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香港旅行,“败家美眉”发现逍遥职业 2005年大学毕业后,太原女孩夏霏进入上海一家外企工作。因业绩突出,一年后,她的薪水在整个部门名列前茅。可尽管收入丰厚,夏霏却是个不折不扣的“月光族”。迫于经济压力,后来她不得不把自己那些新潮却不实用的名牌货,摆进网上小铺打折销售!  相似文献   

2.
《今日海南》2008,(1):24-28
如何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精神,推进海南文化的发展?2007年12月20日,“海南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座谈会“在海口举行。座谈会上,30余名来自全省各宣传文化部门、文化单位和文化企业的代表,分别就“海南文化建设的框架和布局”、“海南文化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海南文化产业发展”、“海南基层文化建设”等四大议题进行了研讨,共同为海南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3.
《今日海南》2014,(3):16-16
春节期间,全国各地自驾车蜂拥而至.让海南“痛并快乐着”。“痛”,是大量的自驾车给海南带来了巨大的交通和环境压力,“快乐”,是大量的游客给海南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也证明来海南观光旅游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喜爱、  相似文献   

4.
建成“四个之岛”是有机联系的整体,缺一不可。绿色是根本,开放是关键,开放是海南的“生死结”.改革是海南的“催生阀”。海南在指导思想上应牢固确立“思想解放,特区开放,海南创新.中央放心”的思维,注意向新领域拓展开放空间。  相似文献   

5.
图说     
《今日海南》2010,(9):6-7
世博·海南“海南,让您的生活更美好。”8月7日至11日,世博会海南活动周在上海世博园里掀起了一场“海南热潮”。舞台表演、技艺演示、旅游产品三大板块讲述的“海南故事”贯穿了整个海南周演艺活动,独具特色的热带雨林、椰风海韵、黎苗文化、传统琼剧等让游客在世界行走,为海南停留。海南借此向世界宣布:国际旅游岛建设,我们正在路上!  相似文献   

6.
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首先需要通过一。张“名片”来展示自己的独特魅力,提升国际知名度以形成品牌效应。同时也增强海南人的自豪感,自觉按照“名片”要求修身养性、开拓创新,进而提升文化品位、丰富旅游内涵,从整体上增强海南国际旅游岛的综合竞争力。而选择“梦幻之岛”作为海南国际旅游岛的“第一名片”或“总名片”,按照“梦幻之岛”的要求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可以让游客来海南真正感受到什么是人间天堂,什么叫海外仙境。  相似文献   

7.
读者表达     
海南改革开放的灵魂 作为一位关心海南的读者,读第3期封面故事《海南:20年求“特”之路》,感慨良多。文章从实际出发将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的20年,准确地概括为“求特”之路。一个“特”字,是海南改革开放的灵魂。魂在,海南就士气昂扬,发展迅捷;魂失,就落魄,陷入滞缓低迷。  相似文献   

8.
张洪 《今日海南》2008,(4):26-26
关向东,中新社海南分社采编主任,在海南闯荡20年,自称自己是“给海南写日记的人”。至今,她还喜欢人家叫自己“小关”。小关的日记,其实就是一篇篇关于海南的报道,由中新社传播到世界各地。  相似文献   

9.
“海南要解放思想,扩大开放!” 一月底的椰城春雨沥沥。正在此间举行的2008年海南“两会”,显得不同以往。以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网民们为代表的社会各界形成高度共识:海南要“特”。  相似文献   

10.
社情舆情     
《今日海南》2013,(2):23-23
120名网络达人分两批体验海南游,这些走南闯北、见多识广的“达人们”来时大多“矜持而挑剔”,走时却“充满了怀念和不舍”,而产生这样巨大变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的导游——海南万宁男孩黄家广。经过这些网络达人们在网络上的追忆和热捧,阿广成了“海南第一个导游达人”。而他的成名也引发了海南旅游界的深思……  相似文献   

11.
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试验田”的省级经济特区。海南正在酝酿新的变革之路,力争承担起新的历史使命。这就是站在建省办经济特区20周年新的历史起上,走向大开放——自由贸易区——海南总动员。在海南刨办自由贸易区,我们怎样由构想、争取到变成现实,我们需要做什么和怎么做,如伺取别人之“经”,创自己之“新”而完美心愿,本刊特推出迟福林、林克昌同志的“建言”和“视野”——走向大开放:自由贸易区走向与海南未来  相似文献   

12.
海南金融业要有力地促进海南经济发展战略和本行业发展战略的双重实现,就必须明确以下基本问题:海南金融业发展与海南经济发展之间联系的内在规律性;海南经济发展战略的确立、实施和海南金融业发展战略的相应确立;在大发展的格局中海南金融业的发展对海南经济发展战略的主动配合;在大发展的格局中海南金融业自身发展战略的实现。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认为海南金融业要推进双重发展战略的实现,应遵从“一个规律”,实践“两个战略”,创造“三种比较优势”。一、遵从“一个规律”:全融业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一种相关的…  相似文献   

13.
图说     
《今日海南》2009,(11):6-7
广场“椰树” 国庆期间,海南彩车上的“椰树”在天安门广场向来自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百万参观者展现海南风采。10月1日,海南参加北京天安门广场盛大国庆庆典群众游行的“绿色海南”彩车从天安门城楼前驶过时,吸引了众人的眼光。海南彩车长15米,宽6米,以独有的椰子树造型为表现元素,地域特色鲜明,并运用意境化的创作手法,整体形似一艘美丽的热带风情船。各种内容形象诠释绿意盎然、  相似文献   

14.
“构建具有海南特色的经济结构和更有活力的体制机制,必须着眼于国际化。”在不久前的海南省“两会”期间,记者见到江华安时,他说。“从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区域化看.海南必须与国际接轨。‘海南特色’是通过国际化体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15.
周文斑 《新东方》2008,(7):43-47
所谓“土本文化”,在此主要指海南的“黎族文化”这一特殊的含义,但并非说海南黎族是由本土直接衍化而成的人类族群。海南从远古时代起就是一个移民岛,而最早迁居海南的就是黎族。海南黎族在本岛生生不息的历史最迟不晚于旧石器时代,已穿越了五千多年的漫长时空。  相似文献   

16.
2010年3月18日至21日,2010博鳌国际旅游论坛在海南隆重举行。作为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开场锣鼓”,论坛像一张请帖,向世界发出了旅游合作、共同发展的诚挚召唤;论坛像一堂智慧“大课”,一次思想“洗礼”,于海南来说是视野跨越和思路提升。  相似文献   

17.
何雁 《今日海南》2007,(5):46-48
2003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肆虐神州大地。但就在这场疫情面前,海南全省上下众志成城,严格执行“口岸把关,全省布控”的防非原则,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将非典疫情堵在岛外,成为全国5个无疫区之一。非典疫情令得海南优美独特的生态环境、人居环境的优势更加突出。为此,海南省委、省政府提出努力打造海南“健康岛”品牌。如今,“健康岛”的效应正不断扩散到各个行业,成为海南对外形象的新招牌。美丽的海南散发出无穷的魅力。  相似文献   

18.
从第四次党代会提出“加快海南发展”到第五次党代会提出“实现海南又好又快发展”,反映了我们对海南发展的基础和环境的认识更加客观、全面、系统,对海南发展的定位更加积极、准确、务实。党代会报告在海南发展的思路上,在继承的基础上,又有实质性的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19.
随着海南现代化立体运输体系的不断完善,“一日生活圈”这个名词频频出现在人们的视线当中,海南的“一日生活圈”究竟是个什么模样?人们的生活方式将出现什么变化?……带着一连串的问题,笔者邀约在海南旅游界非常活跃的专家王健生,畅谈他眼中的“一日生活圈”。  相似文献   

20.
《今日海南》2009,(12):4-4
11月25日,海南“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示范区”建设率先通过国家现场验收。这不仅进一步加快海南绿色畜牧业发展速度,加快海南农民牧业增收步伐,对全国畜牧业发展产生重大示范意义,而且也为国际旅游岛建设增添“金字招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