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羊大肠杆菌病是成年羊及羔羊的一种以出血性胃肠炎为特点的急性传染病,是我国广大牧区羊群的常见疾病,常发生在冬春季节。据青海省统计,发病率可高达20%,病死率在90%以上,本病是对羊有致病性的某些血清型大肠埃希氏菌所引起的。近年,我所陆续收到一些兽医部门从病羊分离的大肠杆菌要求协助检定。本文系国内首次有关羊大肠杆菌致病性血清型的报告。  相似文献   

2.
牦牛犊副伤寒的诊疗李青红,陈秀贵,赵立新,林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兽医站库尔勒841023)(二十六团兽医站)(三十三团兽医站)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二十六团饲养牦牛1650头,年产犊500多头,长年放牧在山区。1994年5月,牦牛犊发生了以高热...  相似文献   

3.
为了鉴定晋中地区鸡致病性大肠杆菌,利用传统细菌鉴定方法及16S rDNA序列分析,对分离自晋中地区养殖场送检的30只病死鸡肝中的疑似大肠杆菌菌株进行鉴定及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分离出8株致病性不同的大肠杆菌;鉴定出O78、O2、O11共3种血清型;8株菌均为多药耐药菌,其中对5种及5种以上抗菌药物耐药的菌株达到总分离菌株的87.5%;将8株菌株的16S rDNA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登录的大肠杆菌参考株的16S rDNA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同源率均达到99%。经MEGA6.0软件分析后,其位于不同的分支上。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耐药性和对晋中地区大肠杆菌病的有效防治奠定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引起狐、貉、貂流产的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血清型与毒力基因的流行情况,无菌采集流产仔兽或母兽的阴道分泌物进行病原的分离培养,经细菌形态观察、培养特性试验、生化试验鉴定出了4株致病性大肠杆菌。采用玻片凝集法测定了大肠杆菌病有关的血清型分布,用PCR检测9种毒力相关基因。定型菌株2株,分别属于2个不同的血清型(O107、O38)。9种毒力基因的PCR检测结果表明,ler、irp2、iutA、fyuA、astA、papC基因的检出率分别为100%、75.0%、50.0%、50.0%、50.0%、50.0%。同时携带ler、irp2、fyuA、iutA和papC基因的菌株致病性最强,该类菌对毛皮动物健康具有潜在威胁,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2010年5月从四川省某猕猴养殖场急性腹泻猕猴肠道内分离出4株致病性大肠杆菌,并对其进行了16SrDNA扩增、生化反应、血清型鉴定、药敏试验以及毒力因子基因的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显示,该菌株血清型为O28;药敏试验证实该菌对多种抗生素具有抗性,并且呈现多重耐药性;攻毒试验证实该菌能够导致小白鼠大量死亡;多重PCR成功检测出侵袭性大肠杆菌的Einv毒力基因。确定该病原菌为肠侵袭型大肠杆菌,而且毒力很强。  相似文献   

6.
曼尔玛乡观有牦牛6万多头,年产犊牛2万头左右。牦牛犊拉稀症是危害本地养牛业发展的严重疾病之一,一般在夏、秋季节多呈爆发性流行。经调查证明,主要是犊牛副伤寒与硒缺乏症合并流行所致。近两年来,在部分病群中用亚硒酸钠和抗菌类药物综合治疗,效果非常显著。据72个牛群调查,年度产犊总数2011头,发病1037头,平均发病率51.57%,其中用抗菌素类药物治疗病犊384头,无效312头,治愈66头,治愈率17.19%,用亚硒酸钠和抗菌素类药物综合治疗病犊492头,无效34头,治愈456头,治愈率92.68%,费用也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7.
仔猪黄痢亦称新生仔猪大肠杆菌病,是肠道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中某些血清型引起初生仔猪发生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对乳猪的危害很大。关于本病的预防,国外许多工作者曾进行过大量的研究。英、美等国工作者曾将肠道病原性大肠埃希氏菌中的K_(88)阳性菌株或K_(88)阴性菌  相似文献   

8.
牦牛是青藏高原的优势畜种,青海省约有500万头,占全国牦牛总数的42%,而白牦牛则是我国稀有珍贵的牦牛类型,集中分布在互助和门源2县,约7600多头。为了摸清青海白牦牛是否受到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感染,进行了试验。供试牦牛青海省门源回族自治县白牦...  相似文献   

9.
1985年12月我们从病牦牛的眼、鼻分泌物中分离到一株有致细胞病变能力的病毒,经血清学鉴定,初步认定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病毒,并定名为85-Y毒株。为明确IBR病毒85-Y毒株对牦牛的致病性,进行了回归本动物试验。 材料与方法 (一)细胞 按常规方法制备犊牛肾(BK)继代细胞供种毒传代、毒价测定、病毒回收与鉴定。 (二)种毒 取85-Y毒株第6代冻干毒(-20℃下保存150天,毒价10~5TCID_(50)/ml)按常规方法在BK细胞上连续传4代作为种毒,经-20℃~37℃冻融3次后用于接种牦牛,同  相似文献   

10.
鸡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 (Escherichiacoli)引起鸡的一种细菌性疾病 ,近年已成为养鸡业主要疾病之一。目前对该病主要是利用抗菌药物进行预防和发病时的治疗 ,由于大肠埃希氏菌血清型繁多、且复杂 ,同时各地区血清型存在较大差异 ,给该病的防治带来很大困难。本试验对分离的 17株大肠埃希氏菌用氟哌酸等 11种药物进行药敏试验 ,旨在为大肠杆菌病的临床治疗提供用药参考。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用菌株  17株大肠埃希氏菌均从东北地区发病鸡场分离获得 ,并经生化试验鉴定 ,编号为 1— 17号。1.2 培养基 营养琼…  相似文献   

11.
通过病原菌分离、血清型鉴定及本动物致病性试验对辽宁省禽大肠埃希氏菌的主要血清型分布与致病性进行了研究。2001~2005年从该省14个市的病死禽和死胚中分离出大肠埃希氏菌226株,血清型鉴定105株,其中O_(78)型占29.52%(31/105),O_(109)型占10.48%(11/105)。结果,O_(78)、O_(109)血清型是流行于该省致病性禽大肠埃希氏菌的优势血清型。随机选取49株分离菌,以每株1×10~7CFU的量于气管内给6只1日龄SPF鸡接种,根据接种后7 d内死亡和病变的情况,确定高致病株、中度致病株和低致病株,它们分别占75.5%、18.4%和6.1%。结果表明,所有分离菌株均有致病性,并在国内首次分离出禽O_(109)型大肠埃希氏菌。  相似文献   

12.
从辽宁省13个市(地)收集的414份鸡大肠杆菌病料中,分离出370株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coli),并对其进行了生化试验、致病性试验及血清型的鉴定。在已定型的306株中,O78型有129株,占定型菌株的42%;O1型有96株占31%;O2型有30株,占9.8%;O55型有18株,占5.9%。定型的其它血清型还有O35,O138,O88,O68,O5,O141,O86,O99,O7,O8,O74,O114,O160。未定型菌64株,占待检菌株的17%。调查结果表明,辽宁省流行的鸡致病性大肠杆菌以O78,O1,O2为优势血清型,占待检菌株的69%,占定型菌株的83%  相似文献   

13.
青藏高原东南部的石渠县,羔羊痢疾流行严重。1980~1982年对本病进行了调查,初生羔羊1807只,发病766只,发病率为42.4%,其中死亡403只,致死率为52.6%。从未治疗的死羔中,挑新鲜病尸37例作细菌学分离,其中35例获得致病性大肠杆菌,经鉴定为O_8、O_(14)、O_(15)、O_(26)、O_(28)、O_(117)、O_(157)等血清群。 (一)材料与方法 1.采取病料:从新荣、蒙宜和菊母三个乡的21个藏绵羊群中,选择死于羔痢的各类典型病例,于-30℃~35℃冷冻保存。然后逐只剖检,采取肝、脾、心血、肺、肾、淋巴结和前段小脑进行培养。 2.分离方法:病料接种于麦康凯琼脂平皿,经37℃培养24~36小时,选取红色圆形光滑而湿润的菌落,镜检为革兰氏阴性的中等杆菌,再经三糖铁琼脂斜面穿刺培养,符合大肠杆菌的246株,均经半固体琼  相似文献   

14.
为了建立一种能鉴定大肠杆菌O_8、O_9血清型的高效、快速的双重PCR方法,参考Gen Bank中大肠杆菌O8、O9血清型的O抗原合成基因簇序列筛选特异性靶标基因并设计合成2对PCR引物,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分析双重PCR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通过检测大肠杆菌临床分离株验证双重PCR的实用性。结果显示,所建立的双重PCR方法可有效鉴定O_8、O_9血清型大肠杆菌,对其他血清型大肠杆菌及菌株则无交叉反应,表明PCR方法的特异性好;O_8和O_9血清型的菌体最低检出限分别为1×10~3CFU/m L和1×10~4CFU/m L,其DNA最低检出限分别为10 pg/μL和500 pg/μL。临床分离菌株检测显示,双重PCR检测结果与传统血清凝集结果一致。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双重PCR方法可有效、特异、灵敏、快速鉴定大肠杆菌O8、O_9血清型,为大肠杆菌O_8、O_9血清型检测及其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5.
仔猪大肠杆菌是由某些特定血清型的大肠杆菌(E.Coli)引起的一种肠道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高。大肠杆菌血清型很多,现已知的菌体(O)抗原165种,荚膜(K)抗原100种,鞭毛(H)抗原约50种。我们于1980~1981年对京郊六个发病猪场进行大肠杆菌的分离与鉴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对34头初生、1周岁、2周岁和成年牦牛部分生理指标的测定结果显示,牦牛的体温、呼吸、脉搏、红细胞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和碱贮等均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但至成年时稳定在一定的范围;白细胞数在初生至1周岁时逐渐升高,然后维持到2周岁,此后又降低,至成年时稳定到与初生时基本相同的水平;白细胞分类计数在不同年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耶尔森菌强毒力岛(HPI)在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PEC)中的流行情况,根据HPI结构基因irp2和fyuA参考序列设计了引物,用PCR方法和斑点杂交法对从江苏等地分离的APEC基因组进行了扩增和检测,并对E.coliNTJC040406菌株相关基因进行了克隆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216株APEC中有44.9%的菌株携带有HPI,序列分析表明相关基因与GenBank中参考序列的同源性高达98%以上。提示HPI在APEC中广泛存在,经进一步分析,发现分离菌株是否携带HPI与O78等特定血清型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为查清我市仔猪白痢病的病原类型,提出有效的防治办法,为制造大肠杆菌甲醛苗提供优良菌种,从我市不同地区的养猪场采取病料152份,分离出致病性大肠杆菌70株,其分属于15个血清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广东省发病猪禽大肠杆菌中耶尔森菌强毒力岛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广东省发病猪、禽大肠杆菌中耶尔森菌强毒力岛(HPI)的分布和HPI阳性菌的血清型,从广东省发病的猪、禽养殖场共分离鉴定了608株大肠杆菌,针对耶尔森菌强毒力岛的标志基因irp2基因设计1对引物,对这些大肠杆菌进行了irp2基因的PCR检测;并对HPI阳性菌进行O血清型鉴定。结果显示,有105株菌含有irp2基因,即HPI阳性率为17.27%(105/608)。猪源、鹅源、鸽源、鸡源、鸭源、鹧鸪源大肠杆菌的HPI检出率分别是16.51%、17.81%、21.05%、17.74%、19.01%及0;105株HPI阳性菌的血清型分布较为分散,没有明显规律;主要的血清型有O1、O26、O45、O114、O136、O18等。研究表明,广东省猪、禽养殖场大肠杆菌的HPI携带率较高,血清型复杂。  相似文献   

20.
大肠杆菌病是危害养鸡业的重要疫病之一,近年来鸡大肠杆菌病极为普遍。在大肠杆菌病发病高峰期,本公司接受检验的病料中检出率达44.2%。且由于大肠埃希氏菌血清型众多,耐药菌株不断出现,给临床防治此病带来很多困难。近几年,本公司通过试验,筛选出对本地区致病性大肠埃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