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下,常有干部心生怨言:“现在群众工作越来越难做了!”为什么群众工作难做了?是群众不通情达理了,还是群众不领情了?我在参与全市干部“访民情、解民忧、连民心”大走访和组工干部“基层走亲、服务暖心”下基层活动后,对做群众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如果说群众工作难做,我想问题不在群众,主要在于干部脱离了群众,没有把服务群众当作一种习惯。  相似文献   

2.
珀石 《中国人大》2009,(2):49-49
“文革”期间,他虽然身心受到催残,却仍然对党和国家的前途十分关注,特别是肃清封建思想遗毒问题。他想:我们国家为什么会发生“文化大革命”这样一场浩劫?是否和党内存在个人崇拜、干部等级和特殊化等问题有关?  相似文献   

3.
原天门市委书记张二江被老百姓称为“吹、卖、嫖、赌、贪”“全面发展”的五毒贪官。人还没有到职,反映他贪财好色的举报信就如雪片般寄往天门。他在市、县任职的十多年时间中,上级有关部门曾多次收到举报,也曾查过多次,其劣迹几乎人人皆知。张二江的种种劣行我们且不去议论,张二江靠造假升官我们也不去研究,因为这些事情并不是张二江所特有。笔者思考的是,为什么张二江这样的干部在考察的时候能够过关?为什么群众对张二江早有举报,他却能得到不断提拔?我们党选拔任用领导干部有严格的标准,对干部的考察也有严格的程序。1995年中…  相似文献   

4.
日前,河南一位县委书记针对当地干群关系现状,向该县的干部提出了三问:“为什么干部的交通工具先进了,与群众的距离却远了?为什么干部的文化素质提高了,却不会做群众工作了?为什么群众的生活富  相似文献   

5.
陈新森 《今日浙江》2004,(16):38-38
我在乡镇这几年,老在琢磨:为什么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改善了,对干部的意见却越来越多了?为什么干部文化程度不断提高了,群众工作却越来越不会做了?为什么交通通讯先进了,与群众的距离却越来越远了?要找到答案,只有到村里去。于是,我走村入户,和村民拉家常、听实J情,并与镇村干部交心谈心。干部群众说,“三问”问到了点子上。群众意见多,是因为有的干部为民服务缺乏真心、真情、真招,碰到问题绕道走,遇到责任推人家,发展经济无门路,解决矛盾没办法,缺乏应有的事业心和责任心。不会做群众工作,是因为一些干部没有正确把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相似文献   

6.
“分配不公感”从何而来?浙江盛宗申分配不公,是当前人们议论多、并给改革和发展带来负作用的社会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为什么人们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却对收人分配状况的不满情绪有所增长?人们的“分配不公感”又是从何而来?这是值得研究的。目前我国收入最高的1...  相似文献   

7.
在基层调研时,经常能听到这样一种说法:“现在交通工具发达了,干部与群众的距离却远了;通讯工具先进了.干部与群众的沟通却难了:干部的学历高了.做群众工作的水平却低了。”这种说法未必全面.却反映出一个问题:党群干群之间的联系遇到了障碍.一些领导干部因无法与群众有效沟通而导致脱离群众。沟通能力是领导干部的基本功,是领导素质的综合体现。  相似文献   

8.
一 “听说政府给我那读书的娃仔一些补贴,到底是钱还是东西,我们没看见啊。”在百色市田东县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第一个阶段,有群众提出这个问题。其实由县财政补贴给每个农村寄宿制学生的费用早就用到了学生身上,只是家长不知道罢了。但是群众提出的问题引起了县领导的深思:党委、政府修路架桥,做的哪一件事情不是为了群众?为什么群众还不满意呢?我们做事情是不是真正做到了群众心坎上?  相似文献   

9.
合作共事是党员干部和党外干部共同的事情。合作共事既离不开党员干部的模范表率作用,也离不开党外干部的积极配合。作为一名党外干部,应该怎样在合作共事过程中规范自己呢?党外干部应做到“六好” 一是学习好。党外干部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业务技能。首先要进行政治学习,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特别要学习江泽民总书记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改造自己的世界观。其次要进行业务学习。要学习与自己工作有关的专业知识和政策法规,并用之于实践,以增强工作实效。 二是团结好。党外干部要真诚地接受中…  相似文献   

10.
朱飞 《今日浙江》2012,(17):44-44
自今年我省开展“进村入企”大走访活动以来,截至7月底,全省各级干部共收集到企业和农村群众反映要求解决的问题18万余个,其中9.1万余个问题已得到了较好解决,问题解决率达50.56%,深受基层干部群众的称赞。为什么短期内能收集到如此之多的难题?这些难题为什么多数能在短期内得到较好解决?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1.
张月泉 《当代广西》2009,(20):36-37
六个“为什么”是当前思想领域的热门话题。六个“为什么”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道路、政治、经济和改革开放等重大问题,有很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正确回答和解决这些问题,既是理论学习的途径,也是对理论学习成果的检验。为此,本刊特约请自治区党校张月泉教授对六个“为什么”问题进行一一解读。对照六个“为什么”我们回答得怎么样,努力方向在哪里?希望每一位党员都可以从问题中吸取到理论学习的智慧和动力,把回答问题的过程当作理论武装的深化过程。  相似文献   

12.
曾志杨 《现代领导》2010,(11):47-47
深入基层,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转变干部作风、提高机关行政效能的重要途径。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时下有些领导干部下基层,却往往“身”入而“心”不入.做表面文章.搞形式主义,不仅不能解决基层的问题.反而引起基层干部群众的反感。有的领导干部下基层大多往效益好的单位跑,而对问题多的单位则绕道而行;有的干部下基层,是从上级机关到下级机关,兜来兜去还是在机关里转;  相似文献   

13.
各地妇联     
《中国妇运》2011,(12):42-43
辽宁省妇联在创先争优中提升群众工作能力。近日,省妇联对机关全体干部进行了“学习心理学专业知识,提升群众工作本领”的业务培训。培训着眼于提高机关干部综合素质,拓展知识结构,学习掌握专业知识和实际技能,提高机关干部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是省妇联培训工作向专业化、技能化方向发展的有效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14.
麻城市委宣传部充分发挥电视传媒形象直观、覆盖面广的优势,用科学理论占领思想文化阵地,在麻城电视台开辟“理论学习10分钟”专栏节目和“理论学习电视专题讲座”中,对全市党员干部进行理论学习电化教育取得较好成效,受到党员、干部、群众的欢迎。近两年来,麻城市委中心组更深刻认识到麻城要发展,关键在解放思想,首先要加强学习。而制约市乡党委中心组和广大党员干部理论学习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理论学习辅导水平不高,二是人员分散难以集中。通过开展电化教育较好地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并形成了以下特点:一、参与面广。市委宣传…  相似文献   

15.
黑丁 《人民公安》2012,(2):20-24
在央视大火案一审判决中,这把火并没有像很多媒体和民众期望的那样,“烧出渎职和腐败”。这次以“小人物”为主的刑事追责,未能消除公众的疑惑。却让舆情质疑问责的公正性。有媒体质问,为什么这些小人物被控的惟一罪名是危险物品肇事罪?为什么不涉及贪腐或者工程质量问题?  相似文献   

16.
作为职业女性,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在职场中,男性扮演的角色通常会比女性重要?为什么在同等条件下职场会更青睐男性而不是女性呢?为什么自己在职场混迹多年,却总是得不到提升呢?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这应该是正处于职场“停电期”的职业女性认真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勿以“有用”“无用”对待群众巨望关于群众是否有用的问题,似乎提得太幼稚可笑,但却不是无的放矢。目前,在一部分干部中确实存在着“群众无用”的观点。有的人甚至不把群众当人待。顺手的例子就有平陆县前村原村委主任裴安军。除裴之外,还形成了一个欺压群众的领导班...  相似文献   

18.
一、建立科学的学习教育机制,提高农村干部的整体素质建立经常性的科学的学习教育机制,是“干部经常受教育、群众长期得实惠”的基础。在村级“学教”活动中,集中学习之所以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对学习进行了“硬约束”、“强灌输”,不仅规定了必读篇目,而且列出了精读文章;不仅规定了学习时间,还采取了切合实际的学习方式;不仅有周密布置,而且有严格的检查,建立起了强有力的科学的学习教育机制。今后,对农村干部的教育培训要做到“三个加强、三个提高”。一是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重点解决“不想干”的问题。强…  相似文献   

19.
当前干部理论学习应着重解决的几个问题朱广富江泽民同志在《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的讲话中,再次发出“在干部中首先是各级领导干部中,开展深入持久的学习”的号召。那么,怎样才能使理论学习深入持久,卓有成效?笔者认为当前应当着重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一、提高...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不少地方开展了为下岗职工献爱心活动。本来这是一件好事,值得提倡。但笔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群众对此却颇有怨言。为什么?一是,事前未征得本人同意,在领工资时,会计才通知本人扣一百元“献爱心”钱,并说是贯彻上级的指示。二是,群众“献”了爱心,却不知道钱的去向和钱的数量,有蒙在鼓里的感觉。笔者以为,如此开展“献爱心”活动未必妥当。其一,此举和“献”的本义毫不沾边,说白了,分明是一种不由分说地强制性摊派行为。这样做,不但有违民意,而且有损党的形象,会在群众中造成不好的影响。其二,只按人头扣钱,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