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正日前,深圳市智能交通行业协会组织召开深圳部分智能交通企业负责人座谈会,特邀中国智能交通领域著名学者、交通运输部专家委员会委员王笑京与各位企业家进行座谈。王笑京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深圳智能交通企业为我国智能交通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做出的积极贡献,同时也充分肯定了深圳市智能交通行业协会为推动深圳乃至全国智能交通产业发展做出的积极贡献。王笑京是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国  相似文献   

2.
智能交通系统在中国尚不完善,未来还有众多领域有待于开发,市场前景广阔,在较长一段时间内都将继续呈现高速增长态势。中国的智能交通系统的研发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对于公路收费系统的研发。此后,1999年,由科技部、交通部等多个部门组建了国家智能交通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3.
正论坛主题:创新与可持续发展时间:2016年6月18日09:30-16:00地点:深圳会展中心六层桂花厅主办单位: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承办单位:深圳市智能交通行业协会协办单位:深圳市智慧交通产业促进会支持单位:中国智能交通协会、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深圳市公路客货运输服务中心有限公司主持: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智能交通处副处长陈量  相似文献   

4.
<正>7月29-30日,中国工程院"交通安全与交通事故主动预防"学术论坛在合肥隆重举行!本次论坛由中国工程院工程管理学部主办的,国家车辆驾驶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道路交通管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智能交通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同承办,中国道路交通安全协会和中国道路运输协会为支持单位,公安部交通安全重点实验室、安徽省道路交通安全协会、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交通工效学专业委员会、安徽三联学院共同协办。  相似文献   

5.
城市智能交通信息平台作为智能交通系统建设的核心支撑越来越得到高度重视。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实践,一方面随着软件工程技术发展经验、方法、构架模式的不断积累,需要新的技术路线促进更加快捷的系统工程组织模式,以应对飞速发展的服务模式;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进程加快,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分布式系统的交互能力,这既是实现标准化需求的基础,也是城市智能交通信息平台发展的瓶颈。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OA的新阶段应运而生,它包含一整套崭新的分布式软件系统构架方法和环境,涵盖服务的整个生命周期,开创了智能交通信息平台这一分布式软件系统构架方法和环境的新纪元,在深圳等城市智能交通信息平台建设中得以应用实践。  相似文献   

6.
<正>引言智能交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涉及汽车、机电、通信、电子、计算机、互联网等诸多技术领域与产业,是新型产业的典型代表,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与交通跨界融合,2013年,智能交通出现顺风车、共享出行、分时租赁等概念,2015年,共享单车开始出现,人们的出行理念开始改变,2017共享车位等智能交通新理念、新应用不断涌现,"绿色出行、智慧出行"深入人心,本文根据智能交通行业特点,以"共享交通"企业为例,对智能交通类企业内外管理进行了浅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本刊讯】前不久,由广东省高速公路发展协会和广东省交通电子支付协会主办的"2016交通电子支付产业发展论坛"在广州珠江宾馆召开,论坛主题:从传统交通企业转型升级看交通电子支付行业机遇。来自全国各地高速公路和交通电子支付领域专家学者和相关企业负责人共350余人出席了论坛。广东省高速公路发展促进会会长曾洪岸致辞。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ITS中心电子收费技术应用研究室的  相似文献   

8.
正在国家"十三五"期间,智能交通系统和安全技术将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势。企业既可以抓住重大机会,也可能遇到风险。本期栏目邀请到智能交通行业的几位专业人士共同探讨该行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智能化成为改善城市交通的关键通过大数据技术,及时、准确获取交通数据并构建交通数据处理模型,以加强道路安全,减少交通拥堵、污染等问题,智能交  相似文献   

9.
陈军工作经历1999年参与成都银晨网讯科技有限公司(上海银晨智能识别科技有限公司前身)组建,历任软件部经理、副总工程师。1998—2002年参与三项国家863计划项目的研究工作2002年任上海银晨智能识别科技有限公司董事、技术总监2003年任上海银晨智能识别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2007年任上海银晨智能识别科技有限公司总裁  相似文献   

10.
正关于智能交通技术方面,已经刊载不少专业技术方面,本期关注在智能交通诱导技术方面。该技术可以说是一个较为热门却应用并不算成熟的技术,涉足该技术研究和生产应用的科研单位与企业并不多,但它对于交通的智能管理,有莫大的提升。动态交通管理需求是交通诱导技术催生剂交通诱导技术,是基于电子、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等现代技术,根据出行者的起讫点向道路使用者提供最优路径引导指令或是通过获得实时交通信息  相似文献   

11.
<正>本刊讯前不久,博康智能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优秀智能交通企业代表,在无锡太湖城应邀出席了国家(无锡)智能交通产业园签约揭牌仪式,与业界翘楚共同见证了这一历史性时刻。据悉,无锡(国家)智能交通产业园由公安部批准设立,并由无锡市政府、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共同合作,由滨湖区政府、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与太湖城管理委员会承办运作。产业园将打造完整  相似文献   

12.
<正>视频监控技术在交通领域一直发挥巨大作用,智能视频分析技术在智能交通领域的应用更是如同一扇可以透视世界万物的窗口。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加快,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数量开始激增,以致诸多交通安全与管理问题频出。在这日益强烈的需求下,如何应用现代高新技术,将车辆和道路联系起来系统地解决交通问题,成为智能交通的核心思想。智能交通通过将先进的智能监控技术、  相似文献   

13.
正智能交通技术已经在系统平台、视频识别算法、交通信号控制、网络配套等相关技术和设施上已经达了一个较高水平。但车辆本身作为最基本信息源,并未有效的现实车车与车、车与人之间的通信,所以智能交通想要进一步发展,车辆间的联网是其未来发展的必然要求。技术背景伴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的发展,智能交通技术逐渐进入到大众视野,成为各界研究和关注的焦点。智能交通技术已经在系统平台、视频识别算法、交通信号控制、网络配套等相关技术和设施上已经达了  相似文献   

14.
正基于机动车的增长量远远高于道路基础设施建设速度这一实际情况,形成了只能依托智能交通来缓解和提升道路通行效率。智能交通是将感知技术、通讯技术、网络互联技术、数据传输技术、大数据存储与计算技术、信息发布技术等有机整合到交通管理体系中的管理和控制系统,具备高效、准确、实时和智能等特性,是改变传统交通基础设施,提高智能交通服务水平,优化交通出行环境的最佳途径。本平台立足服务测试和演示智能汽车、网联通讯两大类关键技术,实现DSRC(专用短程通信)、WIFI、LTE-V(车联网专用通信)等全网络覆盖;通过道路、  相似文献   

15.
2004年12月6日-7日,由香港理工大学消防工程研究中心、中国科技大学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公共安全杂志社联合举办的2004年消防研讨会在香港理工大学蒋震剧院举行。本次会议由香港理工大学消防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美国防火工程师学会香港分会会长周允基教授主持,中国科技大学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范维澄院士、  相似文献   

16.
智能交通成为未来交通运输业优先发展主题近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流、物流剧增,从而带动交通运输行业快速发展。为适应大流通的需要,未来15年,国家将优先发展智能交通管理系统。2006年在国务院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已被列入交通运输业优先发展主题。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是交通运输业的6个优先主题之一,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我国交通智能化水平正持续提升,结合大数据和云技术的视频监控正在与交通领域大融合,从而推进智能交通建设成为城市智慧化改造最为重要且成效最为显著的一环。博康智能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是智能交通行业引领者,此次评测的智能交通勤指情一体化调度系统,代表了我国智能交通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是将  相似文献   

18.
正2018年,中国智能交通产业持续蓬勃发展。那么,2018年,谁在影响中国智能交通?2018年,我国智能交通产业持续蓬勃发展,市场总量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这与国家政策的推动和各种利好因素的影响是分不开的。那么,2018年,谁在影响中国智能交通?经过分析我们发现,2018年影响智能交通发展的部门、机构、企业甚至人物有很多,他们从不同层面,影响和推动了我国智能交通的繁荣和发展。限于篇幅,我们仅从管理层面和企业层面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19.
正技术背景伴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的发展,智能交通技术逐渐进入到大众视野,成为各界研究和关注的焦点。智能交通技术已经在系统平台、视频识别算法、交通信号控制、网络配套等相关技术和设施上已经达了一个较高水平。但车辆本身作为最基本信息源,并未有效的现实车车与车、车与人之间的通信,所以智能交通想要进一步发展,车辆间的联网是其未来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0.
正7月30日,发改委、交通运输部印发《推进"互联网+"便捷交通促进智能交通发展的实施方案》。这是我国第一次就智能交通发布的总体框架和实施方案,标志着互联网+智能交通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对我国智能交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将为相关行业带来巨大商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