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正记者观点加快推进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是当前推进平安中国建设的关键。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中,"智能"二字为核心,这也意味着传统的安防解决方案已经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局部地区正处于暴恐犯罪活动的"活跃期",严重影响了社会治安局势稳定和经济社会发展。在打击暴恐犯罪活动中,警犬技术指挥员的作战指挥能力对于警犬技术在反暴恐作战中发挥其特殊作用具有关键作用。本文在分析警犬技术指挥员存在思想不稳、专业素质不高、实战经验不足、缺乏完善的指挥员能力考评体系等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强化岗位培训、加强演练组织、建立健全指挥能力考核评价制度等加强警犬技术指挥员指挥能力的途径与措施。  相似文献   

3.
正继2013年"10·28"北京天安门金水桥暴恐事件之后,2014年,多起暴恐袭击事件成了这个社会不和谐的伤疤。"3·01"昆明火车站暴力袭击事件、"4·30"和"5·22"乌鲁木齐暴力恐怖事件、"7·28"莎车县暴恐袭击事件、"9·21"轮台县爆炸事件……暴恐分子在挑战人类文明底线和残害无辜者时,也在伤害自己。罪恶之后,暴恐分子的忏悔和眼泪无法终止自我悲剧,因为法律不相信忏悔,更不相信眼泪。  相似文献   

4.
网络舆情应对能力已成为政府职能建设的重要课题,本文以暴恐事件网络舆情为研究样本,基于实证分析,综合采用内容分析、案例分析、文本分析等方法,通过三个研究类目、十个研究子类目,对暴恐事件的网络舆情进行整体到具体的分析,提取关键要素,总结影响暴恐事件网络舆情的关键结点,对症暴恐事件后舆情传播阶段及传播过程中的可控环节进行剖析,为政府应对暴恐事件网络舆情提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前言2015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提出了健全社会治安防控运行机制,编织社会治安防控网等目标任务,其中对加强社会治安防控网建设的开展更是做了浓墨重笔的描述。2015年5月,九部委出台《关于加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联网应用工作的若干意见》,对当前形势下制约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发展的诸多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极有针对性的给出了指导意见。从连续发出的两份政策文件中,我们不难看  相似文献   

6.
行业     
<正>孟建柱:加快推进"雪亮工程"建设,利用人工智能提高预警能力【本刊讯】9月19日,在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表彰大会上,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表示,人工智能能够以人类不可比拟的精度、速度完成工作,将极大提升社会治理预见性、精准性、高效性。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要善于发挥人工智能的威力,提高预测预警预防能力。孟建柱要求,利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自我更新的原理,深入研究暴恐极端案件、公共安全事件等产生演变规律,并根据其特  相似文献   

7.
孔令驹 《河北法学》2005,23(1):83-86
耗散结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包括"器物防控、制度防控、价值防控"三个层面上的优势互补与功能耦合。将其置于治安防控与社会进步辨证关系的历史考察,当前,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构建,最具意义的是以社会资本提高为框架的社会人际互动和心理沟通整合机制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了城镇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涵义、类型、构成及特点,阐述了城镇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提出了城镇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步骤方法。[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自2013年"10·28"天安门金水桥暴恐案件发生以来,全国又发生了数起性质恶劣的暴恐案件,造成了较大的人员伤亡,引发民众高度恐慌,引起了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面对暴恐案件,我们在对其谴责和打击的同时,还要深刻认识到近年发生暴恐案件所反映的新特点、新情况,总结暴恐案件发生的规律,反思公安机关在暴恐案件处置中的成败得失,从增加街面警力、放开武器使用权、加强教育训练、加强情报工作等多方面增强我国公安机关的反恐能力建设,从而牢牢掌握反恐斗争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10.
自乌鲁木齐"7·5"事件以来,我国的暴恐案件呈逐年增长发趋势,发案数多,伤亡人数多,社会影响大,严厉打击暴恐犯罪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在依法治国的背景下,在以审判为中心的司法改革的关键时期,如何快侦快破暴恐案件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现场勘查,这个证据的直接来源,是破案的关键。本文通过阐述新时期暴恐案件的特征,在分析传统现场勘验工作存在的不足的情况下,结合大数据发展趋势,提出构建大数据支持暴恐案件现场勘查的基本构想,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辽宁省将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摆在重要地位,牢固树立了大安全、大防控、大管理的理念,坚持向社会借力、向科技借力、向改革借力,逐步构建了"党委领导、政府主抓、公安牵头、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工作新格局,确保辽宁全省社会治安局面的持续平稳。从前端部署到全省联网再到图侦合成作战,科达参与了辽宁多地的平安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12.
正诞生背景随着我国"新常态"下政治经济层面宏观政策的不断调整,经济增速放缓,社会经济处于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的关键阶段,各类风险和不稳定因素不断积聚、扩张,当前社会治安形势日趋复杂,传统的治安防控措施已难以满足现实需求。在此背景下,"雪亮工程"应运而生。雪亮工程是新形势下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预防和打击暴力恐怖犯罪的重要手段,是常态化、信息化条件下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化平安中国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程。当前,我国改革  相似文献   

13.
高层声音     
社会治安问题仍然是当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 社会治安问题仍然是当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要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 群结合、依靠群众"的方针,依法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活动,建立健全"严打"经常性工作机 制,始终保持对刑事犯罪活动的高压态势。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实行群防群治,认真落实社会 治安综合治理措施,广泛开展平安建设活动,加强社会管理,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切实加强 基层基础工作,提高基层的治安防控能力,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 罗干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安防意识也随之不断提高。当前国际形势日益复杂,特别是一些恐怖事件的发生,使的城市治安管理和应对突发事件的安全防范压力越来越大。安防监控系统作为政府打防控一体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社会治安防控水平,增强对治安事件的反应能力,保障社会治安持续稳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矛盾日益凸显,社会治安防控工作日益艰巨,推进治安管理创新任重道远。近年来,虽然基层公安机关在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防控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社会治安状况进一步好转,可防性案件得到进一步控制。但是,仍存在不少影响和制约着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与发展的困难和问题。近期,市局先后召开了打防管控一体化、执法规范化、管理精细化和服务亲民化等系列座谈会,将2014年公安工作明确为"四化"工作,且打防管控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结合分局常熟学习经验,谈谈我对开发区分局打防管控一体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6.
早在1998年,沈阳市公安局即着手实话为期3年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这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确实起到了震慑犯罪、遏制犯罪的作用。但从几年的运行过程看,确实存在时紧时松、合力不足,抓实力度不大,建设不够系统等问题。2004年上半年,沈阳市公安局党组确定将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作为当前公安工作的重头戏来抓。这一思路是正确的。倘若能将这种举措系统地、长期地坚持下去,相信一定会有效地遏制刑事犯罪高发的势头。但是,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是个宏观问题,我们必须把它放到全市社会治安整体高度来考虑。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暴恐案件呈现高位徘徊态势,暴恐分子最常采用的暴恐袭击方式主要是爆炸式暴恐袭击、砍杀式暴恐袭击、焚烧式暴恐袭击。这三类暴恐袭击多发于人员密集的场所,现场多会出现大量人员伤亡,原始现场破坏严重,现场情况复杂。通过分析这三类暴恐案件现场的特点,站在现场勘查视角下针对这三类暴恐案件现场分别提出现场保护、抢救伤员、紧急排险、实地勘验以及舆情控制等方面的相应紧急措施,并提出依托大数据背景,大力发展科技反恐,建设反恐智库的构想,以期提高暴恐案件紧急处置和现场勘查的效率,实现对暴恐犯罪的有力打击。  相似文献   

18.
王晓滨  张旭 《北方法学》2015,9(2):47-54
根据结构功能相关律,作为由诸多要素组合而成的系统,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应当具有结构上的合理性与功能上的合理性。为此,应当以"治理行为结构"与"反馈行为结构"解释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组成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根据"日常良性互动思想"解释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与犯罪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实现社会治安治理工作的治理模式由平面型向系统型转变、治理权限由国家垄断向公民参与转变、治理方式由法律的事后控制为主向社会的事前预防为主转变。此为新时期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9.
张峥嵘 《刑警与科技》2013,(13):130-133
<正>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加快,城市治安管理和应对突发事件的安全防范压力越来越大,公安监控系统作为政府打防控一体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社会治安防控水平,增强对治安事件的反应能力,保障社会治安持续稳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一、应当高度重视反恐刑事法治及其研究自2009年“7·5”事件发生后,恐怖活动犯罪的严峻形势迅速凸显,国家立即采取各项严厉措施与手段,更加全面与深入地强化反恐怖工作。暴恐事件的多次发生不断刺激着国家的政治神经,但是我国依然保持着惩治理性,并未极端性地采取武力反恐模式,而是以法治的形式应对恐怖主义的挑战。随着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以下简称《反恐法》)对反恐怖问题作出系统规定及《刑法修正案(九)》对反恐刑法规范进行系统修正,我国反恐法治建设日臻完善,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反恐法治体系。随着法治反恐实践的不断推进,我国恐怖活动犯罪的治理成效显著,近年来再未发生特重大等具有广泛影响的暴恐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