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协议离婚(又称两愿离婚)是指男女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离婚协议,依法解除夫妻关系的行为。我国《婚姻法》和《婚姻登记管理条例》规定,婚姻登记机关办理协议离婚登记,只要“查明”有关情况,符合离婚条件的,就应予办理登记。但是,在协议离婚登记实践中,普遍存在着“隐性调解”,即婚姻登记管理机关在办理协议离婚登记时,一般都自愿地从事认真细致、有时甚至是非常艰苦的具有调解性质的工作。这主要表现在现行婚姻法规对离婚登记如何执法操作不够明确,婚姻登记机关在“查明”离婚双方是否自愿、对子女和财产是否适当处理时,发现不合…  相似文献   

2.
协议离婚在实质与形式要件的法律规定及效力认定方面存在缺陷。完善协议离婚的实质要件:一是增加“真实”二字,即“当事人真实自愿离婚的,给予离婚。”二是须以别居1年为协议离婚的限制性条件。完善协议离婚的形式要件,须建立登记离婚公告制;增设协议离婚无效与可撤销的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3.
2005年底,当事人甲(男)与乙(女) 双方来到婚姻登记处协议离婚,双方达成了一致协议,表明自愿离婚,出具了合法有效证件,甲当场填写了《离婚协议书》,并自己写下了一份声明书。登记处人员经核实无误后,为双方颁发了离婚证。然而一个月后,甲的父亲丙找到民政局,要求撤销两人的离婚,丙的理由是:甲患有间歇性精神分裂症,离婚当日正在患病期,属《婚姻登记条例》中第十二条“限制民事或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之规定范畴,其离婚当属无效;区民政局婚姻登记机关明知其有病还办理了离婚,属行政违法,要求追究执法过错行为。  相似文献   

4.
李梅英 《当代广西》2010,(21):54-54
【案情】杨某与吴某在协议离婚时签写了《自愿离婚协议书》,对夫妻共同财产分割进行了约定:夫妻共有房产的一层归女方杨某和女儿所有,二层归男方吴某和儿子所有。离婚后.双方按照离婚协议书关于房屋产权分配的约定居住。过后不久,杨某又写下一份承诺书,言明愿意放弃房屋产权归还吴某及子女所有,随后杨某搬离房屋。此后该房屋一直未办理房屋产权过户手续,房屋产权证载明杨某和吴某共有房屋产权。由于在外生活居无定所,杨某要求搬回住所居住却遭到吴某拒绝,认为杨某已不再拥有房屋所有权。杨某和女儿将吴某诉至法院,要求确认房屋一层为杨某及女儿所有。  相似文献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三十二条第一款规定:男女一方要求离婚的,可由有关部门进行调解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离婚诉讼。因此,人民调解委员会可以受理调解当事人申请的离婚纠纷。当事人因发生离婚纠纷选择向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有两种情形:一是男女一方要求离婚的;一是男女双方已自愿离婚,  相似文献   

6.
陆志强 《当代广西》2006,(14):49-49
本是一对恩爱夫妻,只因妻子沉迷网络,懒于家事,冷落丈夫,在一年多时间里,丈夫多次劝说未果,忍无可忍之下.向法院起诉离婚。2006年5月18日,靖西县人民法院依法对本案进行调解,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了离婚协议。  相似文献   

7.
郝凤军 《人民论坛》2012,(36):126-127
离婚协议中的财产问题是离婚实务中出现较多的问题。婚姻关系的伦理性特征决定离婚协议中财产"赠与"与《合同法》中的"赠与"并不相同,这就决定了其是否可以被撤销。对离婚协议中"赠与"条款的性质是否属于《合同法》中的"赠与"应当视具体情况而定,从而达到真正维护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田野 《民主与法制》2013,(25):64-65,43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的法律意识逐渐提高,夫妻离婚时通过协议维护自己权益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可是,法律意识与法律知识往往不对等,加之离婚协议具有的财产、人身的双重属性,使得离婚协议屡屡触及法律“雷区”。从而难以实现协议所期望的权益。  相似文献   

9.
2003年10月1日,《婚姻登记条例》实施,实现了从管理到服务的理念转变。离婚登记取消单位证明,缩短办理时间,协议离婚成为越来越多离婚当事人的选择。但新条例实施后,离婚登记工作出现了一种认识偏差。不少婚姻登记机关没有准确把握离婚登记工作的内涵和要求,忽视了离婚对社会、家庭和未成年人的影响,认为办理离婚登记越快越好,离婚协议审查  相似文献   

10.
[案情介绍] 张女士与刘男士提出离婚,经咨询,到法院办理离婚手续需要支付一定数额的诉讼费用,所以双方没有在法院起诉,而是到婚姻登记机关办理了离婚登记。协议离婚时共同约定“双方自愿离婚,房屋归女方所有,子女由女方抚养,男方每月支付生活费50元,外欠债务3万元由双方平均负担”。双方办完离婚手续后,男方于离婚后的第3日与另一女士举行了婚礼,张女士经详细打听得知,刘男士与该女士已“交往”多年,从而知道了刘男士与其协议离婚的真正目的,于是找到刘男士,当众撕毁了离婚证,言称此离婚无效,要到人民法院起诉离婚。…  相似文献   

11.
丈夫自愿向妻子出具《自愿声明及承诺》书称:如果违反承诺,将放弃夫妻共有财产并承担全部债务,并另行支付妻子精神损失费30万元。这样的“承诺”在离婚诉讼中具有法律效力吗?  相似文献   

12.
严安林 《台声》2013,(8):50-50
自6月21日海基会与海协会签署《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以来,民进党对此一直采取坚决反对与抵制的政策立场和态度,除了批评协议签署过程的所谓“黑箱作业”外,还强调执政的国民党特别是行政团队不与立法部门沟通,更是批评两岸服贸协议“出卖主权”、“不顾部分产业生存”,甚至扬言协议的落实会让“700万人失业”,极尽危言耸听。  相似文献   

13.
《中国妇运》2008,(10):36-38
构建和谐社会已成为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而要达到社会和谐状态的一个前提条件即是家庭和谐。上海市宝山区妇联联合上海大学共同对近年来宝山区离婚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本次调查主要采用文献法进行。根据资料反映,从2000年到2004年间,宝山区民政局登记协议离婚的总数为5824起,宝山区法院离婚案件判决的总数为10184起。调查分别选取2000年和2004年的协议离婚档案各500份及法院判决的离婚案件档案各200份进行比较、分析和探究。  相似文献   

14.
【案例】:某服装有限公司与员工李某,于2005年6月23日签订一份劳动(聘用)合同书,聘用期限为1年。合同约定:双方签订的培训协议,作为《劳动合同书》的补充附件,与《劳动合同书》具有同等法律效力。2006年10月15日。该公司与李某签订一份《出国培训协议》,由公司出资,选派李某去国外培训,培训约定了服务期限和违约赔偿方式。公司根据项目建设调整情况,延长李某在国外的培训期限。但不久,李某在培训国“不辞而别”。  相似文献   

15.
石正方 《台声》2013,(2):32-33
2008年11月4日,两岸两会成功签署了《海峡两岸空运协议》、《海峡两岸海运协议》、《海峡两岸邮政协议》和《海峡两岸食品安全协议》,宣告两岸同胞期盼了近30年之久的两岸“三通”终于成为现实,两岸交流进入“大三通”时代。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赣榆县民政局对前来办理离婚登记的当事人积极推行“人性化”服务,在办理协议离婚的过程中,坚持以“调解家庭矛盾,创建和谐社会”为宗旨,针对近年来离婚登记率直线上升的趋势,总结工作经验,专门设立离婚调解室,为当事人提供冷静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同时根据当事人的实际情况加以调解。具体做法是:一是倾听当事人对婚姻的不满之处,给他们一个倾诉的机会,  相似文献   

17.
忠仪  万泉 《上海人大月刊》2005,(7):33-33,35
《婚姻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父或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的权利;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的权利。”但实践中,探望权却遭遇到了诸如抚养一方不让对方探望、子女不愿被探望以及法院无法强制执行探望等种种“尴尬”。  相似文献   

18.
有结婚就有离婚,有离婚也必有复婚。我作为婚姻登记员,在具体执法办事过程中,总忘不了提醒这么一句:尊重双方意愿同意你们离婚,但也随时欢迎复婚。有了这句话,就为每一对协议离婚夫妇昭示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契机,就是说,这扇婚姻大门没有关死,随时可以推门进来。我是这么想的,协议离婚,关键在于一份协议书。而能否顺利达成协议,是以心平气和,好聚好散为先决条件,体现了男女双方的高姿态。既然是高姿态,就不会出现对骂对打,互相指责,反目成仇,这就为日后可能复婚打下了一定基础。相当一部分协议离婚夫…  相似文献   

19.
[案例]:2005年3月8曰,陈先生到某公司工作,双方签订了一份《聘用协议》,约定某公司聘用陈先生为其员工,从事与公司产品研发、生产及技术服务有关的技术工作等有关事宜,聘用期截止至2006年3月7日,协议第一条第三款约定陈先生的每月工资为3140元。  相似文献   

20.
[案情介绍] 宁女士与刘先生于1992年4月10日登记结婚、后因夫妻感情破裂,提出协议离婚。1998年3月24日书写了《离婚协议书》,同年6月17日到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离婚登记,并领取了离婚证。双方签名盖章的《离婚协议书》中写明:“银行、信用社、基金会贷款及存款全部归男方偿还、所有。”乡政府婚姻登记员在填写离婚证“财产处理栏”时,摘录了协议书的部分内容。摘录时不慎将上述一段话中的“贷款”二字漏写、离婚后,宁女士经详细了解,发现男方在离婚时隐瞒转移了近20万元夫妻共同财产,并虚构贷款20万元,致使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