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静 《法制与社会》2010,(6):117-117
本文从国际税收的角度,阐述了外资企业避税港避税的现状和避税的模式,分析了防范和打击避税行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以法制建设为切入点,针对此类外资企业利用避税港避税的做法,论述了所应采取的法律规制和措施,提出了积极开展外资企业避税问题研究,合理调整税收优惠政策,不断完善涉外税法和国际税法,保障财政收入,捍卫税收利益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哈书菊 《河北法学》2003,21(6):135-138
面对WTO规则给中国涉外税法带来的冲击、网络贸易给税收执行带来的新课题、立法对于转让定价的外延设定过小、对避税行为缺乏法律制约等因素的存在,从多视角对我国涉外税收政策面临的严峻挑战进行评析,进而对如何调整我国涉外税收立法价值取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大量引进外资,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增加了税收。与此同时,在涉外税收稽查工作中,发现有不少的外商投资企业存在着种种的避税行为。这些避税行为已严重损害了我国权益,也大大地影响了我国对外开放中涉外税收的作用。一、外商投资企业避税问题据统计,1988年至1993年,外商投资企业的年度所得税的结算清单显示,外商企业的亏损面已占35%—40%。1994年至1995年,统计结果再次显示,其亏损面已高达50%—60%。数字如此触目惊心。真有这么大的亏损面吗?为什么相当一部分外商投资  相似文献   

4.
由于目前尚无多边税收公约,国际税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国国内税法的规定,税收的主权特征更为明显。因此,了解国际税收的国际惯例也就是要了解世界各国在国际税收或涉外税收方而的通行做法和普遍实践。了解并掌握这些惯例,对我国的涉外税法的进一步完善,对于我国企业更好地参与国际经济交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涉外性(或国际性)、普遍性的特征,综合各国国内税法,抽出以下几个具有  相似文献   

5.
企业避税的类型多种多样,且企业避税对国家财政税收具有危害性,因而企业反避税工作是十分必要的。我国应加快关于企业反避税立法的体系化,提高企业避税的成本,同时加强事后调整,不断提高和完善我国的企业反避税工作。  相似文献   

6.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外商来华直接投资日益增多。据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中国的外资企业六成亏损是非正常的,是为了避税造成的人为亏损。这种行为不但损害了我国的税收利益,造成税收收入的大量流失,也不利于内资企业与外资企业之间的公平竞争。  相似文献   

7.
反跨国公司国际避税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殷雁双 《河北法学》2006,24(5):39-43
提出跨国公司成功避税的原因:跨国公司内部化及内部化优势;世界各国的税收制度差异、税收优惠政策;地方政府招商引资饥渴症等.分析我国目前存在的问题特别是现行法律法规存在的瑕疵.阐述如何防范跨国公司国际避税并提出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国际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我国外资企业的避税行为已成为我国税务管理当局面临的棘手问题之一,引起了我国政府与有关部门的极大重视与关注,避税与反避税的探讨对我国政府和有关部门已刻不容缓。本文就我国外资企业避税行为的现状、原因及反避税措施等进行有关的法律浅析。  相似文献   

9.
从上海轮胎橡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沉浮,引出避税和税收筹划的定义,通过比较看出避税和税收筹划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分析了避税和税收筹划之间的关系,指出税收筹划的发展方向最终是达到企业和国家共同利益的最大化,实现双赢的目的,并为税法机关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对"资本弱化"进行规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然  罗艳 《法学论坛》2006,21(2):84-89
“资本弱化”这种避税方式近年来日益引起国际税收领域的密切关注,这种避税方式与转让定价、注册避税港公司等避税方式相比,形式更加隐蔽,实践中不易觉察和对其进行监管。本文针对跨国投资者使用“资本弱化”避税的目的,结合国际实践,根据我国立法现状,提出目前对“资本弱化”的规制措施已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并对如何将资本弱化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在确保国家税收收入稳定的同时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作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1.
国际私法中的管辖权问题探讨———兼评我国立法关于国际民事管辖权的规定袁泉在国际民商事交往中,管辖权是在处理涉外民商事法律关系时不可避免的问题。由于国际私法上的管辖权是国家管辖权在司法领域的具体表现,同一国的主权密切相关,因此各国都非常重视国际民事管...  相似文献   

12.
涉外税收管辖权的修改、补充和完善是今后一至二年内我国涉外税制改革所面临的主要课题,也是“两法合一”(指《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和《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法》的合并统一)的基础。本文拟从国际税法的基本理论和各国涉外税收管辖权的基本实践,结合我国近几年来涉外税收管辖权的实际和经验教训,提出一些旨在完善我国涉外税收管辖权的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姜翌 《法制与社会》2013,(35):95-96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跨国纳税人的避税问题在国际上日趋严重。其中,如何有效地规制跨国纳税人的利用国际避税地避税。一直是备国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税收难题。虽然我国政府在反国际避税港避税方面已经制定了管理措施,但是这些措施较之世界上其他发达国家,存在显著差异。本文旨在分析我国现行应对国际避税地问题的相关措施暴露的不足之处。并简要提出了改进的方向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新税法把对合营企业、合作企业、外资企业和外国企业在华经营机构的税率加以统一;对鼓励外商投资企业的定期减免税优惠,按照产业政策统一限于生产性企业;在税收管辖权原则上,统一明确以总机构所在地为准,区分法人居民公司和非居民公司的纳税义务。标志着我国涉外税收制度走向成熟、稳定、持续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5.
我国涉外劳动合同立法之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我国日益增多的涉外劳动合同纠纷中,法律适用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对我国现行的涉外劳动合同立法进行了分析,在结合我国实际,借鉴涉外劳动合同法律适用的国际立法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涉外劳动合同立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李刚  王晋 《时代法学》2006,4(4):65-70
实质课税原则是税法上的一个颇具争议的原则,它强调在税法的解释和适用中透过形式追求实质,在运用中容易与强调税法形式的税收法定主义产生冲突。利用税法漏洞进行的避税活动,恰恰需要运用实质课税原则揭露纳税人在合法形式掩盖下规避税收的真实意图,以维护税收公平与正义。以税收公平原则理论为支撑,坚持税收法定主义框架之下法律上的实质课税原则,解决了实质课税原则在适用中的难题,是治理税收规避直接有效的方法,但是要根治避税依然要靠立法的完善。  相似文献   

17.
涉外合同的法律适用问题,即涉外合同究竟应受何国法律支配的问题,是确定涉外合同当事人双方具体权利义务的依据。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际民事交往的日益频繁,涉外合同纠纷也不断增多,因而涉外合同的法律适用一直颇受我国立法与司法实践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一、修改现行涉外企业所得税法的必要性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制定与实施涉外投资的法律,法规,我国已基本上创立了外商来华投资的法律环境。截止1989年9月底,我国已累计批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资企业共2030家,表明我国的外商投资立法取得不小的成效。但随着我国对外经济交往与合作的深入发展,我国的  相似文献   

19.
国际税收透明度同行评议及中国的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崔晓静 《法学研究》2012,(4):188-198
为实施国际税收透明度和信息交换原则而组织的全球税收论坛同行评议是国际税收合作中的新机制。评议中发现在涉外信托、无记名股票和名义持有人三个问题上各国普遍存在信息透明度不足的缺陷。我国作为大陆法系国家,现行的法律法规与论坛所设计的标准也有一定距离,值得引起注意。应当在完善信托税制的实体法律基础上加强获取信托信息的税收征管程序立法,对国内信托和涉外信托分别制定信息申报规则;有必要对公司法第130条进行修订,取消发行无记名股票的规定;制定隐名投资中的名义股东的信息保存法,对名义股东施以信息报告义务。  相似文献   

20.
运用转移定价避税是跨国公司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一个重要手段,对此行为进行法律控制是维护国家利益的内在要求,也是各国税收立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对转移定价行为的概念出发,审视转移定价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影响以及我国外资转移定价的特点,进而提出我国转移定价税制的问题及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