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0年前曾经掀起一阵传统文化热,最近以来更是出现了读"经"热。总的说来,这是一件好事,它说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已经引起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而  相似文献   

2.
正记者观点记者认为,科达在产品战略方面并非大而全,追求的是将其做到最好。此次的产品是为了将车"读"得更透彻。如此一来,最新一代的深度学习技术成为了支撑,能在精准识别方面发挥积极效应;大数据是科达的擅长,再加上高性能服务器为硬件支撑,此次的产品能够更为快速、准确、全面的进行车辆的检索与定位。苏州科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http://www.kedacom.com  相似文献   

3.
常聪 《江淮法治》2012,(2):30-31
对于“套牌车”,很多人清楚是怎么回事.即做一块假车牌挂在自己的车头.冒充别人车的牌号行驶。可对于“套牌学校”.很多人恐怕就不懂了.因为一所学校.一般都是有一定规模的实体,能“套”得了吗?  相似文献   

4.
卢涛 《法庭内外》2014,(3):47-48
正如果有一天,你突然接到了来自全国不同城市的交管部门的罚单,而你的车辆根本没有在那个时间段去过这些城市,请不要怀疑是交管部门搞错了,很有可能是你的车辆被套牌了。车辆套牌,指的是没有按照正常法律程序到交管部门办理领取牌照手续,而是通过非法伪造、变造并套用其他车辆的号牌及证件等的情形,套牌即为假牌照。使用此类手续上路行驶的车辆,可以形象地称之为克隆车辆、李鬼车辆。按照是否经过牌照主人同意可分为自愿被套牌与非自愿被套牌,在自愿被套牌中又存在自愿被熟人套牌、出租套  相似文献   

5.
机动车车辆识别代码是车辆的合法“身份证”,具有世界统一的行业编制规则和30年不重复的特点,该代码的检验结论对于打击盗窃、抢劫、走私、套牌和拼装机动车辆犯罪活动具有重要作用.当前我国机动车车辆识别代码检验工作中存在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对策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6.
自从1994年1月1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施行以来,伴随着"王海现象"的出现,我国社会经济生活领域中出现的"知假买假"这一新现象不仅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而且有关"买假索赔"的案件也在全国各地不断地出现,对"知假买假"者的法律地位及"欺诈行为"在法律上的确定与评价,已成为我国法律必须面对并解决的问题。2003年1月1日施行的《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在征求意见的时候因其提出"不保护知假买假"的观点而倍受争议。时隔1年,上海高院叫停"职业打假",明确规定:经营者对故意购假  相似文献   

7.
"套牌"是我国近年来新出现的假冒他人合法车牌、车号的违法现象。由于巨大的利益诱惑和对套牌车规制的法律法规的缺位,套牌车在我国泛滥。这严重违反了我国的税收征收法律法规和交通管理法律法规,严重损害了国家、被套牌车主的合法利益。因此,必须完善立法和健全车辆监管制度,彻底打击套牌车。  相似文献   

8.
胡启航 《中国审判》2021,(16):38-41
种子作为农业的“芯片”,事关粮食安全发展大局和农业高质量发展。随着我国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升,现代种业发展成果显著。但是,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卡脖子”问题。特别是近年来,种业市场品种同质化、仿冒、套牌等问题较为严重,侵权行为易发发,取证难、鉴定难、认定难等问题较为突出,不少群众深受其害。  相似文献   

9.
李建江 《检察风云》2011,(16):40-41
"假洋品牌"盛行国内已经成为我国经济领域的一大怪现象:一方面,随着我国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世界人民都在使用着"中国制造";另一方面,国内的一些企业却不惜采用违法欺骗手段疯狂地制造着诸如"达芬奇、欧典地板、阿诗丹顿热水器、杰士邦"等"假洋品牌",被曝光后受到消费者的唾弃。当下,如何狙击"假洋品牌",成为一道新的难题。  相似文献   

10.
"假洋品牌"盛行国内已经成为我国经济领域的一大怪现象:一方面,随着我国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世界人民都在使用着"中国制造";另一方面,国内的一些企业却不惜采用违法欺骗手段疯狂地制造着诸如"达芬奇、欧典地板、阿诗丹顿热水器、杰士邦"等"假洋品牌",被曝光后受到消费者的唾弃。当下,如何狙击"假洋品牌",成为一道新的难题。  相似文献   

11.
"机动车套牌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由于治理套牌车辆法律适用上存在的立法缺陷和空白,致使套牌车违法活动猖獗。生产、销售、使用,无论是其中哪一个环节均足以对交通执法环境乃至公共道路交通安全、社会秩序产生严重威胁——严厉打击套牌车交通违法行为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2.
120急救车原本就是为患者服务的正规交通工具,但急救车辆也出现伪造、套牌等违法现象。  相似文献   

13.
2006年6月5日,商务部颁布了《关于外商举办投资性公司的补充规定》,宣布外商在中国的投资权限将进一步扩大,显示继续放宽外商投资权限、吸引外资进入的政策不会变。但另一方面,假外资的急速增长造成税收收入下降又成为政府心头之痛。因此,本文从税法的角度对"假外资"的形成、动因和手段等各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以完善税收政策及防范"假外资"。  相似文献   

14.
行政许可法已成为当前的热门话题,人们在学习理解时会有不同的理解方法,从而形成两种不相同的解读。 其一是顺势而读,解成:我是主持行政的,我将依法许可你这样,或依法许可你那样。 这种解读,怎么说都得认其为"依法行政";至少,怎么说都不能认为他不"依法行政"。 其二是逆势而读,解成:这是许可行政法,我必须严格按照法律的要求,决不越权行政,决不跨出"未经许可而行政"的雷池半步。 第二种解读一定受广大公众的欢迎,因为它是"公仆"的读法。 透过这种读法,我们似乎看到了人民  相似文献   

15.
读书,顾名思义是要“读”。法律业大的学习也是如此。但是,有些学员在“读”上功夫化得少了点,少数学员甚至连教科书都没有认真地读,到考试前才临时“抱佛脚”,匆匆地背复习思考题。第一学年的两次考试已暴露了这个问题,如第二学期刑法试题中有一道填充题。“_____和_____不适用缓刑”,要求学员填上“反革命犯”和“累犯”。但是少数学员由于没有好好读过刑法的有关条文,对这道题感到不知所措,有的学员想当然地填上了“三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  相似文献   

16.
关于"职业打假者"是否是消费者,"知假买假"能否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消法》)等问题在理论界与实务界一直都存在激烈的争论。本文从法律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得出"职业打假者"不是消费者,他们不应获得惩罚性赔偿。"知假买假"行为适用《消法》不仅没有理论依据而且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在司法实践中应完全取消对这种行为的保护,通过立法、司法、执法等多种方式来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7.
非法经营罪的适用存在诸多争议,本文仅对涉"假烟"非法经营罪进行探析,对"假烟"能够成为非法经营罪的犯罪对象以及取得许可证但违规经营"假烟"的行为构成非法经营罪予以论证,以期对解决法律适用争议和打击"假烟"犯罪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易嘉 《中国律师》2007,(8):70-72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及其在社会中商业价值的凸显,域名作为企业在网络世界中的重要标识,其价值与意义绝不低于现实世界中商标和商号这类传统识别标志。但另一方面,域名"抢注风"的盛行催生了不正当竞争和知识产权侵权的新形式。如何正确认识并解决这一问题,如何为被侵权人提供更完善的保护措施已成为国际知识产权界关注的焦点。同时,这对完善我国立法和提高企业的品牌保护意识来说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和亟待解决的新课题。——编者  相似文献   

19.
钱露 《法制与社会》2014,(12):60-61
2013年12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食品药品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司法解释针对"知假买假"者、赠品不合格、明星代言以及网络交易平台等等社会热点问题作了明确规定,将重点分析探讨"知假买假"不影响维权这一规定,通过详述这一行为各方争议的集中点,分析最高院对这些争议的解答,并进一步分析此司法解释的法理依据。  相似文献   

20.
《法学》1989,(2)
本文所指读的书,不是《天方夜谭》,也不是《新约全书》,而是司法文书中的判决书,判决书者经司法人员查实有据,详加研审,字斟句酌,文法逻辑严密,代表国家司法机关,在壮严的国徽下宣读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公文之谓也,决非信手拈来之随笔,或裨官野史,一已之宗教释义,故可发人猛省,传之后世,载之刑法志;故不可不读,不可粗读。下面所载之判决书、裁定书就大可一读,希读者切勿错过。一、利用职便与伪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