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5 毫秒
1.
行政审判上的"无漏洞"之权利保护缘于德国,是"行政诉讼的基本规范",保障人民尽可能享有"无漏洞"之权利保护。实践中,因行政审判体制效仿民事审判体制设计,存在地方化、行政化等诸多缺失,运行欠佳。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又缩小了对公民公民权利的司法救济。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和国家治理现代化、法治化的大视野下,为公民在行政诉讼中提供"无漏洞"司法救济,是行政审判体制改革努力的目标。本文以"无漏洞"司法救济为视角,剖析我国行政审判体制现状症结,提出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2.
行政审判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杰 《行政与法》2000,(5):48-50
1990年,我国《行政诉讼法》的颁布实施,翻开了中国行政审判新的一页。十年来,我国行政审判开始走上正轨并逐步趋向完美;但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我国行政审判面临的诸多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究其原因,从根本上乃与我国行政程序和实体法律以及行政诉讼法对有关行政机关互动关系的原则性制度设计上存在某些缺陷关系甚大。本文针对我国现行行政司法体制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出现的种种弊端,拟从法理和实践的角度,根据行政司法体制运作的一般规律。对目前我国行政审判面临的问题与对策作一粗浅的分析,试在抛砖引玉。 一、行政审判面…  相似文献   

3.
王公义 《中国司法》2012,(11):37-43
所谓司法体制,国际上通行有广义司法体制和狭义司法体制之分。狭义的司法体制仅指法院体制,广义的司法体制则包括审判体制、检察体制、侦查体制、裁判执行体制和为保障司法机关正常运营的司法行政体制及其相互关系。本文采广义司法体制的概念,并参照中国现行的司法体制进行分类,以便于中国人理解并便于与国外和我国台湾地区进行比较。一、审判体制在此广义司法体制语境下,审判体制即法院体制。一般来说,国外的法院体制比较简单,有的简单到就是法院的审判体系。而中国的法院体制比较复杂,除了审判体制外,还包括许多司法行政体制。  相似文献   

4.
一、当前行政审判方式的弊端审判实践中,全国各级法院行政审判的审理程序和庭审方式,基本上是参照民事审判程序和庭审方式进行的。受民事审判方式的影响,行政审判方式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下列弊端: 1.审判体制的行政化司法行政职务中的最重要者,  相似文献   

5.
王芳 《法制与社会》2013,(13):135+149
目前,我国行政审判采取的是在普通法院内设立行政审判庭的体制。实践证明,这种体制下的司法效果并不理想,从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妨碍了我国行政诉讼目的的实现,深化行政审判体制改革已成为当务之急。西方大陆法系国家普遍建立了独立的行政法院专司行政审判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这对我国行政审判体制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司法地方化、审判权行政化使当下行政审判陷入困境,因此亟须设立专门行政法院。在分析我国行政审判现状的基础上,对我国行政审判体制提级审判和交叉审判改革予以详细阐述。考察域外行政法院的实践,分析行政法院在我国建构的可能性,对独立行政法院系统和专门行政法院体系的两种设计方案进行比较,最终从我国的政治经济实际出发,选择建构专门行政法院的制度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7.
我国当前法院审判管理的运行体制是经过漫长的历史时期形成的,法院内部管理框架中存在一部分内容是关于行政管理方面的,这就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法院审判管理的公平性,当然,致力于我国法院审判管理体制研究的有关人士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以建立科学二维度管理体系来削弱法院审判管理的行政效力,进而规范法律体制的合理运作,保证国家及社会各方的和谐发展.本文就基于法院审判管理的去行政化及其有效手段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强化我国法院审判工作的管理效能及其执行效率带来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本文作者从行政诉讼法实施以来,我国的行政审判工作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行政管理的法制化及行政效率的提高以及维护社会稳定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出发,充分论述了行政审判工作与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批评了那种把行政审判工作同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对立起来、用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来排斥行政审判工作的观念和作法,同时指出了正确处理行政审判工作同党和国家中心工作的关系应当注意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9.
本期要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对人民法院的行政审判工作和我国建立的行政诉讼制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有许多重要问题迫切需要司法工作者去思考、研究:行政审判工作如何发挥职能作用,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服务;在市场经济中,行政审判工作和行政诉讼制度存在哪些不相适应的地方,如何完善行政诉讼制度?《对完善行政诉讼制度的思考》一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法院审判管理工作的现状审判管理改革的背景与成效。长期以来,我国法院审判制度为内部行政管理制度所支配,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法院内部行政管理体制的附属。形成了一系列非正式但实际上很有影响的审判制度。并造成正式的审判体制的制度变形和功能失调。为了调整、分离两类制度的职能。法院改革的重点被确定为长期存在的审判工作行政  相似文献   

11.
行政程序法的价值及立法意义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行政程序法具有公正价值、效率价值、秩序价值,加强、完善行政程序立法的意义在于促进民主政治的发展;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遏制和消除腐败现象,促进廉政建设;克服官僚主义,提高行政效率。我国行政法领域中未来的立法方向应是制定一个包括行政立法程序、行政执法程序和行政司法程序在内的统一的行政程序法典。  相似文献   

12.
行政决定说明理由正趋于成为英国行政法上的一般规则,它和自然正义、正当期待及公正等原则相关联。说明理由是良好行政的基本原则之一,有助于行政机关的自我拘束,有助于程序性权利的保障,有助于法院开展有效司法审查。官员在特定情形下必须为行政决定说明理由,但在特定的例外情形下可豁免于说明理由义务。欠缺理由说明可能导致行政决定无效或者被撤销。在中国,应进一步扩大说明理由的适用范围,对法律、事实和裁量问题予以充分说明。  相似文献   

13.
我国对非法行医分别在刑法和行政法中做出规定,二者概念及内涵的本质区别是行政违法与犯罪。非法行医案件中行政违法与犯罪的界限,应从主体和客观方面予以准确界分。为了非法行医案件中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有效衔接,应完善案件移送与接受机制,规范案件移送中的证据转化,厘清行政处罚与刑罚的关系。最高人民法院的有关司法解释量化了非法行医中违法与犯罪的界限,有利于司法实践,但仍有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4.
试论行政程序中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行政合法性原则、证据合法性要求和人权保障、程序正义要求 ,行政程序中应当确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但我国现实情况决定了行政程序采纳这一规则不能过于严酷。我国相关司法解释和行政规章所确立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内容实有检讨、重构的必要  相似文献   

15.
建立有效的矛盾或者纠纷解决机制,对于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行政纠纷,涉及到政府与公众,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涉及到法治的建设。必须从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出发,对现行的行政纠纷解决制度进行变革和完善。司法程序的局限性和现代纷争的特征都决定了司法外纷争解决制度的重要性。借鉴西方国家司法外行政纠纷解决制度的合理内核,加强我国司法外行政纠纷解决制度的建设,以促进我国行政救济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16.
论行政行为补充说明理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行为补充说明理由是指行政主体在司法审查中对行政行为作出当时根据的法律、事实或自由裁量依据做进一步的说明和分析。这一制度体现了行政效率的内在要求、公共福利的发展趋势,也是司法审查有限原则的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7.
我国行政复议证据制度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举证责任规定不够全面、证据开示和质证有所缺失、证据认定规则缺失、证明标准可操作性不强且严苛。修改的方向和原则应当是准司法化、兼顾效率与公正、内容体系化。具体来说,应当在总则中规定总体要求,完善举证责任制度,增加证据交换、保全、排除、自认、补强制度,限制复议机关所调取证据的效力,根据行政复议的目的和使命合理设定证明标准,对证据和程序两部分的内容分类归并,等等。  相似文献   

18.
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程序在涉案财物认定、程序性和实体性处置规则等方面存在一定区别,在行刑衔接过程中,对涉案财物的处理一般应遵循刑事优先原则。对于行政机关移送的案件,公安司法机关应根据行政机关处置涉案财物的进展分别处理。为进一步完善有关程序,应明确供违法犯罪所用之物的认定标准、统一涉案财物的实体处置措施,并填补对违法所得产生的孳息予以行政没收的漏洞。  相似文献   

19.
在行政审判中,司法建议应当严格明确以行政行为存续力为效力范围,禁止法院直接以司法建议方式对进入诉讼的行政行为进行具体指导,在处理与行政判决的关系上,应当坚持行政判决的最终既判力。未来司法建议制度必须从文书制作、反馈机制、法律责任、信息公开等方面作出规范。  相似文献   

20.
行政诉讼司法变更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忠诚 《行政与法》2005,(2):87-89,93
行政诉讼司法变更权,是法院行政审判权的重要组成部分。确立司法变更权,是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要求。我国现行《行政诉讼法》规定的司法变更权是有限的,只适用于行政处罚案件。为了有效地监督和制约行政机关行使行政职权,更好地实现行政诉讼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目的,应当适当扩展司法变更权的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