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独特的地域特色和丰富的民族文化使贵州蕴藏了丰富的少数民族古籍资源。对这些民族古籍的科学管理和开发利用,关系着珍贵的民族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抢救。对贵州少数民族古籍的挖掘、保护与开发,是贵州构建独具特色的多彩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各个民族在其发展过程中都形成了自己的文化。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重视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加强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3.
加强中华民族团结和认同的长远根本是增强文化认同。少数民族大学生处于价值观和人生观的重要形成期,受互联网文化和西方价值文化的冲击和影响,在文化上对认同何种文化产生困惑,文化认同面临困境,不利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因此需弄清楚文化认同内容,明确认同何种文化,为少数民族大学生指明文化认同方向,解决文化认同上的困境,从而帮助少数民族大学生纠正文化认同上的错误认识,抵制“普世价值”观念。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发挥校园文化的作用,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弘扬优秀文化,利用红色资源,坚定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多渠道加强党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才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感。  相似文献   

4.
当前少数民族大学生面临价值多元和价值抉择困惑,较之普通大学生,少数民族大学生兼具导向性和封闭性的特殊性,对其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具有紧迫性。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项系统工程,主要呈现为三个维度:运用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拓展"人伦日用"式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式,引入民族专家优化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5.
少数民族自治县的民族文化蕴含着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对于促进自治县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辽宁省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建县早、少数民族人口和县域面积比重大,自治县的发展关系到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所以,少数民族自治县文化事业发展关系到全省提前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必须加以重视,采取积极的措施促进其发展。  相似文献   

6.
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是指少数民族大学生对现存政治体系及其价值系统表示认可、接纳的一种情感倾向和心理归属.各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民族文化,由于民族及民族文化与现存政治体系及其价值系统的彼此相对独立性,民族文化对少数民族大学生政治认同生成有着重要影响,其影响主要体现在民族学生在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信念和政治行为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孕育了许多兼容并蓄的世界元素,需要我们对少数民族创意文化元素从供给侧进行价值挖掘研究。本文的主要结论和创新点有:一是构建了一个创意文化元素供给侧价值挖掘的开拓性逻辑框架,从民族文化开发的角度,厘清了文化符号、创意元素、创意元素挖掘等基本概念,指出创意元素的挖掘应重在文化资源+价值发掘+诱导消费。二是以文化价值取向的条件收敛性为基础,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提炼创意文化元素的价值分析技术。并以保安腰刀为例,对价值挖掘做了一个实证分析。三是根据本研究结果,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升少数民族文化创意元素开发模式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少数民族人口大多集中在西部农村地区,西部少数民族农村地区的发展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地理环境、交通运输等方面的原因,西部少数民族农村地区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其他地区。文章从改革开放以来西部少数民族农村地区出现的政治、经济、文化、卫生等方面的问题入手,从民族社会工作的视角出发,论述民族社会工作独特的价值理念和工作方法在西部少数民族农村地区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陇南红色文化资源具有形态多样、内容丰富、区域特色鲜明等特征。保护与开发利用好红色文化资源,有着重要的政治价值、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目前,陇南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工作面临着保护意识不强、制度体系欠缺、经费投入不足、开发利用失真、专业人才匮乏等诸多问题。为此,探析存在问题,提出应对策略,是新时代推进陇南红色文化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0.
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发和利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已成为民族地区发展特色经济、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自觉行为。然而市场经济也对民族传统文化构成巨大冲击,在开发利用中常出现侵害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知识权利、伤害民族感情的事。对此问题,现有知识产权法保护存在明显不足。民族地区政府作为民族传统文化权利主体的法定代表,应充分利用政府行为推动民族传统文化知识产权保护立法,同时采取行政措施保护民族传统文化知识,维护民族传统文化权利主体利益。  相似文献   

11.
我国少数民族文化权利保障立法及其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政府历来重视少数民族人权,特别是少数民族文化权利的实现问题.在中央立法层面,从《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及其若干规定到《文物保护法》,都涉及对少数民族文化权利的保障;在地方立法层面,云南、贵州、福建等省份都有相关的地方性立法对此进行过有益的探索.少数民族文化权利的立法完善主要包括《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在国内的适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以及《少数民族文化权利保障法》的制定.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概括、分析国内现有几种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定义的基础上提出不同的定义表述。比较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汉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差异,意在证明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独立存在的必要性。分析阐述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确立所产生的国内与国际法律意义,目的在于进一步推动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  相似文献   

13.
新疆拥有丰富而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遗产资源,针对文化遗产资源保护的有效制度却相对滞后,在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立法保护中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强化和完善地方立法是新疆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得到切实保护的关键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4.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当代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成功政策。而历史上中国共产党在处理民族问题时,曾经提出并使用过“民族自决”的民族政策。考察中国共产党从“民族自决”到“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历史发展变迁,可以使我们客观的了解和认识中国的民族问题,以及进一步丰富、完善和发展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相似文献   

15.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how the struggles of national groups have affected the politics of bureaucratic representation of ethnic minorities in Belgium and Canada, and vice‐versa. It argues that the politics of multinational representation in Belgium limited the adoption of measures seeking to guarantee a greater representation of ethnic and racial minorities. In contrast, the politics of multiculturalism in Canada associated with the political mobilization of ethnic groups, contributed to the rejection of measures of guaranteed representation of Francophones in the federal bureaucracy. Measures adopted to increase the representation of Francophones, however, did not impede later attempts to augment representation of visible minorities in the civil service.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这样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少数民族的婚姻制度和风俗习惯各具特点。这些特点与我们当前的婚姻立法不相适应的情况时有发生。在此情况下,就如何在少数民族地区确保我国婚姻立法的效力而又充分尊重各少数民族的婚姻制度和风俗习惯的问题进行探讨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西北少数民族拥有丰富而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遗产资源,面对现代化以及现代文明的冲击,西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流失日益加剧,很多流传几千年的少数民族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面临"人亡歌息"的处境。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尤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存在着专门立法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平衡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保护工作尤其是立法保护工作紧迫而重要。  相似文献   

18.
西方国家政治自由民主和市场经济取得稳定发展的同时,国内少数民族文化权利问题开始成为主要矛盾。西方主要的三派政治理论分别从不同的立场提出解决少数群体文化权利问题,其中自由主义的多元文化政治理论提出少数民族自治来实现公民权利平等的社会正义理论。但是这些主张与国家普遍公民权发生冲突,进而影响到自由民主价值和政治制度稳定。因此,自由主义的民族政治理论只有进一步地探讨如何有效地处理民族国家的一元文化要求与多元文化的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保障少数民族公民权利和公民文化权利和睦相处才能真正解决国家内部的民族问题。  相似文献   

19.
新疆跨界民族问题与国家安全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民族意识膨胀、回归运动、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渗透、跨国犯罪仅仅是新疆跨界民族问题的特殊表现形式,其实质就是跨界民族的国家认同危机。新疆跨界民族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既共生互融又冲突和对立,从我国地缘安全的视角看,国家认同高于民族认同。在国家认同的建构中要充分尊重与发展新疆少数民族也包括跨界民族的民族认同,实现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的整合与互融,从而形成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国家认同。  相似文献   

20.
历史上形成的“少捕、少杀,处理上一般从宽”的少数民族刑事政策有其相当的合理性,体现了对少数民族的人文关怀和司法宽容,在实践中得到了包括西北少数民族在内的各族公民的认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这项刑事政策也有其历史局限性,新形势下,应当以“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为基石,关注“两少一宽”政策的刑事法律化,明确“两少一宽”并非少数民族刑事政策的全部,丰富少数民族刑事政策的内涵,促进法治和其他正义而有效的社会控制资源的结合,才能真正发挥其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之功能,不应忽视包括西北少数民族在内的各少数民族固有资源在控制犯罪中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