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岩 《法制与社会》2013,(30):15-16
消除性别歧视保护妇女权益最根本和最有效的方法是将性别平等观贯彻于体现国家意志的法律中,但妇女为弱势群体的社会地位同样也是法律所不容忽视的问题,所以我们提出刑法应对妇女权益加以特别保护的观点。而从刑法的地位来看,它是公民权利保护的最后屏障,因此强化妇女权益的刑法保护就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我国刑法中保护妇女权益方面存在的利与弊,分析了由此带来的社会问题,并提出了完善妇女权益刑法保护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妇女权益保障法》是我国一部综合性的、全面保护妇女权益的基本法律,与妇女权益密切相关。近年来,随着妇女权益保护方面的新情况、新问题的不断增加,现有的《妇女权益保障法》已不能够完全满足现阶段妇女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需要。因此,修改《妇女权益保障法》已提上立法机关的重要议事日程。本届政协会上,有关机构提交了一份题为“关于修改和实施《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建议”的提案,其中包括了保护“无过错二奶”的财产权。  相似文献   

3.
妇女劳动权益保护是妇女权益保护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我国保障妇女劳动权益的法律规范体系已基本形成,但是在妇女流动人口的劳动权益的保障问题中,仍是空白;经过多年的实践,已经显现出《妇女权益保障法》存在不少欠缺,有待从立法观念、具体保护和惩戒措施、法律救济途径及执法监督等方面予以完善,切实保障妇女的劳动权益。  相似文献   

4.
女性权益的保障,是推进民主法治建设,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件大事。针对从人大信访工作中分析出的全县女性权益维护工作中存在着许多实际问题,侵害妇女合法权益现象时有发生的情况,太湖县人大常委会开宸了《妇女权益保障法》执法检查活动——  相似文献   

5.
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劳动合同法》和《就业促进法》为劳动者包括妇女维护其劳动权益带来了春风,但现实中侵犯妇女劳动权益的事件仍屡屡发生。本文在阐述我国妇女劳动权益保护的现状基础上,剖析了制约妇女劳动权益实现的法律原因,进而提出了完善我国妇女劳动权益法律保障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景春兰 《政法学刊》2016,(4):108-114
广东地处发展与改革的前沿。广东地方立法以国家妇女权益保障立法为根据,紧跟国际妇女权益保护规约,首次从法律上明确性别平等的内涵,采取一系列有效行动或措施促进妇女发展和性别平等,具体细化和执行妇女参政议政权、工作权、婚姻家庭权益、财产权益等保障规定,同时,广东地方立法突破国家立法,出台保护妇女权益的诸多创新性法律规定,推动我国妇女权益保护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 1992年4月3日,七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这是我国各族人民特别是妇女群众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它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一、本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妇女权益保障法》,以马列主义妇女观为指导,以我国宪法为依据,从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情况出发,全面确立保障妇女权益的法律机制,巩固和发展妇女解放运动  相似文献   

8.
以《妇女权益保障法》(以下简称《妇权法》)为主体,包括《婚姻法》、《继承法》、《劳动法》和《母婴保障法》等法律、法规在内的一整套保障妇女权益合法权益的法律体系,在诸多权益的保护上为妇女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但是,由于法律条款的原则化,特别是部门与部门之间如何加强衔接,如何协调到位似乎没有具体规定,以致执行时"各就各位",体现不了合力的保护。为此,本文从妇女权益保障中存在的不足出发,就强化妇女权益保护的机制和措施做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宋豫 《中国审判》2009,(4):52-52
安徽省来安县人民法院女法官充分发挥审判职能,切实保护妇女合法权益。2008年以来,该院女法官共审理离婚、抚养、扶养、赡养等涉及妇女权益案件69件,调解48件,调解率72.4%,有效地促进了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王克先 《法制与社会》2011,(17):249-251
美国法学家凯瑟琳.麦金侬是提出性骚扰概念的第一人,美国是最早对性骚扰司法干预的国家。2005年8月我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将禁止性骚扰纳入了法律,但对性骚扰并没有界定。各地制定的《妇女权益保障法》实施办法中,对禁止性骚扰作了进一步的规定,如北京规定,禁止违背妇女意志,以具有性内容或者与性有关的语言、文字、图像、电子信息、肢体行为等形式对妇女实施性骚扰;用人单位、公共场所经营管理单位应当根据情况采取措施,预防和制止对妇女的性骚扰。本文认为,法律目前只调整对女性的性骚扰是可以理解的,建议对性骚扰的判断采取主客观相结合的标准,性骚扰应以侵权行为法调整,法律对职场性骚扰问题应有充分的考虑。  相似文献   

11.
性骚扰防治对策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性骚扰危害受害人的身心健康,影响婚姻关系的建立与稳定,影响职业发展、造成经济损失,扰乱社会秩序。我国现行法律在不同的立法层面上明确了反对性骚扰的法律原则,妇女权益保障法又将性骚扰纳入了法律范畴,但没有关于性骚扰的专门立法;现行法律规定过于原则、笼统、空泛,缺乏可操作性;法律规定不周全、不延续。应加强立法,填补法律空白,并在刑法典中增设“性骚扰罪”的有关规定;建立起性骚扰的社会预防和防治机制。  相似文献   

12.
完善妇女劳动权利保障法律体系是妇女权益能够得到切实保障的前提。本文从我省近年来妇女劳动权利保障现状入手,分析了我省妇女劳动权利保障方面存在的问题,对进一步完善现行法律体系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朱莹 《法制与社会》2014,(4):242-244
妇女作为劳动关系中的弱势群体,一直在劳动就业中遭遇着歧视及不公平待遇等问题,特别是怀孕问题,往往成为妇女被用人单位解雇、调职、降薪的重要原因。虽然现有法律对孕期妇女劳动权益做出了相关规定,但是现实问题仍然层出不穷。本文从实际案例入手,对妇女孕期劳动权益受损的现象、法律保障现状、受损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4.
公益诉讼:妇女劳动权益保护的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妇女劳动者在全体劳动者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如何保护妇女的劳动权益越来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保护妇女劳动权益的法律法规体系,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和欠缺。本文分析了妇女劳动权益保护存在的问题和现行法律救济制度的缺陷,认为公益诉讼是妇女劳动权益保护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妇女权益是妇女享有并为国家所保护的合法权利和利益的总和。本文即是从政府行为、法律完善、两性文化观念的转变和社会协助等方面入手,探讨如何更好地对妇女权益进行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16.
简论《妇女权益保障法》对妇女权益的保障及其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妇女权益保障法》全面保障妇女权益,促进了妇女事业的进步与发展。面临市场经济带来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妇女权益保障法》有待进一步完善。本文论证了妇女在政治地位和人身权益保障方面若干有待提高和有待深化的问题,对目前妇女参政中普遍存在的女代表必须同时具有双重或多重身份之降低妇女参政质量的通行作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市场经济条件下保障妇女权益必须着眼于保障妇女的发展权利,它是妇女获得一切权利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蒋斌 《广东法学》2007,(6):13-17
保护妇女合法权益是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责。从审判实践来看,人民法院审理的涉及妇女权益的婚姻家庭纠纷案件,绝大多数是离婚案件。人民法院在审理离婚案件时,依照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和相关司法解释,公正司法。切实维护了广大妇女的合法权益。但在新的形势下,  相似文献   

18.
我国妇女在1949年建国以前的漫长历史中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人权,更没有人权保障。建国以后,妇女人权及其法律保障制度基本确立。改革开放以来,妇女人权及其保障的建设进入法治化快车道,宪法和一般法律对妇女广泛赋权,《妇女权益保障法》等专门立法对妇女进行全方位保护,男女平等原则已经上升为国策,性别意识逐步进入决策主流,妇女人权保障国际合作不断发展。新中国70年妇女人权保障取得的成绩,为未来更高层次的妇女权利保障提供了良好的现实条件和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19.
王丽霞 《法学杂志》2005,(6):122-124
通过对妇女权益保障法修正案的出台背景和立法原则的阐述,本文具体分析了新法的修改变化、法律亮点和法律突破,论述了作者对新法若干法律问题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20.
妇女权益司法保护是关系妇女生存、发展与权利救济的重大问题。司法过程既能反映妇女的社会地位、生活水平、享有与行使权利的现实状态,也能反映现行法律在实现妇女权益方面的实际作用,透视妇女权益保护的整体水平。为总结湖北省妇女权益司法保护方面的情况,省高级人民法院组成课题组,运用座谈、案例研究、统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