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要】立足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把生态文明看作题中应有之义。人与自然和谐,生态安全和生态文明关乎人类生存,是人类和其他文明的基础。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自然界起着基础性作用,但这种作用不是消极被动的,人在追求全面发展的过程中离不开生态文明的支撑。因此,需要在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道路上,通过生态文明观念的树立,生态制度体系的确立,坚持低碳、节能、环保,让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成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过程中阶段性的助推力。  相似文献   

2.
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思想成果,是人与社会全面发展的新理念和新形态.以往在理论研究中存在一种倾向,离开生态文明来研究人与社会发展、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唯物史观认为,生态环境既是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前提.只有在生态文明中考察和思考人和社会的发展,才能在社会发展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在人的发展中推进社会全面发展,才能准确理解和把握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发展问题,真正实现人和社会的相互融合,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3.
论人的文明     
文明是人类特有的现象。研究人的文明,对于促进文明进程,提高文明程度,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人的文明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历史过程,它与人的经济活动、政治活动、文化活动、社会活动密切相关,并且在人的自然属性以及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得到体现。人的文明又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各种力量、各个方面的整体配合和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明的产生及发展有着坚实的哲学基础。从"四个文明"的视角分析生态文明与"生态化"的社会发展问题,可知物质文明是生态文明的基石,精神文明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原动力,而政治文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保障。  相似文献   

5.
对文明的一点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明是人对外在必然性的超越.是人性化的独立发展,因此,尊重文明,即尊重人、尊重人性和人的自由。人应该爱护自然,但不能认为自然界应万世不变,文明必然意味着人对自然环境的不断人性化。要建设健康的高度文明,就应努力自觉掌握生产和消费的辩证法,生产不仅要满足消费,而且应引导消费。  相似文献   

6.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三个文明”观点与党的执政地位的合法性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逻辑关系,深入探讨这种关系,对于我们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三个文明”观点为指导,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人类将进入数字文明新时代。数字文明以数字化、科技化、智能化为特色,以互联网为依托,以数据交换、数字应用、数据管理为方式,将人类的思想、生活、交流纳入一个全新的体系,改变人的生存方式、交往模式和劳动模式,重塑了人的生活空间。数字文明为中国式现代化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和精神动力,新时代新征程,弥合数字鸿沟,提高数字公民的素养,摆脱数字异化是构建数字文明共同体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人在认识和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实践面临机遇的基础上,自觉地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推进工业化和经济市场化、社会化、现代化。这就需要加强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和后工业文明的研究,既要吸收和借鉴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和后工业文明贡献给人类的文明成果,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挥出新水平;又要未雨绸缪,努力使资本主义实现工业化和经济市场化、社会化、现代化进程中所出现的曲折和弊端减少到可能的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明:超越工业文明还是工业文明的新阶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问题催生着生态文明超越工业文明这一人类文明的当代转向和崭新命题。然而,工业文明是可以被轻易超越的吗?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推动着生产方式的实践创新,工业文明也会与时俱进地自我发展。当前的信息化、智能化、生态化等科学技术革命、生产方式革命根本地推动了工业文明的自我调整、自我创新、自我重建。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的这种自我调整、自我发展的新阶段、新形态,而没有溢出工业文明的历史时期,它在本质上是工业文明的生态化重建。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在新世纪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为国家战略、纳入国家建设的整体布局,是基于对国外工业文明和国内工业化进程的深刻反思和科学认识。生态文明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任务,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使人与自然更加和谐共融。  相似文献   

11.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进行的一次新的选择,是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和谐共进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与科学发展观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它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出发点,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以可持续发展为依托,以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为基本原则,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2.
建设环境文化 倡导生态文明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什么是环境文化凡致力于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关系,致力于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型态,即环境文化。三百多年前,人类从传统农业文明转向了传统工业文明,形成了传统工业文明主导下的世界经济与政治格局。传统工业文明带来了科技与经济的飞速发展,带来了人类物质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但其与生俱来的缺陷也日趋暴露:它以惊人的速度消耗全球自然资源,排放大量自然界无法吸纳的废弃物,打破了全球生态系统的自然循环和自我平衡,造成了日益严重的环境危机,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发展。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传统工业文明,反思它的种种弊病,以求摆脱它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13.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通过社会文明形态的更替来实现进步与根本性变革的,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是现代社会最重要的两种文明范式,它们同属于社会文明形态范畴中的两个子集。现代工业文明曾创造了丰硕成果,但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生态危机的频发,也暴露出工业文明固有的内在缺陷,这便需要另一种文明形态与之进行转换。对于生态文明的呼唤,是人类对工业文明行为及对生态危机反思的结果,标志着人类意识在人与自然关系上的真正醒悟,并踏上自觉规避危机和自我拯救的历程。  相似文献   

14.
郭庆海 《新长征》2013,(1):36-37
<正>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新形态,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的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尤其是工业文明的弊端进行深刻反思和摈弃的必然选择。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这是人类文明形态和  相似文献   

15.
和谐社会的本质是协调与共享,所要统筹协调的内容包括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六个方面,法治的价值、目标和功能与此相同,因此,现代意义上的和谐社会就是法治社会。宪政文明则是指宪政的确立并达到高度发达的文明形态,表现为以宪法为前提,以民主政治为核心,以法治为基石,也就是说,实现宪法之治,因此,宪政文明的提出,本身就是法治社会的要求。由此可知,和谐社会与宪政文明是法治社会内涵要求的两个方面,共同统一于法治社会的建设之中;同时,二者还通过“三个文明”的基础环节联接在一起。而构建法治型和谐社会就成为宪政文明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6.
着力推进社会主义社会文明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文新  黄石松 《世纪桥》2008,(12):26-27
党的十七大召开后,社会文明正日益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新的、先进的文明形态,与其他三个文明呈平行关系,四个文明“四位一体”,彼此依存,不可分割,形成了完整的现代文明体系。因此,必须着力推进社会主义社会文明建设,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是明确社会事业的发展、社会体制的改革、社会转型的方向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邓小平时期的生态文明理路主要表现为:随着工业文明迅猛发展与生态环境日趋退化的事实展露,中国人懂得了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的反馈对立质底。它具体表现为:在生产方式上,工业文明的经济系统对资源环境需求的无限性与生态文明所需的生态系统满足这种需求的能力,特别是自我更新能力的有限性的矛盾;在消费方式上,工业文明必需的"过度消费"模式与生态文明倡导的"适度消费"模式的对立;在文化价值观上,工业文明将"贪欲"视为社会创新与进步的动源(动力之源与动向之源)的观念与生态文明控制"贪欲"以维护人与自然之间"平衡的物质变換关系"的见解的矛盾。邓小平对此采取的对策是:在承认工业文明市场经济的前提下,综合、平衡与协调中国发展所需的各种目标,在此基础上采取尽可能向生态文明倾斜的对策。邓小平的决策是实事求是的。因为在市场经济不容否定的境遇中,他只能否定那种永不知足地追求物质财富而必然引发生态危机的现代化,代之以"兼顾生态文明的现代化",这使得他能在利用"资本逻辑"的同时限制"资本逻辑"的反生态文明作用。然而,毋庸讳言的是,仅仅限制"资本逻辑"并不能完全实现生态文明。因为既然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具有反馈对立的质底,那么"资本逻辑"对生态的破坏作用也就是本根性的。仅仅限制"资本逻辑"只能降低其破坏程度,而要从根本上杜绝这种破坏,就得最终超越"资本逻辑"。依据这种视角,新中国邓小平时期的生态文明思想只能算是"过渡性"、"中介性"的生态文明理路,它有待于接踵而至的"可持续发展观"来超越并发展。  相似文献   

18.
生态文明提出的背景是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尽管对生态文明有不同理解和诠释,但从人类与自然交往的历史阶段看,可以看成是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第四段文明,但目前的生态文明还只是一个刚刚开始的形成阶段,人类与自然一起形成的联合体是一个连续的演进过程,作为一个时间截面的目前阶段上,在空间里生态文明比起曾经占主导地位的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还显得相当微小.虽然生态文明的时代还没有真正来临,但针对我国日益严峻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问题,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正确的抉择,尤其是在今后几十年的时间里,用生态文明引领现代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发展,以及引领城镇化进程,会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社会文明与人的素质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两者互为因果、互相作用,一方面,社会的文明程度依赖于人的素质的提高。人的素质是衡量社会文明发展的标尺。另一方面,社会进步与发展,又促进人的素质的提高。现代社会文明必然要求现代人具有与之相应的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和能力素质是现代人应具备的素质。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全面的教育体系和人自身的努力,是提高人的素质的有效途径,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弥补和纠正当代文明中的不足和缺陷,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相似文献   

20.
当前,在对生态文明的理解上存在一些误区:认为保护环境和经济发展是对立的两个概念,把生态文明仅仅理解为保护环境,认为生态文明与意识形态无关。其原因主要有:用工业文明思维模式去看待生态问题,受矛盾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生态文明理念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