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7篇
综合类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互联网是意识形态工作的主战场、最前沿,在这个舆论斗争的主战场能否顶得住、打得赢,直接关涉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是确保网络舆论可管可控,推动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释放"最大正能量"的必然要求。新时代,构建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把握蕴含其中的思想精髓,从话语主题创新、话语载体整合、话语主体构建、话语评价优化四个方面同向发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推动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2.
上海检察机关自2011年开展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工作。从风险评估、风险预警、风险处置三个方面对该项工作的现状作出分析,对实践中存在的困境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舰艇部队思想政治工作的作为与效力,旨在增强思想政治工作者打造和谐舰艇生活的责任感和自觉性,为此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环境教育的价值功能,促进官兵与舰艇装备的和谐;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利益引导的价值功能,促进官兵与舰艇部队的和谐;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疏导协调的价值功能,促进官兵之间的和谐共处;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心理调适的价值功能,促进官兵个体自身的和谐。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以来,意识形态工作带有"四梁八柱"性质的党内法规和法律制度陆续出台,意识形态工作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制度建设的统筹性和协调性显著增强,刚性约束逐步显现,意识形态工作制度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成为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一大亮点。进入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逐步建立起以根本制度为统领,包括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度、问责与监督制度、学习制度、规范制度等完整的制度体系,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的共同发力、直接制度与间接制度的相得益彰为推动意识形态工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引领意义。  相似文献   
5.
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但是,几年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践暴露出一个突出问题是筹资难。笔者在深入淮安市调研的基础上探讨如何解决筹资问题,以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健康运行和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6.
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非羁押强制措施之一取保候审,它的实施应有其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但实践中的操作程序不完善和缺乏监督等问题,使取保候审的作用得不到应有的发挥。对取保候审中存在的问题,应根据实际情况予以具体分析对待。  相似文献   
7.
量刑规范化一直是理论与司法实务关注的焦点。随着法院量刑规范化与检察机关量刑建议的逐渐推行,实务界出现了一种忽视量刑难度、以为采用简单的考评机制就能实现量刑正义的错误倾向。量刑规范化、量刑建议是实现量刑正义的手段而非实现能力考核的手段。  相似文献   
8.
猝死是一类特殊的疾病死亡形式,严重威胁着社区人群的生命安全。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是最常见的猝死类型,一直以来是法医病理学鉴定和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从流行病学、形态学、分子病理学、虚拟解剖学等角度综述了SCD的法医学研究进展,以期为此类猝死的形态学鉴定、死亡原因诊断及其综合防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高校统战干部思想建设是高校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做好统战工作的关键。随着高校"双一流建设"的需要,大批高层次留学归国学者被引进到高校,从而使高校统战干部队伍工作对象呈现学术层次高、人员结构多样、思想多元等现象。基于新形势下高校统战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加强统战干部思想建设,提升统战干部的工作能力尤为重要。本文结合同济大学统战干部队伍建设的实际情况,通过基层党委书记访谈、问卷数据分析等方法,指出统战干部队伍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深入分析导致高校统战干部"本领恐慌"的深层次原因;探讨推进高校统战干部队伍思想建设的切实措施。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公民教育必须从大学生思想状况的客观实际出发,而社会性突发事件公共性、社会性、无预兆性的特征,决定了我们可以通过大学生在社会性突发事件中的行为选择,考察“公民教育受众”的思想特征,进而从遵循人的道德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培养公民社会所需要的具备公民精神和特质的大学生入手,探索大学公民教育的有效方式和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