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打开关于“唐僧”的网页,实在惊诧不已。绝没想到,人们对这位亦人亦神的和尚竟然如此感兴趣。当然,大多是拿他当“话耍子”来搞笑,来开涮的,什么“唐僧办教育”“唐僧的隐私”“唐僧评先进”……数不胜数,光是杜撰唐僧的著作,就有《家书》、《日记》、《回忆录》、《密信》、《遗言》、《自述》、《报告》、《废话》等许多种,关于从学术方面进行研究、探讨的却少得可怜。  相似文献   

2.
吴绪成 《世纪行》2006,(12):15-16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和谐文化源远流妊、蹲大精深。关于“和”与“谐”,距今1900多年的《说文解字》解释“和”,是“相应也。从口,禾声。”形声字。《广韵》进一步解释“相应”是“声相应”,与声音和语言有关;《说文解字》解释“谐”,是“从言,皆声”,也是形声字,与声音和语言有关;《广雅》和《玉篇》对“和谐”二字的解释一致,都可以同义互文,都与声音和语言有关。  相似文献   

3.
2010年农历庚寅年,俗称“虎年”,人们自然而然地会聊一些与虎有关的话题。在人们心目中,虎象征着神秘、勇猛、尊贵、威武。虎有好多别称,许嗅《说文解字》称虎为“山兽之君”;《西游记》中称之“寅将军”;《水浒传》中称之“大虫”;《聊斋志异》中称之‘‘豉王子'’;有些地区还称之“大猫”。  相似文献   

4.
韩霄 《求索》2011,(11):185-187
在古典小说史上,《三国志玉玺传》出现在《红楼梦》之前,似乎有着特殊的意义。《三国志玉玺传》与《红楼梦》在叙事艺术结构上以及悲剧意蕴上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三国志玉玺传》的“玉玺”叙事结构艺术与《红楼梦》的“通灵宝玉”叙事结构艺术有着异曲同工之处。“玉玺”与“通灵宝玉”的悲剧意蕴统领了对众女子带有悲剧命运色彩的动态过程,共同关注了众多不幸女性的心灵世界。从二者在某种程度上的相似以及时代背景看来,《三国志玉玺传》可能对《红楼梦》的创作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伦”、“理”二字早在《尚书》、《诗经》、《易经》等经典中已分别出现。“伦理”二字合用,最早见于秦汉之际成书的《礼记》:“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乐者,通伦理者也”。大约西汉初年,人们开始广泛使用“伦理”一词,以概括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和伦理准则。所谓“敬畏伦理”(这一概念系作者2004年提出),  相似文献   

6.
《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是马克思先后计划并写作的两部巨著。《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写作和《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的出版均早于《资本论》的写作和出版。《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写作计划包含了《资本论》的内容,《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写作过程孕育了《资本论》。《资本论》是《政治经济学批判》“资本一般”相关内容演化发育的结果。《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的续篇是《资本论》,《资本论》的“续篇”是《政治经济学批判》“资本”册除“资本一般”篇外的其他篇和其他册。《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在写作计划、考察对象、逻辑行程、叙述风格和完成程度上存在着明显的区别。《政治经济学批判》不是《资本论》的“准备著作”或“手稿”,而是一部未完成的、比《资本论》内容更全面的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巨著。  相似文献   

7.
翻开《公民导刊》2012年第12期,洪丰、林墨撰写的题为《从“不满意”到“满意”》的文章深深吸引了我,这与我6年前在巫山人大工作时老朋友陈庸俊先生写的《从“高票否决”到“高票通过”》文章何其相似。  相似文献   

8.
《人民公安》2012,(12):50-53
中医是中华民族的自然医学.它发展于民间,取材于自然,以临床实证为根本,经过五干年的锤炼而锻造了20万方剂,形成“世无不识之病,病无不治之方”,丸散膏丹,砭针汤灸,砰沦与技术十分完备的体系。中医有八纲辨证,《脉诀》《药性赋》《雷公炮制法》等基本要则,有“四时禁针”、用药“十八反”、姻亲“五孚法”、《医门法律》等法规,有《内经》《伤寒论》《本草纲目》等经煦巨著。  相似文献   

9.
《尚书》是中国上古的文献汇编,既保留着现存最早史书的特点,又实为“天人”观念的重要来源之一。《尚书》分别从天、人及天与人的关系三方面见出其深刻的“天人和谐”内核,与其他经典一同铸就了中国传统观念和哲学思想的坚实基础。当下,中国从科学发展进一步全面迈向“中国梦”,《尚书》中的天人思想必然与其产生交流和互动,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文廷海  丁光泮 《求索》2008,(7):226-229
苏辙在集解《春秋》时,从思想史的角度对《春秋》的思想进行解读。政治思想,首先从“尊王命”、“正周班”、“尊王官”、“尊王人”、“王者无敌”、“天子无出”、“天子不会”第一次对《春秋》“尊王”之义进行全面的解说,这是苏辙《春秋集解》的重要贡献。此外,夷夏之防、“轻刑慎杀”等政治思想,也阐发新的见解。伦理思想,以“隆君父”为说,强调《春秋》的政治教化意义和“诛心”的作用。史学思想,说经以《左传》史实为本,标举《春秋》“书实”的思想,对春秋时代作“通变”性的历史考察,灌注了自觉的史学意识。苏辙《春秋集解》阐发思想内容丰富,对当时“以意说经”的《春秋》学风有所矫正。  相似文献   

11.
来车墩之前,只知道这里有一家著名的影视基地,从《情深深雨蒙蒙》到《新上海滩》,从《还珠格格》到《功夫》,它制造了一部部家喻户晓的荧屏名品。然而,在车墩老百姓的心目中,他们同样拥有另一件“名牌产品”,当地党委和政府部门形象地称其为“民情工程”。  相似文献   

12.
孟丙南 《黄埔》2009,(6):34-35
八年抗战,烽火漫天。60多年过去了,那曾响彻神州大地的《义勇军进行曲》、《大刀进行曲》、《松花江上》歌声,至今犹在耳边回响。“逃警报”、“挖防空洞”,仿佛就在昨天。忘不了血与火的经历,写下这点滴回忆。  相似文献   

13.
《桂海论丛》2013,(1):2+133-F0002
孙春晨,男,江苏省扬中市人,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兼任中国伦理学会秘书长、《道德与文明》杂志副主编,主要从事伦理学理论、应用伦理学的研究工作。出版《市场经济伦理研究》、《生死论》、《伦理新视点》、《人生幸福论》等专著,在《哲学研究》、《哲学动态》、《道德与文明》、《人民论坛》、《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面向生活世界的伦理人类学》、《符号消费与身份伦理》、《和谐社会构建中的穷人经济伦理问题》、《经济伦理学:从构建体系走向问题意识》、《“人情”伦理与市场经济秩序》等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伦理新视点》(合著)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优秀科研成果奖“专著类”二等奖、《人生幸福论》(合著)获国家第六届“五个一工程奖”、《“人情”伦理与市场经济秩序》获“中国伦理学会首届学术奖”论文类二等奖。  相似文献   

14.
耻,是人培养德行的基础。《说文解字》上对“耻”的解释为:耻,辱也。从心、耳声(“耻”字原写为“和”)。“和”是一个会意字,有闻过心生惭愧之意。羞愧乃心有所惭而生.·故从心。又因耳为听闻的器官。人每因闻过而耳赤面热.故“和”从耳声。当人心生惭愧的时候。不觉会面红耳赤。《孟子》上说:“耻之于人大矣!”意思是说,“耻”这个字对人而言太重要了。为什么重要呢?人如果一有恶念。便生羞耻之心;一行恶事,就有愧恐的感觉。又耻又恐,一定会因此而停止自己的恶念恶行。  相似文献   

15.
《上海支部生活》2009,(7):10-17
刚刚过去的7月1日,是我们党88周岁的生日,也是《上海支部生活》创刊55周年的纪念日。从《新青年》到《共产党》,从《向导》到《前锋》,从《中国青年》到《新社会》……“党刊”这一特有的传播形态,在中国共产党创立之初,就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并在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张闳 《今日广西》2007,(1):64-66
围绕电影《无极》引发的“馒头”官司,著名文学前辈与后辈之间的口角之争,无不体现了两代人的文化对决,一系列好大喜功的国产大片制造了一堆堆有形无形的“垃圾”,易中天说《三国》、于丹说《论语》,  相似文献   

17.
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民族,都需要有自己的梦想来照亮前进的道路。2012年11月底,在观看《复兴之路》展览时,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深情阐释中国梦。之后,《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中央主流媒体刊发了数十篇专家学者对中国梦的研究、分析文章,探讨“什么是中国梦”、“如何理解中国梦”、“中国梦的意义”、“如何实现中国梦”等大众普遍关心的问题,为我们更加清晰地了解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18.
《人大建设》2010,(6):54-55
《学习时报》近日刊发沈宝祥的文章指出,在一些媒体上,凡是主要领导人的讲话,总是说某某作了“重要讲话”。将各级主要领导人的讲话,称之为“重要讲话”,当然有一定道理。但是,从实际情况看,领导人的各次讲话,其重要程度是有差别的,并不是每一次讲话都那么重要。其实,把主要领导人的讲话称之为“重要讲话”,并非从来如此。1957年3月3日,《人民日报》的头版新闻的大标题是:  相似文献   

19.
“今晚干嘛?”“看电视,还能干嘛?”“要不到我家打麻将?三缺一!”“行,吃了晚饭就来!”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但云南省嵩明县青年李秀辉却与书无缘——家里没什么书籍,也没有报纸,偶尔有两本《女友》、《知音》、《打工妹》、《故事会》之类的通俗读物。以上对话发生在读书日当天下午,李秀辉准备吃完晚饭就直奔朋友家里打麻将。“反正输赢也就那么几个钱,这回你赢下回我赢。不然还能干吗?没其他活动可以消遣啊!”  相似文献   

20.
2013年1月13日《光明日报》刊登范子军的文章,文中指出官话套话空洞无物,多年来相沿成习,至今仍不绝于耳。前不久,《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发布一则微博:《人民日报》读者来信版现向网友征集“你最反感的官话套话”,欢迎实例实录。1月9日的《人民日报》就登了一些读者反感的官话套话,比如“高度重视”、“亲自过问”、“现场指挥”、“积极、及时、立即、确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