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新生代农民工是农民工的主体,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弱势群体,在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占据着相当大的比例,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政治参与是他们融入城市的重要条件,也是他们实现权益保障的前提基础,不过新生代农民工作为弱势群体中的新成员,目前在政治参与中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本文从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等问题入手,进行浅析,希望能够探索出一些有效的措施,为新生代农民工的政治参与提供一个崭新的平台,使新生代农民工的权益得到保障,政治参与更加有序,我们努力构建的和谐社会早日成功。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建设的蓬勃发展,农民工群体的组成结构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第一代农民工日渐淡出社会舞台,新生代农民工正崛然兴起。农民工的代际更替与社会转型的"共时展开",极大地增添了城市政治问题的复杂性。新生代农工争取生存权和发展权的抗争活动在受到当前城市政治制约的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将重新塑造城市的政治生态。本文尝试从阶级理论和抗争政治的角度,在分析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特征和政治倾向的基础上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有否可能成为"城市新阶级",并进一步探讨了在"非阶级"状况下未来城市中新生代农民工的抗争形态及其分流机制。  相似文献   

3.
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的社会中有很多几近被我们遗忘的群体——农民工群体,他们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有着同样的需求,却被排斥在社会保障体制之外。本文指出新生代的农民工与第一代农民工不同,他们出生在改革开放以后,对城市的视角和需求都发生了变化,本文就80后新生代农民工的需求进行了分析,并以此分析传统社会保障中存在的问题,揭示完善制度建设,为农民工创造一个公平环境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王亚娟 《法制与社会》2014,(16):173-17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其中农民工(包括新生代农民工)发挥了重要作用。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工作、生活,他们渴望留在城市、融入城市,但却面临着制度、发展、文化、婚恋等一系列融城困境,造成了他们的苦闷和困惑,也容易产生一些社会问题,认真分析和研究新生代农民工的融城困境,有利于我们制订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帮助新生代农民工尽快融入城市生活,缓和新生代农民工问题。  相似文献   

5.
周寒梅 《法制与社会》2011,(21):177-178
新生代农民工近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他们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在权利保护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而劳动报酬权作为劳动者权利的核心,是新生代农民工最为关注的权利,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在新生代农民工有关劳动报酬方面还存在着拖欠工资,同工不同酬,工资增长缓慢及不拒劳动合同导等诸多问题,这些严重损害了农民工的劳动报酬权,政府应加大执法,调整经济结构,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技能,使农民工的报酬权得到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6.
费杰 《行政与法》2010,(11):48-52
农民工市民化是提升城镇化水平,加快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不仅有利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而且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突破口,也是构建和谐社会、保持社会稳定的客观需要。目前,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农民工的主体,渴望融入城市是他们最大的利益诉求。吉林省应从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进一步降低和细化进城落户条件,完善社会保障措施以及加大培训力度等方面努力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  相似文献   

7.
由于对"流动农民工"的概念没有明确的界定,因而针对"流动农民工"而建立的社会保障管理模式尤为匮乏。现阶段,急需建立适合"流动农民工"特点的社会保障管理模式,以保障其基本权益和享受公平的待遇。本文在明确认识"流动农民工"的特点并分析"流动农民工"社保权益缺失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流动农民工"社会保障管理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新生代农民工正逐步崛起,他们的出现给社会带来了优质劳动力,增添了社会活力,但同时违法犯罪事件的频频发生,又给社会制造不安定的因素。因此,本文将从新生代农民工的现状、面临的问题以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入手,以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对策。  相似文献   

9.
新生代农民工的“内卷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图借助内卷化这一概念来分析和探讨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化过程中的融入问题,作为一个日渐庞大的社会群体,80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正在城市化发展中扮演着着日益重要的角色。他们既延续着上一代农民工的美好期望,同时也经历者前所未有的两难与尴尬。由于各方面的因素,新生代农民工的内卷化出现了明显的强化趋势,这一现象对我国进一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势必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念,新生代农民工权益保护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经济日夜复苏的后经济危机背景下,探讨新生代农民工权益保护问题将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严静 《法制与社会》2011,(32):178+180-178,180
新生代农民工是一个新鲜名词,结合现代农民工凸现出来的社会问题,尤其针对岳阳市本地的现状,从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念、特点、问题几方面对新生代农民工做了比较浅显的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12.
2010年2月1日,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明确提出"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念,旨在当今现实条件下努力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改革开放至今,农民工已步入第二代,即"新生代农民工",他们在促进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新生代农民工犯罪问题也成了社会的顽疾。本文在研究这一群体特点、犯罪情况的基础上,从社会根源、社会原因以及个人因素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在社会不公平竞争视角下对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生存空间进行探索,研究不公平竞争与其犯罪的关联,以期发展三元协调促进的防控理论,并寻求消除不公平竞争机制,铲除新生代农民工犯罪土壤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徐玉竹 《法制与社会》2014,(11):247-249
新生代农民工有其独特的特征,知识层次的提高使他们对体面劳动有了追求。体面劳动的重点在于促进劳动者工作中的权利、就业的机会、社会保护和社会对话。但新生代农民工体面劳动的诉求存在很大的困境,低收入与就业歧视,社会保障不到位,就业前景不容乐观等。这些障碍根源于我国城乡二元体制,法律保护的不到位和农民工自身能力的不足。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外在和内在两方面因素着手。政府和企业应该将此问题提上议程,采用多种方法解决。新生代农民工自身也应增强生存技能。  相似文献   

14.
张青松 《法制与社会》2012,(19):211+217
在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中,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进城务工的主体,他们向往城市,迫切希望融入其中,最大愿望是享有平等的城市市民待遇.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在实际过程中,受到了户籍、住房、社保、教育和收入分配等诸多问题的困扰.要从解决这些关键问题入手,提高城市的包容性和接纳能力,要有更多的政策创新,使其转变市民化道路通畅起来,有利于缩小城乡差别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5.
李振东 《法制与社会》2012,(25):266-267
新生代农民工代际传承和阶层固化问题的实质在于城乡一体化,是一个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新课题,这一问题的依法破解关键在平权,即让新生代农民工和市民一样享受国民待遇.经济法能为新生代农民工做三件事:一是创造公平竞争环境,二是帮助就业摆脱困境,三是提供医疗保障和养老保障.  相似文献   

16.
刘娟 《法制与社会》2011,(23):222-223
当前弱势群体利益遭受侵害的问题相当突出,因此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也越来越多。黑龙江女子代力为其妹妹不惜冒死"以身试药"、河南省新密市的农民工张海超"开胸验肺"、农民工通过"跳楼"才能拿到回家过年的血汗钱等等,一系列事件的发生,都与一个词密切相关——弱势群体。一些极端的个例暴露出的是弱势群体所处的社会状态及维权的艰难处境。对社会弱势群体能否实施有效的司法救助,是司法机关在服务和谐社会建设中必须面对和完成的紧迫课题。针对此类现实问题,本文就如何在检察环节做好弱势群体的司法救助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新生代农民工,指的是1980年以后出生的、16周岁以上的青年农民工,目前,我国这个群体的人数已超过1亿人,已经逐渐成为农民工群体的主体。新生代农民工是有“梦”的一代,他们在城市生活多年,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等方面与他们的父辈即第一代农民工已大相径庭。他们对城市的认同,要远远大于对农村的认同;他们不愿退回农村,即使回去也做不了合格的农民;他们迫切想融入城市,但又很难逾越横亘在面前的制度、文化之墙。新生代农民工就这样怀揣着青春与梦想,“漂”在城乡边缘,成为了一道风景,却不那么亮丽。这一现实也要求中国的城镇管理政策尽快做出调整,为新生代农民工中的相当部分人融入城镇提供必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18.
韩磊 《法制与社会》2012,(34):142-143
农民工一直都是我国社会结构中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这一群体也越来越壮大,其主要原因在于新生代农民工的逐渐增加并逐渐成为农民工群体的主体。目前我国新生代农民工的总数高达一亿人,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日益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他们跟传统的农民工一样处在社会的边缘,他们利益表达同样缺少有效的渠道和方式。  相似文献   

19.
新生代农民工是农民工的主体,在当前中国劳务市场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10年国务院一号文件提出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加快其市民化步伐。因此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问题是目前形势的要求,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和谐的要求。本文通过对新生代农民工现状的描述,针对当前新生代农民工就业中存在就业渠道少,竞争力差,缺少培训机会等问题提出拓宽就业渠道,改革户籍制度等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20.
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的经济取向、城市取向和家庭取向都在弱化,取而代之的是发展取向和个人取向的增强。本文论述新生代农民工个人的主体意识和上升愿景、闲暇文化的时尚化与多元化、新老农民工层级流动的区别、社会结构特征区别,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认同等问题,并就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有关新生代农民工文化供给机制的构建问题进行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