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论敦煌艺术的概念和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雄 《前沿》2011,(23):230-233
敦煌艺术应包括保存在古敦煌郡范围内的所有古代艺术品。敦煌艺术大约可分为敦煌建筑、敦煌雕塑、敦煌绘画、敦煌书法等四大类。敦煌建筑含石窟建筑、窟檐、窟前建筑及石窟之外的宋塔等。敦煌绘画包括敦煌壁画、藏经洞遗画和敦煌墓画。敦煌壁画从其内容上可大致分为尊像画等七类;敦煌壁画从绘画艺术本身大致可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装饰图案画及杂画五类。其中人物画约略可分佛教人物、世俗人物和变体人物三类。敦煌书法包括敦煌汉简书法、敦煌文献书法和石窟榜题书法等。  相似文献   

2.
我国敦煌学研究发端于敦煌文学研究,在敦煌学的研究领域中,敦煌文学研究成果是最为突出的。截至目前敦煌文学文献的整理、研究已经走过了一百余年。这一百年中,敦煌学界名家辈出,敦煌学成绩斐然,然而,随着敦煌文学研究的逐步深入,及时地总结近百年来敦煌文学整理研究的成果和经验,将有助于敦煌文学研究方法的创新和多样化、有助于推进、深化敦煌文学研究,有助于敦煌文学作品真正在中国文学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相似文献   

3.
敦煌莫高窟作为世界艺术宝库,从1900年藏经洞被发现时起,重新引起世人的关注。保护好这份珍贵的世界文化遗产,就成为一切爱好文化艺术有识之士的心愿。于右任、张大千、常书鸿等人,就是近代热诚献身于敦煌艺术保护和研究工作的我们所熟知的人。然而最近,我从友人处得知,早于上述几人走进敦煌莫高窟临摹壁画并宣传敦煌艺术,并四处奔走、上下求索呼吁保护敦煌艺术的,还有一位热血义士,他就是中国著名长卷画大师、诨号“野人、奇人”的李丁陇。  相似文献   

4.
晏华 《统一论坛》2004,(2):58-59
敦煌莫高窟,始建于东晋元和元年(公元366年)至今有1600 余年历史,是我国也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艺术宝库。1987年12月,甘肃敦煌莫高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5.
王重旭 《传承》2008,(1):32-33
无论如何,在敦煌的历史上,有一个人的名字将永远和莫高窟同在。他就是王道士,俗名王圆篆。王圆篆这个名字我最早是从余秋雨先生的《文明的碎片》这部著作中获知的。余先生笔下的王道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历史已有记载,他是敦煌石窟  相似文献   

6.
朱馨 《今日浙江》2014,(6):56-57
正卧佛、壁画、千佛洞。西域风情扑面而来。前段时间,浙江美术馆每天观众如潮,还未到开馆时间门口就排起了长队,许多人专程从外地赶来,大家都有同一个目的:一睹底蕴深厚、极具震撼力的敦煌文化艺术。据统计,自2013年12月28日开展、到3月16日展览结束,为期三个月的"煌煌大观——敦煌艺术展"共接待观众超过35万人次,最后一天接待观众量据安检仪计数高达2.2万人次,创下了浙江美术馆开馆以来的最高纪录,在全国美术馆界也属罕见。  相似文献   

7.
王金娥 《求索》2013,(1):103-105
唐代敦煌的民间教育内容上既符合中原教育的一般特点,又具有自己的独特性。内容上浅显易懂,偏重于对世人生活节仪、处世之法的训导,这也都充分反映在敦煌蒙书中。检阅敦煌文献,我们可清晰地管窥到,唐代敦煌儒释道相谐的民间教育思想及价值取向。如敦煌写本道德类蒙书,"主要以儒家思想为主,杂糅佛、道,形成具有现实性和实用性的民间思想,但主要仍以教示童蒙立身、处世之基本伦理道德为依归。"文章结合敦煌藏经洞所出相关文献,就唐代敦煌儒释道相谐的民间教育思想及价值取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周宝文 《文明大观》2001,(10):13-15
新世纪第一年的元旦至春节期间,一个别开生面的“敦煌壁画复原展”在古镇佛山闪亮登场。50幅绢本、石色、画幅均在12平方米的巨幅长卷上,把佛山图书馆一楼500平方米的展厅装点成了敦煌艺术的殿堂。  相似文献   

9.
王文元 《传承》2008,(15):36-39
曾经流传在敦煌百姓中的摔跤、相扑、健美、体操等千姿百态的体育运动,都通过一代代画师们的丹青妙手保存了下来,至今栩栩如生。敦煌古代体育壁画一方面证明了中国古代体育的兴盛,另一方面也说明古老的敦煌壁画和现代的一些奥运比赛项目之间有着传承关系。就某些现代奥运项目而言,敦煌古代体育运动是其源头。  相似文献   

10.
耿彬 《求索》2011,(12):51-53
敦煌壁画是敦煌艺术的主要内容,记录了不同历史时期各民族、各阶层的种种事物,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隐含着极其丰富且至关重要的历史信息,是一部形象而生动的历史。“聚沙成塔”是依法华经·药草喻品所绘,本文试图通过这一形象而具体的艺术作品来揭示敦煌壁画所蕴含的佛教文化、儒家思想、道教思想以及当时社会生活场景,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敦煌壁画体现出来的异质文化的融通与协调问题。  相似文献   

11.
《今日浙江》2014,(1):60-60
正张大千是20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艺术大师,在绘画、书法、篆刻、诗词方面皆具造诣。早期专心研习古人书画,山水画实践和理论颇有建树。中年赴敦煌摹隋唐壁画,画风为之一变。晚年旅居海外,创立大泼墨泼彩画派,色墨氤氲,工写结合,将中国画推向崭新的艺术风貌。  相似文献   

12.
学术研究与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敦煌学研究也不例外。诞生于上个世纪初的敦煌学 ,与当时国际和国内的政治、经济形势有着密切关系。因此 ,西部大开发将促进敦煌学研究的发展和繁荣 ;又因敦煌及莫高窟的特殊地位和影响 ,敦煌学研究的繁荣 ,可以为西部大开发提供服务和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甘肃全面实现小康必须扬长避短,走超常规、跨越式的道路。而丰富的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则是甘肃发挥自身优势的首选战略。敦煌文化是甘肃首屈一指的文化品牌。敦煌文化有着广阔的开发前景和巨大的商业价值。应该加深对敦煌文化资源的认识,加大敦煌文化资源的利用和开发,为西部大开发和振兴地方经济服务。  相似文献   

14.
郭丽 《求索》2011,(3):148-150
唐代国力强盛,教育发达。由于疆域幅员辽阔,中原内地和较为偏远的敦煌地区无论是在教育内容、教育途径还是教育者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认识这种差异有助于更全面的把握唐代教育全貌、解释两地文学创作差别之成因等。鉴于学界鲜有从比较学视域讨论唐代教育的成果,加之现存史志和敦煌学郎题记中又有两地较为丰富的童蒙教育记载,因此,本文拟以童蒙教育为考察对象,对两地教育进行比较,寻找二者之异同。研究表明,中原内地童蒙教育内容应试性较强,尤其强调诗赋,敦煌教育则更重教育的实用性;两地教育均有多种途径,但覆盖面和受众差别较大;就中原教育教育者学识水平普遍较高,而后者却差强人意。  相似文献   

15.
莫高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由此衍生专门研究藏经洞典籍和敦煌石窟艺术的学科——敦煌学。1987年,莫高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6.
本文依托唐时敦煌所在的特殊地理位置和商业贸易情况,阐明词传播之社会经济文化背景.并就现存的唐五代民间词材料进行分析,包括内地向敦煌的文化输出和敦煌向内地的文化输入两大传播趋向,最后对现存敦煌词抄本进行比较分析,印证唐五代民间词在敦煌传播的史实,力求还原唐五代时民间词在敦煌地区的传播、保存情况.  相似文献   

17.
黄英 《求索》2008,(3):170-172
敦煌社会经济文献是敦煌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丰富,包括社邑文书、契约文书、籍帐文书、地志及各类公私文书等。其中有不少词语,各类辞书均未收录或释义不完善,现选取几例,参照有关传世文献及方言材料略加考释,敬请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18.
敦煌变文论著目录整理与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娟 《求索》2010,(2):159-161
书目索引的齐备与否是评价学术研究成果良莠的重要依凭,做好敦煌学论著目录整理工作是做好敦煌学研究的前提和基础。随着变文研究的不断深入,变文论著目录工作繁复杂乱,任务艰巨。为此,本文拟回顾敦煌变文论著目录的整理工作,不当之处,还祈方家教正。  相似文献   

19.
走进委员     
《江苏政协》2013,(5):57-57
<正>黄征,又名黄徵,省政协委员,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特聘教授、敦煌学研究中心主任,九三学社江苏省常委、南师大主委。先后出版专著《敦煌俗字典》、《敦煌语言文字学研究》及合著《敦煌变文校注》、《陕西神德寺塔出土文献》等。季羡林序其书曰:"业有专精,术有专务,融汇中西,通今博古……是我国敦煌学未来希望之所寄托之人。"饶宗颐称曰:"黄君征以整理《儿郎伟》有声于时,其尤杰出者也。"曾获教育部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三等奖,王力语言学家二、三等奖,中国青年语言学家奖一等奖,江苏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相似文献   

20.
穆永强  ;张水菊 《前沿》2014,(13):80-84
敦煌莫高窟法律保护体系的确立与完善历经70年之久。1985年加入《世界遗产公约》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敦煌莫高窟保护机构严格遵守《世界遗产公约》《甘肃敦煌莫高窟保护条例》《敦煌莫高窟保护总体规划》等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国内法规,坚持真实性、完整性保护原则,取得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