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正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意识形态建设作为高校治理体系的重要环节,事关高校办学方向和立德树人质量。新时代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要从贯彻落实国家总体安全观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两个维度出发,始终坚持三个原则,创新抓好四项重点任务,构建起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2.
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高校已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地。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作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面临境外敌对势力的恶意网络攻击、宗教的非法网络渗透、非主流意识形态的网络传播、部分师生发表不当网络言论等挑战。其原因主要是由外部社会环境发生的变化、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工作存在的不足、高校师生筑牢正确意识形态的能力参差不齐等因素造成。新时代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工作应对的关键在教师,基础在教育,抓手是现代信息技术,核心是牢牢掌握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有关部门要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才能切实有效做好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工作。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是意识形态工作的主战场、最前沿,在这个舆论斗争的主战场能否顶得住、打得赢,直接关涉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是确保网络舆论可管可控,推动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释放"最大正能量"的必然要求。新时代,构建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把握蕴含其中的思想精髓,从话语主题创新、话语载体整合、话语主体构建、话语评价优化四个方面同向发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推动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的风险防范与实践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岚 《湖湘论坛》2021,34(1):54-64
网络空间作为思想激荡的前沿阵地,是马克思主义与各种社会思潮的必争之地。网络意识形态风险防范不是要隔绝网络空间,而是要从网络意识形态的议题设置切入,因为网络意识形态的议题设置既关乎网络意识形态的走势,也影响着网络主体的价值选择。网络的开放性、交互性和无边界性等特质,使得网络空间各种社会思潮肆虐;我国网络意识形态既面临着各种势力的渗透,也面临着资本扩张和数字空间的挤压风险。维护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既要坚持人民至上的议题设置红线、衔接“在场空间”与“缺场空间”身份,从而夯实主流意识形态阵地;又要把意识形态话语表达拉回日常生活、贯通官方与民间两个舆论场的“话语空间”,从多维度构建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  相似文献   

5.
新时代的意识形态是一种"人民主体性的意识形态",围绕人民、依靠人民、为了人民构成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遵循,使人向"自己的人"即社会的存在复归是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的根本旨趣。"人民主体性的意识形态"进一步提出"意识形态的治理转向"的重要命题,这既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融入一切工作中去之后的必然趋势。这一转向要求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从人民生存场域的延展、人民交往形式的拓展、人民精神需要的发展中揭示意识形态领域正在发生和可能发生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创新新时代意识形态治理空间控制路径、实践引领机制和话语解释体系。  相似文献   

6.
当前,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在时代性和实效性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提升,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亟需进一步加强,而推进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科学化、制度化、精准化是加强这一工作的努力方向,这要求着力理念创新、注重顶层设计、锁定目标靶向。  相似文献   

7.
高校是意识形态交流交锋的重要阵地,是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防范化解高校意识形态风险,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保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也是改革发展与经济安全的强力保障。进入新时代,面对西方意识形态的围堵、社会思潮多元化冲击以及网络信息化的侵扰,高校意识形态遭受到严重的安全威胁。高校意识形态应从"明确定位、阵地建设、理论武装"三个维度发力,寻求高校意识形态风险防范化解之道。  相似文献   

8.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新时代,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阵地、最前沿,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至关重要。国铁企业历来深受社会公众和广大网民关注,且拥有200多万人的职工队伍,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建设,既是政治责任,也是政治任务。一、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意义1.网络意识形态建设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内容。意识形态作为上层建筑的核心和灵魂,集中体现政党、国家、民族的政治目标导向和社  相似文献   

9.
新时代提升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是顺应我国互联网快速发展的现实需要,是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必然选择,也是增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控制力的内在要求。应从网络意识形态的话语主体、话语内容、话语表达方式和话语环境等方面全方位提升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  相似文献   

10.
新时代意识形态领域"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因此意识形态工作也日益呈现出总体性、多维性和复杂性特征。要区别意识形态安全与意识形态领域安全,以丰富安全视角下意识形态研究的层次内涵。意识形态领域安全可以阐述为主体安全、秩序安全和效果安全三个向度。主体安全向度是指维护和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流地位;秩序安全向度是指保障和维护社会稳定发展所需的思想秩序;效果安全向度是指合理疏导异质性意识形态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1.
新时代中国之治的理论擘画和顶层设计,赋予整体性治理图景之下意识形态治理的合法性和必要性。新时代的意识形态风险日益表现出对空间的依赖和抢夺,亟待立足空间视域开启意识形态治理研究的新维度。对意识形态的空间性与空间的意识形态性的双向阐释,架构起理解意识形态与空间的交互视域,为洞察意识形态风险空间成像奠定了理论前提。时空压缩的社会结构、社会空间的分化转型以及个体化精神空间与总体性精神空间的对抗,加剧了意识形态风险的叠加性和不确定性,不断形塑着新时代意识形态风险的多重空间成像。新时代意识形态风险的空间治理,应以空间生产为基础、以空间整合为核心、以空间拓展为保障,构筑意识形态风险治理的空间布局,掌握意识形态治理的主动权和领导权。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已经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主战场和最前沿。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对于营造风清气正网络空间、国家治理现代化以及巩固党长期执政地位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治理面临的问题突出表现在碎片化传播方式弱化意识形态凝聚力、信息算法推荐技术削弱意识形态认同度的风险、西方媒介霸权威胁意识形态权威性等方面,为此需要从构建治理格局、完善治理制度、创新治理技术、增强治理能力等方面加强治理,不断推进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武峥 《长白学刊》2023,(2):49-57
全媒体时代的网络谣言与主流意识形态安全具有内在的相关性。在网络舆论场域,网络谣言呈现出谣言传播强效化、谣言目标普世化、谣言界定多元化、谣言内容政治化等新特质。全媒体时代网络谣言对主流意识形态安全建构带来严峻挑战:与主流意识形态功能的“分离”,离散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认同,使主流意识形态的权威消隐。为了守护主流意识形态安全,我们应从技术、道德和制度三个向度强化工作,从根本上守护主流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14.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新时代加强意识形态凝聚力引领力建设,必须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相似文献   

15.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是对社会发展规律、实现"中国梦"的真知灼见与精准把握。新时代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需要以先进理论为指引,以社会实践为抓手,牢牢把握意识形态话语权,创新意识形态工作载体,全面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感召力。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重大政治论断,明确了党和国家事业所处的新的历史方位。在新的历史境遇下,作为当今中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核心内容的马克思主义应该也必须反映新时代的特征、反映社会主流价值诉求进而牢牢掌握话语权。新时代建构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要坚持人民立场,提升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说服力;要突出问题意识,提升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阐释力;要强化批判与反思,提升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引导力;要创新话语体系,提升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17.
王永贵  路媛 《群众》2020,(5):23-24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系统总结和阐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制度优势、制度架构及效能提升等关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系列重要问题,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有力保证。从意识形态工作在党和国家全局中的极端重要性来看,迈向“中国之治”新境界进一步锚定了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取向,即要在推进国家治理效能提升的总体战略谋划中明确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的变革方位和发展方向,形成以制度化为牵引的意识形态工作思路,切实提升“中国之治”的水平和效能。我们必须着眼于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制度建构、制度执行和制度革新,夯实国家治理效能提升的意识形态根基。  相似文献   

18.
郭晓倩 《创造》2021,29(12):55-59
互联网的诞生,极大地促进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创新和变革,意识形态工作也延伸至互联网空间内.与传统意识形态工作相比,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更具复杂性、挑战性与交叉性.必须要打好网络空间内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各种社会思潮与意识形态交织、激荡、冲突的互联网空间内保持定力,确保正确的政治导向与政治立场,对外抵御国外敌对势力与反华势力的意识形态渗透,对内增强网络公众的凝聚与认同,以确保党的长期执政、国家的长治久安与人民根本利益的保障.  相似文献   

19.
立足新时代,面对新问题,我国的网络治理综合格局逐渐形成。网络治理综合格局的构建既是新时代的要求,又是国家安全建设的需求,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呼声。在网络治理综合格局的阐释意义中,党委领导、政府管理、企业履责、社会监督与网民自律等"五大主体"构成治理体系的基本框架,经济、法律以及技术等"三种手段"诠释着治理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20.
高校是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组成。强化高校意识形态风险管控,是巩固主流意识形态指导地位的必要条件,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本要求,更是我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坚强保障。新时代下,来自于西方国家的战略围堵、社会转型期的挑战和网络媒体的信息侵扰形成夹击之势,直接冲击着高校意识形态安全,诱发意识形态风险。当前应从"固本、转型、定责"三个维度着力,探索高校意识形态风险的防范化解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