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从2001年提出至今,尽管在实践中取得了不断的进步,但理论上的论述依然采用了西方学者关于国际经济一体化的理论框架,缺少国内的理论独创.新华社记者杜新先生出版的《关联经济:一种新的财富视角》一书,提出了关联经济原理,并对中国与东盟之间的经济合作进行了实证分析.关联经济原理在研究的出发点、原理内容和检验结论上都存在着自身的特色.该原理的提出为致力于区域经济合作的研究者们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和思维模式.本文主要对《关联经济:一种新的财富视角》一书进行评价分析.  相似文献   

2.
石油在印尼经济中的角色曹云华译应该承认,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原石油对印尼的经济发展和成长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一、石油收入和它对政府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从石油气收入在政府收入和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可以看到它对印尼经济的重要性。70年代的政府收入中的国...  相似文献   

3.
刘劲文  杨畅 《新民周刊》2012,(44):93-93
在这个经济经常危机的时代,用心选择优质理财基金,让它为你的财富保驾护航。在前一阵子热播的电视剧《我的经济适用男》中,女主角游离在"高帅富"和"经济适用男"之间的爱情让人陷入了深深的思考。虽然每个女孩子都想找到一个深爱自己的"高帅富",但是既有强大经济实力又富于家庭责任感的男人实在不好找。于是性格温和、无不良嗜好、收入...  相似文献   

4.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奠基人亚当·斯密指出,劳动者收入的增长也是国家财富的增加,而劳动者处于饥饿状态,则是社会急速衰退的征兆。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坚持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决定性因素,是社会主义经济同资本主义经济的重要区别之一。因此,无论是社会发展还是改革攻坚,其...  相似文献   

5.
1989年泡沫经济崩溃后,日本经济便一直处于严重的萧条之中,消费和投资大大萎缩,政府为了刺激经济把利率下调至世界经济历史上的最低水平0.25%,可是经济仍没有多少起色。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克鲁格曼称日本陷入了“流动性陷阱”。一、有关“流动性陷阱”的理论“流动性陷阱”又称凯恩斯陷阱,是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的一种理论。凯恩斯在构建他的“有效需求”理论中提出了三大心理支柱之一──流动偏好。流动偏好是指公众愿意用货币形式持有收入和财富的欲望和心理。人们之所以对货币产生偏好,是由于货币是流动性或者说灵活性最大的…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以来,湄公河地区的经济合作取得了巨大进展.其中,泰国与越南表现突出.泰国和越南在充分利用GMS经济合作机制的同时,试图建立起以本国为中心的合作机制,以扩大其在区域经济合作中的影响力.泰国和越南在湄公河地区的合作或竞争,将决定该地区经济合作的未来.  相似文献   

7.
田静 《法国研究》2006,(3):96-100
法国重农学派关于净产品的生产、财富的流通、赋税、国家的经济职能、自然秩序等经济思想涉及到现代政治经济学的领域。他们的经济思想不是狭隘地关于某个或者某类经济实体,而是关于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建言,是对要求个人和政府了解和遵守的经济规律的揭示。 一、法国重农学派农业经济思想的基本内容 1.必须高度重视农业的生产价值 重农学派认为,只有农业是直接生产价值的。其关于农业是“生产的”的观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重农学派认为,农业能够生产和再生产对人类有用和生活必需的真实财富。他们对真实财富的理解“就是不断的更…  相似文献   

8.
马来西亚近期经济廖小健一、基本经济状况1957年独立以来,马来西亚所取得的经济成就是令人瞩目的。其经济年均增长率,60年代为6.5%,高于中等收入国家平均值的6%和上中等收入国家平均值的6.4%,70年代年均增长率为7.8%,期间,中等收入国家和上中...  相似文献   

9.
国际经济关系政治化、国际政治关系经济化的“两化”特征在80年代以来愈益鲜明。国际关系的“两化”现象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强化了经济生活在国际社会中的主导地位,保证了经济对政治的基础性和决定性作用;以科技为基础、经济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而愈益残酷和激烈,主权国家不得不借助强制性公共权力深化对世界经济的干预以协调和控制国家之间的利益关系。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民族国家对经济生活干预力度的强化,深深地影响到政治与经济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转换的有机互动,使政治与经济的互动呈现出“强经济-强政治”的互动模式。  相似文献   

10.
劳工组织、国内政治与冷战后美国对外贸易政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晓岗 《美国研究》2001,15(3):47-61
冷战结束后,国内因素对美国外交的影响力日渐加强,经济贸易问题在对外政策中的地位显著上升.在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贸易快速处理权、对华永久正常贸易关系等问题上,美国国内各种势力竞相发挥作用,试图通过国内政治影响对外贸易政策.其中,劳工组织的表现尤其活跃.劳工组织通过游说、政治捐款和选举投票等手段向国会议员尤其是民主党议员施加压力,要求其反对贸易自由化政策,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参与了对外经贸政策的塑造.劳工组织反对贸易自由化的斗争,反映出美国劳工运动的复兴.但内部的分歧、外部的工商界打压等又限制着其在对外贸易政策上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