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梁启超是近代中国明确提出新民主张的第一人.在<新民说>中,梁启超对新民问题进行了比较明确和系统的阐发.虽然其新民思想也存有一定的缺陷和不足,但是经由他的倡导,"新民"逐渐引起了国人的广泛关注,并最终发展成为一股具有广泛时代影响的社会思潮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著名启蒙思想家梁启超对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民劣根性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批判。他的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新民思想就建立在这种批判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3.
一般以为,在中国第一次把马克思介绍给国人的人是梁启超。1902年10月16日,《新民丛报》出了第18号,其中发表了梁启超的文章《进化论革命者颉德之学说》,该文介绍了马克思及其社会主义学说。梁启超为介绍马克思入中国第一人的说法来源于毛泽东。1945年4月21日,他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工作  相似文献   

4.
近代国家观:梁启超新民思想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启超在20世纪初阐述的新民学说,体系极为完备,别具特色,不仅构成为他整个思想的重要内容,而且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也占有相当地位。他在亲手创办的《新民丛报》上,提出了近代中国历史上“欲维新吾国,当先维新吾民”的全新命题,主张“新民之道”当在“新民德、开民智、鼓民力”,之后他又写出洋洋十余万言的《新民说》,猛烈抨击中国封建专制统治,深刻剖析专制政体下中国人的奴隶主义劣性,号召国人彻底“破坏”封建旧政体,培养公德、自由、自治、自尊、进步、毅力、尚武、进取冒险、权利义务等现代国民新品质新道德,建设新的国民政体国家。这种新民思想使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耳目全新,引  相似文献   

5.
《世纪桥》2016,(4)
梁启超的《新民说》是近现代政治改革和思想改革重要著作,其中的新民思想不仅内涵丰富还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作用。本文建立在《新民说》写作的政治、经济、文化的背景上,深刻归纳、分析新民思想的三个内涵:进取、自治的道德品格;公德、国家的观念意识;民主、独立的政治能力,最后结合当前中国梦的构建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少年强,则中国强。”细世纪初,梁启超发出的呼喊,至今回荡国人耳畔。“少年强”靠什么?靠教育。教育强,则少年强;少年强,则国家强。在梁启超所处的时代,这只能是一种美好的理想。而今天,我们正在把教育强国的理想变成现实。  相似文献   

7.
梁启超公民理论及其当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启超作为清末民初的舆论和思想领军人物,对中西文化的心理差异有着深刻的认识,看到了西方近代公民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对立,意识到中国国民的心理状态是建立民族国家的巨大障碍.他将公民意识的培养看作是近代民族国家构建的基础性工程,提出了"新民"概念,呼吁培育适合现代宪政制度的公民文化.我们重新检视梁启超的公民理论,对于当下中国方兴未艾的政治文明建设,对于未来的中国政治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时代巨人,毛泽东及其思想的神奇魅力,愈来愈为世人所称道.那么,是什么条件把毛泽东造就成时代巨人的呢?这不仅与时势、历史、社会、家庭及师友有关,从一定意义上说,还与其积极接触革命报刊,参加办报密切相联.“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毛泽东从开始参加革命活动起,就和其它无产阶级革命领袖一样,十分重视做革命的宣传工作,与进步报刊发生非常密切的联系.梁启超主办的《新民丛报》、同盟会的《民立报》、鼓吹科学民主的《新青年》等,都成了毛泽东青年时期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对于他形成初步的革命世界观,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这一时期中,毛泽东从自已的切身体验出发,对报刊的作用已有相当深刻的认识.因此,在他早期的革命活动中曾先后多次办报刊,直接主办过《湘江评论》、《新湖南》、  相似文献   

9.
梁启超的“新民说”表征着中国近代思想家为民族近代化所指示的新路向 :“苛有新民 ,何患无新制度 ,无新政府 ,无新国家”。这是一个由“鼓民力 ,开民智 ,新民德”组成的环环相扣的系统工程 :“鼓民力”的底据在于“兴民权” ;“兴民权”的前提是“开民智” ;“开民智”的根本乃“新民德”。尽管其中含纳着无可规避的历史局限性 ,但它作为中国人在近代化进程中屡遭碰壁之后而不得不提出的最新选择———必须用人和价值观念的革新为新出发点以寻求历史的突破 ,“新民说”不愧为维系中国近代化命脉的价值关怀。  相似文献   

10.
王资博 《理论建设》2014,(5):98-103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来的重要战略,党的十八大对文化强国建设予以顶层设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继续强调了文化强国建设。因此,对文化强国建设的研究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代命题,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从目标价值维度来看,文化强国建设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从过程实践维度来看,文化强国建设具有全局与局部的统一、共性与个性的统一、静态与动态的统一、先进与后发的统一、共建与共享的统一、强国与国强的统一等六个特征。从结果评判维度来看,这可由公共文化服务强、文化创造活力强、文化产业竞争力强、国民综合素质强、文化国际影响力强等五个标志来彰显。  相似文献   

11.
评20世纪20年代的平民教育运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的是在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社会,由于一部分具有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的提倡和亲自实践,所掀起的一场声势颇为浩大、影响也较为深远的平民教育运动.笔者以为,这场以平民为教育对象、以扫盲教育为主要手段进行的社会改良运动,实际上从源头来看,至少直接或间接地继承了近代史上诸如梁启超的"新民说"之类的思想,也即与近代史上"实业救国"相提的"教育救国"论是一脉相承的.今天我们以"改革也是一场革命"的精神为指导,认真评价这段历史、这场运动,应该是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2.
冯友兰是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哲学家和哲学史家。他从中国文化和中国社会发展方向的前提出发,比较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形成了关于文化问题和社会发展问题的一系列观点。他所提出的以“文化类型”说、“继往开来”说和“道统新续”说为内容的“文化三说”观,对于妥善处理中西文化冲突与融合过程中的时代性和民族性的关系,以及如何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与吸收外国文化的长处等问题,仍然具有积极的现实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外交关系始终是学术界关注的一个中心课题,国内外许多学者或外交界人士对此多有论述。本文作者选取的视角较为奇特,他从强国的角度来看中国外交关系,对国内学者的研究工作不无启发,这亦即我们刊发这篇文章的原因。作者看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成绩,对某些问题的论述尚算客观,如把中美分歧看作是由双方利益及各自不同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政治制度引起的等等,但要指出的是由于作者的价值理念与我们相去甚远,某些观点与结论是我们所不能认同的。但在全球化,尤其是中国即将加入WTO的今天,我们有必要了解这个星球上的其他人是如何看待和理解中国外交关系的,这是我们刊发这篇文章的另一个原因。《中国季刊》是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一份专门讨论中国问题的学术期刊,在国际中国问题研究界颇具影响。本文是《中国季刊》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专辑中的一篇。  相似文献   

14.
梁启超后期思想回归传统,常被视为一种落后和倒退,从社会哲学的角度来看,梁启超后期思想的变化,需要给以更加合理、客观的解释。近代以来,中国完成了从秩序取向的传统社会哲学,到实力取向的现代社会哲学的转变,在此期间,梁启超的思想也经历了几次大的变化,从对"大同""三世"说的固守,到对西方社会达尔文主义的积极宣传,最后回归传统,试图使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先进思想相融通,而他后期思想的变化,也正与这种实力取向的社会哲学有关。  相似文献   

15.
杨飞 《党课》2012,(20):79-81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予、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近代中国的思想启蒙者,曾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著名的“戊戌变法”。  相似文献   

16.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是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在1922年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前后,他关于"平民主义"和"工人政治"的论述,表达了一个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对于中国的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看法,尽管这些看法还带有历史的局限,对于我们今天理解如何把马克思主义科学地运用于中国的实际,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一尽管李大钊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前期是一个激进的民主主义者,但是他的"平民主义"思想,已经反映了他以批判的眼光接受西方民主思想同时非常重视中国历史上民主思  相似文献   

17.
正萧公权评价梁启超:"综其一生,悉于国耻世变中度过,蒿目忧心,不能自已。故自少壮以迄于病死,始终以救国新民之责自任。"诚如此言,在1919年那个历史转折的重要时刻,梁公奔走应变,堪称爱国者楷模。所以有人说,称梁启超点燃了五四运动之火实不为过。今天,一般教科书介绍五四运动时大体上是这样的: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919年1月18日,由大战战胜的协约各国参加的"巴黎和会"开幕。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也参加了和会。但其间西方  相似文献   

18.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高一涵启蒙思想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五四’渐文化运动的滥筋,以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为标志。在《新青年》创刊伊始,发表文章最多、份量最重的当属高一涵。可以说,在《新青年》阵营中,高一涵是陈独秀最重要的助手。考察分析高一涵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启蒙思想,可以从一个侧面来理解新文化运动丰富的内容及特点。高一涵是陈独秀的安徽同乡,幼年接受过私塾教育。中学肄业后,考入安庆安徽高等学堂。进入高等学堂读书是高一涵~生的重大转折。在此,他不仅受到了辛亥志上的“宣传教育”,而且开始接触“西方文明”。高一涵曾喜欢阅读梁启超主办的《新民丛报》和《中国魂…  相似文献   

19.
坚持实践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也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遵循的重要准则.习近平关于文化强国重要论述主要体现在实践是文化创造的重要根源、实践是文化创造的动力、文化的价值离不开实践的检验这三个方面,生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实践性".习近平关于文化强国重要论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丰富和发展、同时巩固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也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文化强国提供了重要的思想保障.  相似文献   

20.
郭松民 《唯实》2005,(5):64-64
很少有人知道,梁启超有一个日本名字,叫吉田晋。这是梁启超在“戊戌变法”失败,逃亡到日本之后起的。梁启超在日本一住就是13年,直到辛亥革命风云乍起,他才带着“天若佑中国,我行岂徒然”的自信与豪情返回中国。耐人寻味的是,他回国下榻的第一站,就是日本住奉天领事馆。可见他与日本人的关系之厚密亲近。说起来,日本对梁启超是有大恩的,而梁启超也对日本有着特殊的感情。当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四处捕杀“新党”之时,若不是日本公使林权助全力相救,梁启超恐怕早就和谭嗣同一起到刑场高吟“有心杀贼,无力回天”了。后来蔡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