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万资姿 《唯实》2009,(2):26-29
符号的使用使人类具有了自由处理自身文化经验、事物关系的能力。人类符号能力既取决于人类的为我性,又是人类实践功能在自身精神领域中的积淀与凝缩,其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在动力和目标追求上的不确定性;基于这种不确定性,人类文化及其符号体系才永远处于不停息的进化过程之中;也只有在这个过程中,人类才能感受到自身的自由创造本性。可以说,人类符号能力的不确定性就是人的自由创造本性的外显,或者说,人类符号能力的不确定性正是根源于人类的自由创造本性。  相似文献   

2.
林思奇 《党课》2012,(10):105-107
复杂的语言易裂变 《圣经》中说,很久之前天下人都讲一样的语言,都有一样的口音。当时人类联合起来希望兴建能通往天堂的高塔,由于语言相通,同心协力,高塔越建越高,直插云霄。为了阻止人类的计划,上帝让人类说不同的语言,使人类相互间不能沟通,高塔终于半途而废,人类从此各奔东西……  相似文献   

3.
张坪 《世纪桥》2009,(24):41-42
人类历史的发展,离不开自然环境的发展。或者说,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以自然环境的发展为前提的。自然界的发展变化是不以人类的意志为转移的,有其客观规律性,人类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同时,人类以自身的智慧与能力按照自己的意愿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使自然界留下人的印迹。人类对自然的改造要尊重自然规律,要取之有度,否则就会破坏自然环境而受到惩罚。这就是人类与自然环境的辩证关系。本文结合历史教学相关内容,探讨历史学科的环境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4.
《党课》2009,(3):20-20
人类是地球的宠儿,地球奉献出氧气、淡水、食物、矿产等,无私地哺育着人类。人类驯化动物、栽培植物、发明机器、建筑高楼等,使地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地球的承载力是有限的,人类社会的发展必须与周围环境之间达到一定程度的协调和平衡。否则,一旦打破地球的生物界平衡,人类将走向灭亡。  相似文献   

5.
桑建泉 《前线》2023,(6):34-37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华民族回答时代之问的中国智慧,是当代人类共同利益的观念表达,是各国人民希冀和平发展的价值诉求。作为探索人类美好生活如何建构的全球治理话语,开放创新构成其思想基础维度的话语特质,多维关怀构成其内容结构维度的话语特质,解释性与建构性兼具构成其功能引领维度的话语特质。在两个大局交织的时代背景下,提升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治理话语影响力的路径在于:坚守其人类解放理论底色,注重阐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人类命运改善的一致性,通过回应人类重大现实关切繁荣发展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6.
人类行为的发生有着认知的基础,对人类的行为方式进行反思是必要的。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使人类文明的发展处于两难境地。科学发展为人类破解这个难题提供了出路,但科学发展的实现需要诸多条件,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重要前提。为此,需要人类超越狭隘的“自我”,正确进行自身定位,扬弃旧的价值观,矫正传统的发展道路,实现人与自然紧张关系的消解。  相似文献   

7.
《奋斗》2004,(7):1-1
自然界是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生物口的摇篮,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保护自然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建设自然就是造福于我们人类自己。尊重自然规律,倍加爱护和保护自然,是我们这一代人不可推托的重任。只有这样才能对后代负责,对历史负责。  相似文献   

8.
船舷 《党课》2010,(13):92-94
人类位居地球生物食物链的最高级,最终会在体内聚集我们排放出去的污染物质。“上帝的归上帝,恺撒的归恺撤”,人类自己种下的还要归人类自己——  相似文献   

9.
战争与环境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现代战争更加残酷,给人类带来更大的灾难,不仅破坏人类生存的社会环境,而且也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因此环境保护者应积极地寻求法律救济,其中环境法便是主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0.
城市最本质的定义是什么?从人类发展史或人类文化发展的高度看,城市是人类的一种居住方式,是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组合。纵观城市发展史,引起城市产生的原因很多。有政治的,如:都城、州府县治所在地;有军事的,如:关隘、要塞、口岸;  相似文献   

11.
人类从诞生之日起,就利用自然并逐步改变自然。可以说大自然的秀美山川孕育了人类,启迪了人类的智慧。然而,人类无节制地向大自然索取,必然会遭到大自然报复。而且随着科技飞速进步,人类征服自然能力的提高,人类索取的欲望越来越强烈,大自然的报复力度也就越来越强大,报复周期也越来越密集。“十年九旱”、“水土流失与荒漠化”、“沙尘暴”、“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说明人类发展经济的同时,经受生存环境日益恶化的挑战。人类只有根据自然平衡规律,标本兼治,使生态环境得到根本改善,才能使经济长足发展,国泰民安。一、资源的…  相似文献   

12.
双乳峰奇观     
戴聪  刘文生 《当代贵州》2012,(36):17-17
“永恒的女性,引领人类飞升。”歌德此句提出了人类永恒的命题——关乎大地,关乎母亲,关乎人类。双乳峰的存在,象征着母爱的博大、生命的传承。  相似文献   

13.
林艳 《世纪桥》2009,(1):45-47
本文从反思当代人类实践和人类思维的维度,以为走出当前“不可持续发展”这一瓶颈状态,从而为走出其困境提供理论智慧为初哀,对“不可持续发展”产生的根源和张力进行了剖析,认为启蒙精神的悖论,人类知性思维方式的局限性,事实与价值的背离等是人类陷入当前困境的哲学视野内的深刻根源。  相似文献   

14.
当代传播正被网络“绑架”网络改变了世界,也改变了人类,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特别是人类的信息传播模式。不管我们是否愿意承认,当代传播正在被网络“绑架”。  相似文献   

15.
近百年来,人类在创造了越来越多财富的同时,也造成了对地球有限资源的巨大消耗和对人类赖以生存环境的破坏。特别是随着人口总量的持续增加和经济规模的急剧扩大,传统粗放式、掠夺式的经济模式带来了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的破坏,直接危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给人类敲响了警钟。  相似文献   

16.
当前,解决人类面临的生存环境问题是当务之急,但是,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传统人类中心主义难以走出旧的发展困境,而自然中心主义面临“反客为主”的非合理性。因此,要想解决人类的“生存困境”,使人与自然、人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就必须确立一种科学合理的主体性原则,即建立“现代人类中心主义”。  相似文献   

17.
面对环境问题的科学真理观:从天然自然走向大自然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人类改造自然的增强,工业时代的人类在使得国民生产总值呈指数增长的同时,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呈现加速和全球化趋势;在使得人口剧增、人类对资源的消耗和需求剧增的同时,自然资源日益贫乏。全球性的人口危机、资源危机、环境危机,使人类处于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要么沿着传统的道路走下去:从而加速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及其人类的灭亡;要么沿着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进行,确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留下一个适合于后代居住的地球。无疑,后一条道路是我们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意味着人类社会历史发展方向的转折。转折了的历…  相似文献   

18.
人类文明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再从工业文明走向后工业文明,无一不是人类发展科技、应用科技所推进的结果,又无一不是人类依赖科技、崇拜甚至迷信科技进而导致人类中心主义膨胀的逻辑必然。科技的应用似一把“双刃剑”,它把人类从愚昧、野蛮推向文明,又使得人类仰仗科技而忘却自己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这个基本认知。当近现代科技推动工业文明创造无比丰富的财富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生态失衡、环境污染、资源枯竭、人口爆炸、粮食短缺等等严重的全球性问题。在跨入 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的今天,是该好好反省现代工业文明的基本价…  相似文献   

19.
现代医学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就是让传染病在世界上大部分地区不再成为对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威胁。历史上,人类曾经饱受瘟疫的痛苦,只有在现代科学出现以后,人类在与瘟神的较量中才逐渐占了上风。  相似文献   

20.
在研究人类社会及其发展,即从渔猎牧游社会到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再到信息社会的递进演化过程的时候,不要忘记人始终是社会的主体。没有人的历史,只能是纯粹的自然史。当然,自有了人类以来的历史,也是一种自然史,因为人类同样是自然界的产物,人类社会及其历史的出现并不能改变地球或太阳系的自然历史属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