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宪法学始终是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把人权的保障作为重要内容的学科,而生命权作为人权的首要权利是人类享有的最基本、最根本的权利,是宪法价值的基础和核心,宪法保障生命权是构建法治社会的法律和道德基础,为实现宪政国家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分析了生命权的宪法学基础,生命权宪法保护的内涵,在了解世界各国宪法对生命权的规定后,进一步论述了宪法保护生命权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宪法诉讼问题研究:一种关于宪法监督司法化的思考□汪铁民宪法以保障公民权利为基本的价值取向,因而,它所设定的公民权利无一例外地要受到诉讼保护。宪法所提供给人们的不应该仅仅是一些理想、理念和抽象的政治原则,更多的应该是一些具体的、实在的权利。而制宪者总是...  相似文献   

3.
我国刑法漠视男性应拥有平等的性权利,对男性合法性权利的保护存在缺失,这有违宪法精神。我国刑法缺失对男性性权利的保护,其原因在于男女之间生理构造的差异、过于保守的传统性观念、刑法的立法价值取向。为保护男性性权利,应在立法上修改有关规定,在新法未出台前则要充分发挥现行法律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人为本”与“宪法至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价值内核和价值本源 ,最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核心在于尊重和保障人权。宪法至上意味着宪法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权威。从宪法的核心价值看 ,以人为本与宪法至上是契合的。法律文化传统中“宪法至上”思想和人文精神的缺失 ,公众法律意识的现状及对宪法至上理解上的偏差 ,对“以人为本”认识的混乱和滥用因素是二者产生隔膜的根源。其冲突通过明确人权的界限 ,限制政府权力来协调。  相似文献   

5.
《传承》2016,(8)
毛泽东是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五四宪法"的缔造者,为新中国的民主法治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毛泽东的宪政思想是无产阶级的宪法观,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宪法观的继承与发展,影响和带动了现代中国民主法治的建设。因此,在新时期对毛泽东立宪思想进行梳理研究,有其深刻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少数人权利保护的法理基础包括自由主义、社群主义、自由主义的多元文化主义、宪法爱国主义等。纵观少数人权利保护理论,尊重和认可少数人群体的文化价值、关照少数人在社会结构中的不利地位是共同特点。宪法爱国主义强调,在国家的族际关系整合过程中,要强化国家认同、公民身份认同,推动国家朝着立宪主义方向发展。对我国而言,尊崇宪法地位,以宪法精神凝聚各族群众,以宪法权威捍卫中华民族共同体基础,是少数民族权利保护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全面、准确把握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需要将其与传统民本思想、孙中山民生思想、资本主义民生思想进行比较。从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与民本思想的比较看,二者都重视民众,关心民生,但在根本目的、实践效果上有本质区别。从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与孙中山民生思想的比较看,二者都重视民生,坚持"均贫富"的价值取向,强调通过发展经济来改善民生,提出"耕者有其田"、"节制资本"等民生政策措施,但在理论基础、本质属性、实践效果上有根本性差别。从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与资本主义民生思想的比较看,二者都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在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本质属性、制度设置、价值取向等方面有根本区别。  相似文献   

8.
伍云 《桂海论丛》2008,24(1):87-90
中国和谐思想源远流长,在历史上产生过重大的影响,成为中华民族普遍认同的价值取向。中国传统和谐思想对于当今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9.
王喜 《前沿》2013,(22):73-74
随着城市的多元化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权利保护的价值日益凸显,但在宪法保护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文章在分析少数民族文化权利的保护价值的基础上,对宪法在少数民族文化权利保护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的完善对策,以切实有效的促进少数民族文化权利的宪法保护.  相似文献   

10.
《时事资料手册》2005,(1):117-118
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宪法地位被明确,保护人权、保护私有财产等写入宪法。  相似文献   

11.
论市场经济价值导向与共产党员价值取向的耦合刘明忠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由于观念的嬗变,一定程度上引起了人们思想信念的变化。而市场经济价值导向的强化所引起的共产党员价值取向的转移,则是造成一部分党员宗旨观念淡化,组织观念弱化乃至思想...  相似文献   

12.
一国的法制价值是通过宪法来集中表达的。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其他法律形式的规范内涵不得与宪法规范相矛盾和发生不一致,在法律效力上要低于宪法。宪法是国家根本法,是确认一个社会共同体终极价值基础的基础规范,是衡量其他法律的标准。  相似文献   

13.
我国宪法对私有财产权保护的缺陷及其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私有财产权具有重要的人权价值,在人权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宪法的私有财产权规定也是其他具体财产权的基本依据。私有财产权的保护首先要通过宪政来实现,我国已经进行了四次宪法修正,不断加强对私有财产权的保护,但仍存在许多不足。其表现为公有财产相对于私有财产更具优势,私有财产权没有纳入公民基本权利体系,宪法规范仍存在逻辑混乱,关于征收、征用的补偿规定较模糊。我国宪法应在加强平等保护、实现公平补偿、推行正常程序等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的知识分子人生价值观是毛泽东的人生观思想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 :知识分子的人生价值目标、实现人生价值的基本途径和评价人生价值的根本标准。它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一切以工农为本。建国以后这一思想的基本观点、原则和价值取向没有变。其中的科学内容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运用 ,又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关思想的批判继承 ,对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具有普遍的长远的指导意义。但是 ,195 7年以后毛泽东在知识分子问题上出现的失误不能说与上述基本价值取向没有内在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15.
作为古代西方和东方教育的代表,古希腊教育思想是近代西方教育思想的萌芽,它博大精深,丰富多彩,对西方教育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先秦儒家教育思想奠定了中华民族教育思想发展的基础,它系统完整,兼容并收,深深影响了我国此后两千多年的传统教育和古代社会的发展。古希腊教育思想标志着西方近代教育思想的开端,中国先秦儒家构建了庞大的教育思想体系。二者的道德教育思想作为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精神内核和价值取向上具有明显的异中之同和同中之异。  相似文献   

16.
观点     
“八荣八耻”:传统精华与时代精神《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认为,汲取传统的精华,才拥有牢固的根基;反映时代的精神,才能引领时代的风尚。胡锦涛同志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明确了我国社会当前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和改革开放的时代要求,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现实针对性。中国宪法制度:不能以西方国家为参照最新一期《求是》杂志刊载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朱孝清文章说,法学研究要立足于中国的宪法制度。宪法是中国的根本大法。宪法制度是宪法的核心内容,事关国家的根本。根据中国宪法规定,维护宪法尊严…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政治思想价值维度的取向标准,它以传统伦理思想观念兴起为纽带,结合当今社会道德文化水平,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为当代中国道德发展提供了理论来源、思想基础和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人类对幸福生活的孜孜追求使人类创造出了宪法,民生幸福因此成为宪法产生的逻辑起点和永恒的价值取向.我国宪法是人民实现幸福生活的根本保障,现阶段我们仍然需要以民生幸福为价值指南进一步完善宪法,特别是要保证宪法的有效实施,这对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依法保障民生幸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儒家生态伦理思想及其现代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媛  方浩范 《前沿》2008,(3):150-153
儒家以“天人合一”为基本出发点,以“仁民爱物”为原则,以“天地万物一体”为境界,形成了自己的生态伦理思想。儒家生态伦理观的基本价值和道德取向,对保护中国古代生态环境,维持自然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它摒弃了传统伦理学的人类中心主义的哲学基础,开创了西方伦理学的深刻变革;对于今天我们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的重归和谐,是一种具有启发意义的宝贵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20.
张华 《理论月刊》2008,8(3):147-149
法国是世界上首次以成文法且以宪法的形式明确确立无罪推定原则的国家,成为欧洲大陆刑事司法民主化一面旗帜.二战后,特别是本世纪初,法国又通过数次改革,不断扩大无罪推定原则在刑事诉讼法中地位和作用,推动其价值取向转向控制犯罪和保障人权之问的平衡.无罪推定原则在法国的历史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是我们了解无罪推定原则产生的历史背景、思想基础和其在当代发展趋势的一面镜子,对于我国无罪推定原则的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