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古罗马法学家马尔西安首次提出了“一切人共有的物”的概念,体现了古典时期罗马法的世界主义思想。“一切人共有的物”包括4种客体:空气、流水、大海及海滨。从经济或自由的角度看,它们的性质彼此存在差别。由于认识上的偏差,“一切人共有的物”概念一度崩溃,I.2,1,1与现代拉美各国民法典相关条文的对比表明,“一切人共有的物”的多数客体已转化为现代的国家公产客体,国际主义被缩减为民族主义;涉及的问题也由市民法转入了行政法。在当代,“一切人共有的物”除了公海外,还增加了一些新品种,如全人类世界遗产等。这标志着“一切人共有的物”概念的复兴,并必将成为“英特纳雄耐尔”实现的第一块基石。  相似文献   

2.
张杰 《中国检察官》2007,46(3):13-15
以人为本”的“本”其主要含义是:相对于人对人的依赖、人对物的依赖而言,应把人当作主体;相对于人被边缘化而言,应把人看作一切事物的最终本质和尺度;相对于人作为手段而言,应把人作为目的。“以人为本”指导下的法哲学包括的弘扬法律人文精神;认识“人的类本质”,确立人类的法律主体资格;确立个人的权利主体地位;尊重和保障人权。  相似文献   

3.
西汉末年的王莽,在历史上留下了千古骂名。王莽被骂的原因很多,其中尤以“篡位”和“改制”最为人所不齿。笔者以为,王莽的“篡位”是其“改制”的政治前提,因为封建社会的历代变革,一般都是通过自上而下来实现的,没有相应的地位和权力,一切变革的主张  相似文献   

4.
“理性宣布:一切违背人的自然感情的法律都是无益的.最终也是有害的”。 ——贝卡里亚  相似文献   

5.
“以人为本”刍议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人与物的关系问题是价值论的基本问题,根据这个问题的回答,形成人本主义与物本主义。人本主义和物本主义分歧的焦点在于:人的价值是否决定于他所拥有的物的价值?人的命运是否应当由物来控制和决定?人本主义主张以人为本,强调一切为了人,一切依靠人。人类的经济活动是一把双刃剑,它本来是为人的,但它又会导致人性的扭曲。在人本主义经济中,经济活动中的“非人性”因素将受到有效的抑制,经济将进一步人性化。  相似文献   

6.
李智 《政府法制》2013,(11):14-14
提起古代婚姻,不少人认为,那时男女没自主权,一切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如果“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此种认识,尽管不能说是错误,但至少是“以偏概全”。  相似文献   

7.
张永恒 《政府法制》2012,(35):41-41
孝是中华文化传统提倡的行为,有道是“百善孝为先”,尽孝,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是一切善德之始,一切幸福之源。但在今天,“孝”却成了一个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问。一些人对父母和长辈的态度令人担忧。其中原因固然复杂,但一段时间以来,我们把孝道思想简单地视为私德而缺少必要引导有关。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时期党的建设和各项工作的指导思想。“三个代表”是密切相关、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贯穿其中的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党的本质特征,是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检察机关实践“三个代表”的要求,就要躬身践行党的宗旨,把代表最广大人  相似文献   

9.
“难得糊涂”这句话是清朝诗人郑板桥对当时社会的愤世嫉俗之言,这几年却忽然时髦起来。一些人本子上写着“难得糊涂”,衣服印着“难得糊涂”,宿舍里挂着“难得糊涂”,脑子里装着“难得糊涂”,似乎“糊涂”成了一阵热。关于“难得糊涂”的是非,前人有过论及,可不多赘,我这里只想就“难得糊涂”的种类,及有的人为何热衷于“糊涂”作一浅说。其一,从逻辑上讲“难得糊涂”是指不仅不糊涂,反而很明白。这样的人自以为一切看穿只不过无法改变,徒叹奈何,于是悲观、失望、愤懑、痛苦起来,嘻笑怒骂,而这样做的结果又难免开罪流俗,伤…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PICC)在1981年1月1日修订的《海洋运输货物保险条款》“一切险”现行条款,其承保范围存在着一些不明确之处,容易引起争论。但随着有关行政规章的出台和典型案例的出现,其承保范围也开始变得明确。本文试图论述PICC货物“一切险”的承保范围,并与英国伦敦保险人协会在1982年1月1日制定的《协会货物保险(ICC)A条款》相比较,从而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一、PICC货物“一切险”的承保范围(-)我国保险界对PICC货物“一切险”承保范围的认识我国保险界对PICC海洋运输货物保险条款“一切除”的承保范围历来颇…  相似文献   

11.
共和国掀起的反腐狂飚,使一批“公仆”曝了光。“公仆”是有权的人。然而,“钱权交易”、“权色交易”、“权权交易”使他们走向人民的反面。 揭露腐化,反贪倡廉,显示了正义的力量。 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取得并正在继续取得辉煌的成果。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是有力量有决心的,必定能够战胜一切丑恶腐朽——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这一颠扑不破的真理。  相似文献   

12.
德国伟大的思想家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一文中有这样一段名言:“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一条万古不易的经验。”英国剑桥大学教授阿克顿勋爵也曾说过:“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绝对导致腐败”。当前,腐败问题是老百姓最为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广大干群最痛恨的顽症之一。  相似文献   

13.
徐晴子  杨晓 《方圆》2024,(7):48-51
<正>邓海鹏自诩为“神的代言人”,以心灵疗愈为幌子,通过集中办公、严格管理等方式实现对“学员”和“义工”的精神控制,造成他们对邓海鹏个人及其歪理邪说的盲目信仰和崇拜“人之所以遇到疾病、困苦、家庭等问题,是因为灵魂没有被唤醒”“只要灵魂被唤醒,就可以疗愈一切问题”……当人患上身心疾病,或者在生活、工作中遭遇挫折或矛盾时,往往也是精神、心理上较为脆弱的时候,当他们看到“灵魂塑造”灵修培训的这些宣传语时,难免会动心。  相似文献   

14.
熊红祥 《政府法制》2009,(17):41-41
“私刑”,百度上的解释为“不按照法律程序加给人的刑罚”,近期这个词却成为群众议论热点。家人为爱女报仇打死疑犯、老人砖砸违章车、老伯推下海珠桥跳桥者等一系列事件表明,某些群众把“私刑”神圣化,认为自己做的一切就是为了“正义”,没有不妥之处。  相似文献   

15.
李洪志自称“法轮大法”是世界上一切学说中“最玄奥、超常的科学”,“是从粒子、分子到宇宙,从更小到更大,一切奥秘的洞见,无所不包,无所遗漏。它是宇宙特性‘真、善、忍’在不同层次的不同论述。”实际这完全是骗人的鬼话。  相似文献   

16.
尹祖光 《江淮法治》2009,(16):36-37
幡然醒悟从爱好打鸟到义务护鸟 在江西省新建县恒湖垦殖场乃至整个鄱阳湖地区,祖籍安徽的黄先银算得上是一位“名人”。不过,他这个“名人”当得并不轻松。有人把他誉为“正义的化身”,也有人骂他是疯子、神经病,甚至还有人对他恨之入骨,扬言要出20万元买他的人头。这一切,都是因为他“多管闲事”,不顾一切地举报和阻止他人偷猎鄱阳湖候鸟。  相似文献   

17.
“法律监督”辨析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法律监督”是我国法制中经常使用的一个专门术语。但是,人们对这一术语的理解往往存在着某些误区。有的把“法律监督”视为“监督法律的实施”的同义语,有的把“法律监督”解释为一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对一切立法、执法等法律活动进行监视、督促并对违法活动进行检举、矫正的行为的总称。这些理解都是对法律监督基本内涵的泛化,在实践中导致了对不同监督行为性质的混淆。其实,法律监督与监督法律的实施,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人都有监督法律实施的权利。但是,我们不能把任何监督法律实施情况的行为都视为“…  相似文献   

18.
人人都知道法律面前要“人人平等”,人人都不知道“人人平等”的“人人”究竟为何物。这些日子我被两件事击昏了头,有时三五天闷不出一个字儿来。拿起又放下,放下又拿起,最终觉得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虽说是老生常谈,却总还有一谈再谈的必要。第一件事是:根据山东大学2001年的招生简章,姜某报考了该校并按简章中的条款规定获得了该校的“高考优秀学生奖学金”二等奖——“免除4年学费、住宿费,学生本硕连读,任选专业。”仅仅一年后,山东大学以该生多门功课不及格为由取消了其二等奖学金的一切待遇。其依据是学校2001年7月23日制定的《学籍…  相似文献   

19.
江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所谓证据,是指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作为民事诉讼证据,它是人民法院在审理民事案件中认定事实的根据。本文所说的“事后证据”,是指人民检察院在民事行政检察中依法收集的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客观事实,是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