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兰军瑞 《求实》2008,(1):41-43
一个时期以来,人们往往关注初次分配解决效率问题,再分配解决公平问题,实际上目前许多分配不公问题产生于初次分配领域.初次分配是基础性分配,是在生产领域进行的,涉及的量大面广,初次分配是再分配的基础和前提,初次分配的大格局一旦确定下来,再分配很难改变,只能作些局部的调整.只有大致实现了初次分配公平,才有再分配结果的公平.  相似文献   

2.
现阶段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呈不断扩大趋势,而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将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产生不良影响。马克思的收入分配理论对分配的性质进行了科学的阐明,并且对收入分配的对象和原则也进行了深刻系统的论述。本文依据马克思收入分配的理论,深入分析了当前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现状及成因,并提出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相关建议与思考。  相似文献   

3.
分配公正是社会公正的基本价值诉求。实现分配公正既要强调第一次分配和第二次分配的基础地位,也要高度重视第三次分配的重要作用。第三次分配是以实现分配公正为价值诉求的一种特殊的分配方式,是前两次分配的有益补充。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为第三次分配的实现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关于分配正义的思想蕴含在他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批判和对未来理想社会的伟大构思之中。他以对资本主义社会分配不正义性批判为起点和基础,从历史唯物主义的全新视角,以生产和分配的关系为基本逻辑,设想了未来社会的分配原则,阐述了分配正义的价值旨归,形成了自己的分配正义观。沿着马克思探究分配正义的基本逻辑和思想观点,结合当前我国分配领域的现实问题,需要从坚持"共享"发展思想为指引,注重调节生产关系层面存在的分配不公问题,促进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合理结合,建构覆盖全面、发展均衡、制度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入手,实现社会主义的分配正义。  相似文献   

5.
赵学清 《学习论坛》2008,24(8):37-40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分配理论研究取得了四个方面的重大突破.在分配结果层面上,形成了在共同富裕目标下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理论;在分配制度层面上,确立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在分配机制层面上,允许资本、劳动、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收益分配;在分配原则层面上,确立了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原则.  相似文献   

6.
搞活分配包括两个方面,国家对企业的分配和企业内部的分配。企业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以后,国家对企业的分配问题得到了比较好的解决。在这种情况下,搞活分配主要是指企业内部的分配。本文仅就此谈几点看法。搞活企业内部分配是增强企业活力的一个重要环节第一,搞活企业内部分配是充分调动生产者和经营者积极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手段。企业活力的源泉,在于全体职工的积极性、智慧和创造力。充  相似文献   

7.
“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允许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 ,这是我党在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分配领域改革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得出的科学结论。这一结论实现了社会主义分配理论的重大突破 ,第一次明确肯定了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我国现阶段的一种重要分配方式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领域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含义生产要素是指用于生产过程的各种社会经济资源 ,一般包括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等。按生产要素分配 ,从质的规定性看 ,就是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而参与收益分配的一种分配…  相似文献   

8.
财政分配,即凭借行政权力,通过国家税收和国家预算参与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财政分配是国民收入分配的主渠道.长期以来,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条件下,它和计划、价格等分配手段一道,为维护政府机构的正常运行、调节经济、保障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和完善,计划和价格等分配手段的作用日益  相似文献   

9.
我国收入分配格局的演变、影响和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收入分配格局呈现出宏观分配中居民收入比重不断下降和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演变特征,当前我国收入分配格局对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保持社会和谐和政治稳定产生了严重的影响。通过协调收入分配中的重大关系,强化初次、再次和第三次收入分配手段,营造良好的收入分配环境,最终能实现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目的,重点阐述了政府在调整国民收入分配中的职能,进一步强调要充分强化法律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走向市场经济,没有任何问题能比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命运更能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结合《资本论》三大手稿.以与传统哲学教科书不同的方式,围绕以下十二个问题,展示马克思历史哲学的当代意义:关于市场经济的历史地位;商品经济的两大历史阶段;商品经济的重要历史作用;货币的历史地位;资本的文明面;关于交往方式;关于资本的有限性;关于竞争;关于社会主义所有制;关于重建个体所有制;关于共产主义的历史前提;关于历史唯物主义。我的结论是,马克思是研究市场经济的第一人,他的无穷的思想遗产依然是我们改革开放的指路明灯,马克思在当代依然是不可超越的。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走向市场经济,没有任何问题能比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命运更能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结合《资本论》三大手稿.以与传统哲学教科书不同的方式,围绕以下十二个问题,展示马克思历史哲学的当代意义:关于市场经济的历史地位;商品经济的两大历史阶段;商品经济的重要历史作用;货币的历史地位;资本的文明面;关于交往方式;关于资本的有限性;关于竞争;关于社会主义所有制;关于重建个体所有制;关于共产主义的历史前提;关于历史唯物主义。我的结论是,马克思是研究市场经济的第一人,他的无穷的思想遗产依然是我们改革开放的指路明灯,马克思在当代依然是不可超越的。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大报告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提供了依据,指明了方向。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必须把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基本经济制度作为研究的主要内容,把“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作为重要研究课题。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研究“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形成较合理的收入分配结构问题;研究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问题;研究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建立和完善现代市场体系问题。  相似文献   

14.
市场经济的产生和发展,不仅需要法制基础,更需要“法治”基础。在探讨市场经济与法治的相关性时,应重视法治理性的维度。法治理性是市场经济模式发生与运行的重要化基础之一,它为市场经济法律制度提供了基本的价值前提和人道根基。在西方,法治理性的社会化是通过罗马法复兴运动和罗马法私法原则公法化来完成的。法治理性对于市场经济主体的形成、市场经济制度环境的营造起到了重要作用,推动了西方古代商品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略论商业贿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业贿赂是贿赂的一种形式,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经济现象。近年来商业贿赂在一些地区和行业中不断地滋生繁衍,影响面越来越宽,对我国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急害十分严重。运用法律手段有效制裁商业贿赂行为,维护党的形象,保障经济健康发展,是非常必要的和迫切的。  相似文献   

16.
坚持抽象劳动是形成商品价值的惟一源泉和实体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一个带根本性的科学真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多角度拓展和加深对生产劳动、经营管理劳动、科学技术、社会必要劳动、资本有机构成等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在供需不平衡时商品的市场价格差别很大,有人因此怀疑马克思价值转形理论的正确性。如果以马克思基本理论为基础进行研究就会发现,等价交换的依据是实效价值,积累价值等多种因素影响市场价格。  相似文献   

18.
大众文化与市场经济的双向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是大众文化产生发展的现实基础,为大众文化提供了文化主体、运作方式和发展空间,离开了商品市场经济,大众文化也就没有产生的现实可能性;另一方面,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大众文化放松和化解社会大众的生存压力和精神压力,给人们提供打发闲暇时间的空间和途径,为人们提供展示和发展个体主体性的新方式;同时,大众文化的发展催生了人们新的消费观念,带动了人们的消费行为,改变了人们的消费结构,形成了一系列新的文化产业,对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或拉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我国围绕扩大内需出台了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 ,但国内需求不足并未得到明显改观 ,其难点主要在于 :银行坏账巨大 ;市场准入政策制约 ;民营企业税费负担较重 ;预期收支不确定 ;消费体制改革滞后。需采取的对策是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实行公平的市场准入政策 ;拓宽民间投资领域 ;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  相似文献   

20.
在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需要我们科学地看待和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社会发展既需要效率也需要公平,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现阶段中国的收入分配指导原则。在执行这个原则中,市场和政府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应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作用,使效率与公平关系得到很好的处理,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