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统一方便面     
<正> 生活中,我们有时候太需要统一某些东西了。或者精神或者是一种人生的姿态。周末的时候,一个人在家泡了碗方便面当中饭,是“统一”的牌子。“统一”是个著名的方便食品,不知当初是如何取得的这个名字,也许是希望自己的产品有朝一日能一统天下吧。尽管这是一个美好的愿望,但人们的口味是不可能被统一起来的。于是突然由  相似文献   

2.
一、知识的耐用性将大幅度减少,比起人的生命短得多。将来一个人曾经在某大学获得某种学位,并不能代表他对某个学术领域有足够认识,人们亦不能期望一生中只做一份工作或从事同一行业。教育程度再不以学历为衡量,而是以一个“终身学习户口”概念代替。 二、教育再无专利,大学教育的垄断会彻底崩溃。因为科技的进步,人们观念的改变,使教育越来越趋向全球化。按这个趋势将出现各种形式的大学,有些是实体大学,有些是虚拟的网上大学。 三、学习可以多点“进入”和多点“退出”。就是说一生之中每个人都会随自己的需要多次进出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3.
“商标是永动的制钞机。”源自经济学界的这个形象比喻,道出了商标对于企业发展、市场竞争的意义。“买东西认牌子”,流行于坊间的这旬日常用语,则表达了社会公众对于商标的朴素认知。  相似文献   

4.
为了生活的需要,人们少不了到商店购买东西,购物时,一些人往往计较的是售货员的态度好不好,产品质量过不过关,但还有些权利我们却忽视了。赠品也应受法律保护时下,消费赠品现象随处可见,买空调赠微波炉,买微波炉赠电风扇,吃洋快餐可得小玩具等。前不久,某小区的居民刘义理到家电商场购买了一台空调,商场同时赠了一台微波炉。刘义理本没打算买这个牌子的空调,只是见买此牌子的空调给的赠品正是自己所需要的微波炉。心想:花一件东西的价格买两件东西,岂不更好,便买了它。谁知,那赠送的微波炉只使用了两次便不通电了。刘义理找…  相似文献   

5.
林华 《观察与思考》2009,(20):40-42
随着互联网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日益明显,很多商家把营销手段嫁接到互联网上,商家拓展客户群的新方式—免费体验应运而生。在商家“网络体验式营销”的大潮下,一个全新的群体—“试客”悄然兴起。不花一分钱,只需注册一个个人账户,就有机会获得各种名牌商品的试用装。  相似文献   

6.
《精神文明导刊》2004,(9):51-52
诚信,作为一种优秀品质,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同;作为一种经营理念,已被越来越多的商家所吸纳;作为一种道德规范,已被越来越多的地区所倡导。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目前,以“诚信”为主题的各类活动正在全国各地蓬勃开展。“中国诚信论坛”首届年会的召开,进一步说明“诚信建设”在时代发展中的重要意义。渝中区作为重庆市的行政、商贸、金融、信息文化中心和水陆交通枢纽,近年来,区委、区政府牢  相似文献   

7.
李平 《中国减灾》2008,(1):47-47
清朝道光年间,湖北有一年发生大旱灾。方圆几百里的稻子不抽穗,眼看秋收没有什么指望了。人们惶惶不可终日,争着到米店买粮食,而米价却是一日三涨。于是引起了连锁反应,来米店买粮的人越来越多。没几天,各家米店纷纷挂出“今日无米”的牌子。街头要饭的人越来越多,人们言必称灾荒,迫切希望官府能拿出一些办法来。  相似文献   

8.
笔者从劳动争议案件中发现,一些用人单位常通过“多块牌子、一套人马”,来规避法律,侵害劳动者权益。“多块牌子”是指两个及以上的用人单位相互独立,但在业务上存在关联性,如业务范围一致、相似或具有承接关系。“一套人马”是指该两个及以上的用人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绝大多数的高级管理人员相同。以下案例或许会对你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9.
《创造》2003,(6):1-1
这两个月的光景里,在万方动员、众志成城抗击“非典”的社会氛围中,又十分自然地想起了那句老话——“生于忧患”。“非典”这个病魔,是在经济成长迅速、很多人习惯于考虑的东西已经是怎样开辟个人消费新领域的环境中出现的。为了有效地防止病魔入侵,需要人们从诸如轻轻松松计划旅游黄金周之类的悠然闲适心境向另外一种心境即提高警惕、谨慎行止的心境转换。这是大家都十分熟悉的现象:短短数日内,人们的话题多了几分的沉重,有的人更是多了几分忧心忡忡。也就是说,在全民预防“非典”的前后,人们的心态确实存在一个很大的反差。出现这样的反…  相似文献   

10.
小小 《新东方》2000,(8):75-75
1914年冬天.美国加州沃尔逊小镇来了一群逃难的流亡者。好心的人们给这些流亡者送去饭食,他们个个狼吞虎咽,连一句感谢的话都来不及说。只有一个年轻人除外,当镇长杰克逊大叔把食物送到他面前时,这个骨瘦如柴、饥肠辘辘的逃难者问:“吃您这么多东西,你有什么活儿需要我干吗?”杰克逊说:“不,我没有什么活儿需要你来做。”这个年轻人的目光立刻黯淡下来,  相似文献   

11.
袁浩 《今日浙江》2008,(20):62-62
“门无杂宾”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家中没有闲杂的人来作客,后多用来形容交友谨慎。“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人生在世,谁能没有朋友?当今社会,交友已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邓兴东 《人大论坛》2011,(12):41-41
“摊主回家吃饭。买馍请把钱放到箱子里。谢谢合作。”这是郑州街头一位卖馍的张老太放在摊位前的一个公告牌,有了这个牌子,张老太就可以安心的回家吃饭、休息,五六年来她这个“无人售馍”的摊子从未少过一个馒头。街坊对其称赞“比自动售卖机还强”。  相似文献   

13.
女儿10岁了,有一天,她突然跑到我的面前来,和我聊起了“钱”这个话题——“爸爸,妈妈说钱并不是什么都能买到的,对吗?”“这句话其实并不是非常正确,你觉得有些东西无法买到,是因为没有人卖这个东西,没有人卖,自然也就谈不上买。例如你想买一个太阳,可是因为没有人卖太阳啊,你又怎么能买到昵?  相似文献   

14.
在一次聚会中,朋友小艾讲了这样一件让她难以忘怀的事:“因为喜欢个性的东西,所以我特意审请了一个长达18个字母、数字以及符号混合的E-mail,凡是见我E-mail的人都觉得我的邮箱太‘酷’了,我也为此得意不已。可没想到,就因为这个邮箱,竟然让我的公司失去了一个二十多万元的订单。”  相似文献   

15.
王小波在为他的杂文自选集(我的精神家园)(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年6月版)写的“自序”中说:“据我的考察,在一个宽松的社会里,人们可以收获到优雅,收获到精雕细琢的浪漫;在一个呆板的社会里,人们可以收获到幽默——起码是黑色的幽默。就是在我呆的这个社会里,什么都收获不到,这可是件让人吃惊的事情。”小波留下的文字并不多,但想收获这两样东西的意思却贯彻始终。我们所呆的这个社会,从一方向来看,宽松到了极.支,从另一方面来看,又极其呆板;在一个二者兼而有之的环境里,什么都收获不到毕竟是件让人吃惊的事。所以小波也…  相似文献   

16.
“著名”片警党广欣本刊记者胡杰一个人如果去理发,他有可能会选择一位理发师;如果这个人是个小偷,被抓进了公安局,他还会挑审他的警察吗?别说,在古城西安还真有过这种稀奇事儿。一个叫“黑子”的惯犯在某个派出所“栽”了。’‘黑子”坚不吐口,最后被移交到了他的...  相似文献   

17.
法律不仅仅赋予了消费者很多的权利,同时也给商家留下了很大一片空间,那就是经营自主权。而作为商家,或是为商家服务的“保安”,在这个空间里怎样使用好这份权利,既能使经营活动顺利进行,又能同时搞好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就值得商家好好考虑一下了。尤其是为商家服务的“保安”,更要处理好这个关系  相似文献   

18.
吴白 《创造》2001,(4):46-46
“以阶级斗争为纲”,曾经是一个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左右了我们党及其执政方略设计的思想,它所造成的危害也是人们所十分熟悉的。因此,对于这个思想是什么和它怎样误导了中国社会,此地无须再赘言。有一个问题却是可以让人感兴趣并且做一点讨论的。这就是,这个早就在实践中被印证出它的失误的主张,是否曾经被党内有怀疑精神、有理论洞见的人们所质疑过?“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领导者是那么一些经历过风风雨雨的老同志,他们对于一种在实践中行不通,处处显示出非理性的东西,就真的没有人起来怀疑和反对?”这是过去多年所听到的一个疑问。…  相似文献   

19.
近二、三年来,在我们的报刊杂志上乃至日常生活话语体系中,“与时俱进”这个概念使用率非常高,这是一种好现象,因为它表明了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已经成为改革开放时代人们思维方式的主旋律,表明了人们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认同。什么是“与时俱进”?从字面上似乎不难理解,而从内涵上却有深入探究的必要。我感到在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背景下所突现的“与时俱进”,不能简单地视为一个中性的时间概念或者一个普通的形容词,它蕴含着丰满和深刻的内涵。首先,“与时俱进”是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认为…  相似文献   

20.
网婚:虚拟游戏好玩没劲(公众接受度:48.8%) 在某知名IT外企做销售的大鹏已经毕业两年了。一个人无聊的时候,他会在网上找几个“老婆”过过瘾。现在回想起来,大鹏说,最初的几个星期,每天都趴在网上和几个“老婆”“缠绵”,挺好玩的,但很快就厌倦了。尽管这样,他对自己的行为至今还是挺认同的。“年轻人就应该多试一试,毕竟那只是虚拟的东西,谁也不会当真,好玩而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