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去年,在抗击“非典”事件中,一批领导干部因玩忽职守或措施不力而被免职。这对于遏制“非典”肆虐是必要的。但也出现了一些应当引起人们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重庆突发公共事件的特征、影响和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给城市安全带来严重威胁的突发公共事件可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自然灾害;另一种是人为因素引起的灾害;还有一种是社会冲突引起的事件。重庆市是全国突发公共事件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人类社会迄今为止发生过的各种灾害大多数都在重庆出现过。一、重庆突发公共事件表现出来的一些值得关注的特征重庆突发公共事件具有发生的突然性、后果的不确定性、威胁的严重性、处置的紧迫性、影响的社会性、实质的非程序化决策问题等,还有自己城市的个性色彩:起因诱发性和关联性。突发公共事件往往是由一定社会矛盾诱发的,其原因、影响和后果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由于一些历史原因,重庆市存在着一些具体困难的群众,处于无奈,通常只能采取上访等形式来反映自己的意见,希望解决自己的问题;有时因企业改组改制、兼并破产及对政策不满的集体性上访事件未及时解决,往往成为引发大规模群众性聚集事件的诱因:一些大型国有企业在退出主城区的撤迁、  相似文献   

3.
2017年发生的一些公共事件,如红黄蓝幼儿园事件、华北居民煤改气工程等,使新自由主义思潮在网上十分活跃,对政府的社会治理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中国新自由主义的生存空间非常有限,在没有强烈外部刺激的情况下,仅仅是作为一种思想潜流存在于少数知识分子和受他们影响的部分青年学生之中。  相似文献   

4.
去年,在抗击"非典"事件中,一批领导干部因玩忽职守或措施不力而被免职.这对于遏制"非典"肆虐是必要的,但也出现了一些应当引起人们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政报》2009,(9):33-34
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各委、办、厅、局,各大企业、事业单位:及时、准确、客观地上报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是各级政府、各部门和单位的重要职责。但是近期,一些地区屡屡出现发生较大突发事件后,信息上报不及时、信息渠道不畅通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自治区人民政府领导及时了解和掌握较大以上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和处置的相关情况,也影响了领导同志对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决策和指导。为切实做好全区突发公共事件信息上报工作,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6.
徐娜 《中国减灾》2011,(9):32-33
近日,我国接连发生了多起涉及政府或企业组织的公共危机事件,包括中国红十字会的“郭美美事件”、“7·23”动车追尾事故、味千拉面“骨汤门”事件等,这些都引起了公众的普遍关注和网络热议。危机事件发生后,牵涉其中的部门以不同的方式向公众做出了解释和回应,效果也各不相同,体现了危机事件后与公众沟通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近日,我国接连发生了多起涉及政府或企业组织的公共危机事件,包括中国红十字会的“郭美美事件”、“7·23”动车追尾事故、味千拉面“骨汤门”事件等,这些都引起了公众的普遍关注和网络热议。危机事件发生后,牵涉其中的部门以不同的方式向公众做出了解释和回应,效果也各不相同,体现了危机事件后与公众沟通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社会公共事件应急预案评估及其预警警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邹海  ;龚建平 《求索》2007,(8):63-64
对社会公共事件应急预案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估,是保证预案能够取得理想处置效果的关键。为此引入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预案进行评估,为科学定量评价应急预案提供一个新思路。对社会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评估以后,参照警情的限度和等级及时做出警报,预先发出警报,能指导人们有效地应对社会公共事件,减少应急的迟滞性和盲目性。  相似文献   

9.
腐败是指国家公职人员利用公共权力谋取个人或小团体利益的行为。腐败的核心问题是以权谋私,其实质就是运用公共权力来谋取私利。腐败现象的产生有其一定的社会历史原因。一是封建主义的影响。我国的封建社会长达数千年,封建主义的一些残余思想、观念等对人们的影响根深蒂固。封建主义的权力至上,以言代法,任人唯亲等思想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于人们的头脑中,对人们的行为产生消极的作用。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虽然同封建主义斗争了几十年,同时也形成了自己的一套优良传统,但是,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在党内…  相似文献   

10.
问题一: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认识什么是突发公共事件?现在比较基本一致的观点认为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重大生态环境破坏和对全国或者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稳定、政治安定构成重大威胁或损害,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涉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性质、过程和机理,突发公共事件可以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社会安全事件四类。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的"最美事件"温暖了一度让人觉得日渐冷漠的当代中国社会。在"最美事件"中,我们看到了人们对道德底线的守护以及平凡人的道德自觉,他们在自己的生活中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道德。最美事件还给我们以积极的伦理启示:道德教育中有必要建立与完善道德训练的机制;媒体作为新时期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要平台或通道也是需要引起人们足够关注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袁赛男 《桂海论丛》2009,25(6):59-62
突发公共事件是对政府执行力的严峻考验,也是政府形象塑造的重要契机。面对突发公共事件,政府的作为不同,在公众心中的形象也就会有天壤之别。因此,在突发公共事件中,政府形象面临风险与机遇并存的分水岭。如何在突发状态中化危机为契机,重塑政府的良好形象,就成为了学术界关注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结合近几年来我国所发生的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对突发公共事件中政府形象塑造的三维向度以及路径选择进行了详细地阐述。  相似文献   

13.
律师在很多公共事件中发出越来越多的声音,他们通过媒体、网络等途径表达对某件公共事件的看法,无疑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如何实现正义的视角。虽然律师不是正义的化身.但是由律师领路,我们在追求正义的道路上将更有信心和方法,这个社会也多一份防止公权力恶性膨胀的希望。  相似文献   

14.
2012年连续发生数十起恶性袭医事件引起海内外舆论的广泛关注.虽然此类事件争议的焦点集中在日益恶化的医患关系上,但笔者认为袭医事件的集中爆发有其偶然性,也有其必然性.这是医院管理长期以来只注重以技术和医疗事务为核心的现代化管理,而忽视了医院是社会矛盾集中汇集和容易爆发的公共空间的公共管理,是医院重科学理性而轻社会理性的必然结果.本文通过分析2012年恶性袭医事件,诊断医院公共危机管理的脆弱性,并以小见大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现行体制下,网络民意弥补了体制中的弱点,成为人们参与监督、参与立法、参与决策、表达利益诉求的途径,对中国民主政治起到了推动作用。中央党校高新民教授表示,目前国内一些公共事件解决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种新的‘议程设置’模式,  相似文献   

16.
李宇 《中国减灾》2013,(9):26-29
近年来,我国突发事件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趋势:第一,突发公共事件的种类越来越多,涉及领域多元化。我国不仅自然灾害频繁,随着社会的转型,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的突发公共事件也日益增多。第二,突发公共事件频次高,规模大,危害程度严重化。第三,突发公共事件信息传播速度加快,社会影响扩大化。第四,突发公共事件扩张性增强,波及范围国际化。第五,突发公共事件在新兴领域面临新挑战,处置思路、措施需要专业化、信息化。  相似文献   

17.
突发公共事件对社会具有严重危害,公安机关的职责是维护社会稳定,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因此必须建立起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预警与应急机制,以防范和应对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把突发公共事件对社会的影响和危害降低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18.
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必然引起公众极大的心理震荡。公众渴望从主流渠道获得事实真相,渴望听到权威部门的声音,而当政府安全管理部门处于缺席状态时,公众内心产生的不确定性的信息,往往就会转向人际传播、区域外传播或网络传播,谣言于是便大行其道。谣言是一种以公开或非公开等渠道传播的对公众感兴趣的事物、事件或问题的未经证实的阐述或猜测,通常发生在社会环境具有较高不确定且正规传播渠道不畅通或功能减弱时期,并易产生群体模仿。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大学生自杀事件屡屡发生,并呈上升趋势,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因为这个群体的特殊性,人们对他们关注的程度比较高。风华正茂的天之骄子,应该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大学生,为什么选择走上自杀的绝路?如何才能预防或减少大学生自杀呢?本文对可能引起大学生自杀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提出预防大学生自杀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沈小平 《今日海南》2008,(10):33-33
我国自古就有居安思危的思想,“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这是古人关于预防危机思想的经典概括。当前,我国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改革和发展处于关键时期,影响公共安全的因素增多,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时有发生。但我国应急管理工作基础仍然比较薄弱,体制、机制、法制尚不完善,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能力有待提高。而提高各级领导干部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能力,加强突发公其事件应急管理工作,是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的迫切需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