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静 《新东方》2009,(3):F0002-F0002
黎族“三月三节”(农历三月初三)是海南黎族人民最盛大的民间传统节日,也是黎族青年的美好日子(又称爱情节)。  相似文献   

2.
《新东方》2020,(2)
詹贤武先生的近著《黎族文化主体性问题研究》是一部研究海南黎族文化方面的力作。作者从黎族文化本体论、黎族文化主体性描述和黎族文化发展论三个方面对黎族文化主体性问题进行深入探寻,对提高黎族人民的文化自信,构建和谐的民族关系,保持中华文化的多样性,提升黎族文化的影响力,促进黎族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该著不仅在海南地方学的学术上有继往开来、深入发展的贡献,而且为海南黎族文化建设、海南特区经济社会发展、自贸港建设提供了决策上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3.
明朝后期的黎族起义与苗族迁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雄峰 《新东方》2001,10(3):94-96
苗族迁居海南是黎族社会矛盾和黎族起义的产物,其迁移过程是封建统治者制定的有组织有目的的“以夷制夷”政策的产物。明朝万历四十年(1612年)的黎族起义之后,入琼驻防的苗族屯田兵,是苗族迁居海南的最早先民,其祖籍当源于广西。  相似文献   

4.
建立生态保护区打造独特文化魅力的国际旅游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勇勤 《新东方》2009,(9):30-32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一个基本内涵就是文化魅力独特,这不是一个短期目标,而是关乎海南未来发展的一个根本目标。要落实这一目标,就必须要找到与之相适应的配套模式,而建立海南黎族文化生态保护区无疑是最好的载体之一。  相似文献   

5.
当你踏上海南这片热土,那淳朴而真诚的黎族民歌将使你感动,浸泡到歌的海洋中……黎族民歌自然流畅,优美动听。黎族人民离不开歌,生产劳动中唱歌,喜庆婚事上唱歌,远方客人来了以歌问候,青年男女谈情说爱以歌为谋。海南黎族“哈、杞、润、赛、美孚”五支系,由于居住区域不同,各支系方言差异较大,黎歌唱法也不相同。如乐东的“千家调”、三亚的“吗哑调”、保亭的“罗呢调”、东方的“滚龙调”、陵水的“罗咧调”、琼中的“四亲调”等等,都具优美和谐的音乐快感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无论是吟是唱,都能琅琅上口。黎族民歌多为七言句,四句一首。也…  相似文献   

6.
黎族原始宗教崇拜的成因及文化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思莲 《新东方》2011,(5):43-46
海南黎族的原始宗教崇拜主要包括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和图腾崇拜。从黎族五支系崇拜内容入手,从主客观两个纬度来探讨黎族宗教情怀的成因,并分析这种宗教崇拜所深藏的文化底蕴,可以发现其哲学思想的萌芽和服饰文化的形成都与其原始宗教崇拜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邵文东 《新东方》2009,(10):38-40
海南黎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它独特的审美价值。本文从文化审美的角度,就海南黎族传统村寨民居文化、传统织锦文化、传统民谣文化中的审美价值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8.
张尔升 《今日海南》2013,(11):32-32
海南是黎族的聚居地和黎族文化的发源地,黎族文化有丰富的内涵.建设国际旅游岛打造旅游度假天堂,必须要有民族文化支撑.目前,海南在利用民族文化吸引游客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国内旅游城市、国外的旅游岛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因此,海南必须进一步挖掘黎族文化资源,发展黎族文化产业.黎族文化只有走产业化之路,才能实现真正的发展与繁荣.黎族文化产业化发展存在的不足海南黎族文化虽然历史久远,不断推陈出新和丰富发展,地方政府也不断加大扶持力度,但总体来看还存在一些不足,黎族文化产业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对海南旅游业和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9.
黄青文 《今日海南》2006,(10):42-42
他不是医生,可他在奋力抢救,抢救世代相承的黎族文化;他不是运动员,却在和时间赛跑,争分夺秒地保护挖掘传统艺术;他不是教师,却殚精竭虑,培养造就年轻传承人,为民间文化留住血脉。他是海南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的一名黎族汉子——黄照安。黄照安只是保亭县工商局的一名普通干部,但从1997年开始,黄照安就深入保亭、五指山和陵水等民族市县的黎族村寨,搜集、挖掘各种黎族传统乐器。每每听说哪里有乐手,他就往哪里跑,希望从那里淘出“宝”来。走进黄照安的家,只见地板、床边和墙挖掘乐器,不辞辛苦上,放着、摆着、挂着各种黎族乐器。这些乐器有牛…  相似文献   

10.
保护传承、教学传承、竞技训练传承、社会休闲健身传承、城市化传承、市场产业化传承是海南黎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模式;而发挥政府部门的主导地位、加强民族体育文化理论研究、保护其原生态的“活化石”、走创新传承发展之路、结合全民健身挖掘传统体育娱乐项目等为海南黎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1.
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3) 黎族打柴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詹贤武 《新东方》2008,(8):F0002-F0002
打柴舞是海南黎族民间最具代表性的舞种,黎家也叫“跳柴”,黎语叫“转刹”或“卡咯”。打柴舞是黎族最古老、最受欢迎的舞种之一,起源于古崖州(今三亚市)黎族丧葬活动。古代黎族村寨有一丧法叫“旱赛”,即人死后入殓停棺若干天后才入土为安。  相似文献   

12.
周文斑 《新东方》2008,(11):60-63
所谓海南本土文化,在此均特指黎族文化。 当黎族先人在海南岛上生息繁衍之时,首先要面对的是原始的自然环境。海南岛四面环海,中部崇山峻岭,台风、山洪等自然灾害十分频繁。由于生产力水平和科学文化水平的低下,黎族先民对诸如地震、海啸、电闪雷鸣、狂风暴雨和滔天洪水的成因更是一无所知。黎族先民便借助想象将其对自然和生命现象的解释以神话的方式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13.
王芝兰 《人民论坛》2015,(8):226-228
老龄化和高龄化的海南社会对完善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有着更为迫切的需要。文章从黎族农村家庭养老、宗教信仰、饮食习惯、婚嫁丧葬习俗、经济生产、农村生态文明村建设、人际交往和社会支持系统、民族性格和心理等方面对黎族农村养老文化进行了梳理,并对黎族农村养老文化的未来发展趋势和现代变迁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王献军 《新东方》2012,(3):26-31
文身问题是黎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近百年来一直有学者进行研究。海南黎族文身研究可以大致分为民国时期和共和国成立后两个大的阶段。民国时期国内外学者对此都有专门研究,而在共和国成立后,相关著作、论文以及影视作品亦是多有论及,黎族文身研究更加全面和深入。  相似文献   

15.
詹贤武 《新东方》2009,(1):74-78
海南黎族和台湾高山族都是古代南方百越族的后裔,他们都以高超的纺染技艺闻名于世。两族在纺织、染色、刺绣以及纺织品、纺织民俗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相同的文化基因,说明海南黎族和台湾高山族这两个古老的民族之间有着深厚的血缘关系。  相似文献   

16.
李旭 《今日民族》2004,(7):44-45
黎族是一个海南独有的民族,也是一个勤劳、智慧而独具特色的民族。约在3000多年前,黎族的祖先开始由大陆来到海南岛,并成为了这里的原始居民。黎族的纺织艺术、服饰文化在我国独树一帜,通过纺织品服饰可以区分不同部落的血缘氏族。  相似文献   

17.
高和曦 《新东方》2009,(3):29-33
文化变迁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几千年来黎族社会的发展就是自身文化不断变迁的过程,因此,文化变迁永远是黎族社会发展的一个主题。20世纪50年代以前,海南岛的五指山中部地区,即当时保亭、乐东、琼中3个县的交界地带(现大部分为五指山市辖区),仍保存着黎族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带有浓厚父系家庭公社色彩的“合亩制”。实行“合亩制”的地区被称为“黎族合亩制地区”。  相似文献   

18.
周菁葆 《新东方》2012,(5):43-46,2
海南黎族婚俗文化中有许多与台湾高山族相同,其根源是他们把两千多年前越人原始时代母系氏族社会的某些婚姻习俗一直在民间中保存着。尽管黎族与高山族已从母系氏族过渡到父系氏族社会,但母系氏族社会残余的婚俗文化根深蒂固,百越文化的遗存非常鲜明。  相似文献   

19.
董国皇 《前沿》2011,(3):161-163
海南黎族在历史长河中创造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和经济一体化的冲击下,这些具有重要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迅速的消亡,因此,抢救和保护黎族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显得尤为紧迫。本文遵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原则,提出了推进海南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胡彩娟 《新东方》2012,(5):47-49
村落是黎族生产生活最重要的空间载体,也是学术界研究黎族发展的重要对象。当前黎族村落研究正处于新的大发展时期,呈现出研究内容广泛、研究方法丰富、理论基础趋向多元等总体特点。下一步应更加重视村落经济社会的“变迁”研究,以此窥见整个黎族的发展变化,而此研究主要涉及研究目的、研究思路、研究样本、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等五个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