的理想状态而不是具体的行为准则.政府服务不可能完全以"顾客满意"为行为导向.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也在不断提升,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部分群众对政府存在着无限责任期待。需要正确认识群众的“全托型政府”期待,厘清政府公共服务供给的职能与责任边界,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不忘初心,恪守为民情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