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峻 《唯实》2007,(9):134-138
党内监督侵权引入国家赔偿制度是党依法执政的内在要求,是和完善党内法制体系,从程序法上保障党员权利实现的需要.在党内监督侵权赔偿责任制度设计上,必须明确党内监督侵权的主体、客体、责任原则、构成要件和赔偿程序,使党员权利救济真正有法可依.  相似文献   

2.
最近,党中央颁布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规定了开展党内监督的指导思想、重点对象、重点内容,规定了党内六种监督主体的职责、责任和权利,规定了党内监督的十项制度以及如何保障党员和党组织切实履行监督职责、发挥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3.
监督权是党员民主权利中最难实现的一项权利。目前,在党员监督权的实现方面,还存在着不敢监督、无力监督和不愿监督等现象。这些现象的产生既有现行制度设计的掣肘,也有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还有一些是由于党员领导干部素质的欠缺所致。为切实保障党员的监督权,必须实现党内监督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建立和完善党内批评制度,着重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完善党内质询制度和举报制度。  相似文献   

4.
赵大龙 《唯实》2008,(2):28-30
党内侵权造成对党员和其他党组织相关权益的损害,理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因此,必须建立健全党内侵权责任制度。这一制度在很多方面可以借鉴国家赔偿制度的设计,但在责任主体、责任方式、费用来源及处理程序等方面有其特殊性,不可简单地套用。  相似文献   

5.
党员监督权是指党员依据党章所享有的监督党的组织和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权利。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的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员享有的监督权包括批评权、检举权和要求罢免权。党员享有监督权只为党员行使监督权提供了前提,并不意味着党员在实际的政治生活中能够有效行使这些权利。我们党近些年来十分重视党内的制度建设,恢复和建立了一系列具体的民主制度,如民主生活会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党内举报和控告制度、党员权利保障制度等。然而,只做到这些还是不够的。由于权利是可以放弃的,如果党员自愿放弃了自己的民主监督权利,那么党内的民主监督  相似文献   

6.
党内监督论     
实行党内监督是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成为民主政党的标志之一。党内监督的思想,在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世界上第一个共产党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时便被提出来了。党内监督分为专门性监督和一般性监督。搞好党内监督要遵循党务公开原则、党内民主原则、党内平等原则、党员权利原则和依规治党原则。推进党内监督必须加大党内监督体制机制的改革和发展,坐实党员主体地位并有效落实党员的党内监督职责和权利,加大权力监督尤其是对"一把手"权力的监督。  相似文献   

7.
健全党员权利保障机制是发展党内民主的基础和前提。党员权利保障机制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是由一系列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制度所构成,主要包括党内选举制度、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党的日常生活制度、党内监督制度和党员权利救济制度等。健全党员权利保障机制的着力点主要是加强党员权利意识教育、健全和完善党代会制度、完善党员权利救济制度等。  相似文献   

8.
保障党员权利是发展党内民主、推进党的建设的逻辑起点和实践基础。当前,党员权利保障存在党员不能自由充分地行使党内日常活动的权利、不能充分行使对党组织和其他党员进行监督的权利等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既有思想观念上和党内法规上的原因,也有体制机制上和实践运作层面上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正党员民主监督是党内监督的基本方式。党员的民主监督不仅是权利,更是不容推卸的义务,是对党应尽的责任。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要加强对党的领导干部的监督,督促其正常参加组织生活、履行党员义务。在党的会议上,党员要勇于对违反党章党规的行为提出意见,有根据地批评党的任何组织和任何党员,负责地向党反映党的任何组织和党员违纪违法的事实。各级党组织要保障党员知情权和监督权,鼓励和支持党员在党内监督中发挥积极作用,对干扰妨碍监督、打击报  相似文献   

10.
对于党内民主建设和发展来说,保证党员的权利是党内各项制度得以有效落实和运作的前提,而党内各项制度的有效运作则是党员权利实现的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11.
《党课》2012,(19):60-60
我是一名普通的党员,请问,在实施党内监督方面有哪些责任和权利?——读者田晓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是党的历史上第一部党内监督的基础性法规.它以发展党内民主为主线;着眼于党内监督的制度化、规范化;把"一把手"作为监督的重点对象;首次规定党代表的监督权利和监督责任;并且重视权利与义务的平衡.<条例>鲜明地体现了党内监督与权利制约的规律、政党政治运作的普遍规律以及共产党执政规律.  相似文献   

13.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期发布了一项题为《党员监督权利的实现》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分析了现阶段党员监督权利实现的现状,并具体提出推进党内监督的六点对策建议。报告指出,党内监督实质上是党内民主的体现。但是,从目前来看,在党内监督体系中,最有力的监督是上对下的监督,  相似文献   

14.
在党内民主监督过程中,监督主体的全员性决定了党可以实现对权力腐败的全面约束,监督客体的程序性决定了党可以实现对权力腐败的动态遏制,监督对象的重点性决定了党可以实现对权力腐败的重点防治。党内民主监督约束权力防治腐败的制度优势具体体现于党的代表大会制度、民主集中制、党内选举制度和党内情况反映制度。要想使以党内民主监督约束权力防治腐败切实取得成效,一方面应强化党员的义务自觉,激发党员的权利自信,充分发挥党员的主体监督作用;另一方面应扭转制度空转现状,以制度的科学化、规范化实现党内民主监督。  相似文献   

15.
傅在鹰 《思考与运用》2005,(3):55-55,100
《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们党发展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维护党员权利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轨道。纪检机关作为党内监督的专门机关,在发展党内民主,维护党员民主权利中,应着力发挥三个作用,提高健全党内民主和维护党员权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党进一步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着力重点是:改革和完善党内领导体制,纠正权力行使错位的现象;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根治选人用人的不正之风;改革和完善党内决策制度,克服独断随意盲目等现象;改革和完善党内监督制度,提升党内监督力度和实效;健全完善党员权利保障制度,确保广大党员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7.
党建动态     
庆城县采取得力措施强化党内监督庆城县采取三条措施健全和完善党内监督机制。一是健全和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制度,确定领导班子成员抓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范围。二是健全和落实党内监督机制,完善党员领导干部双重民主生活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个人重大事项报告等制度,增强党员领导干部接受监督的自觉性。三是健全和落实反腐源头治理措施,利用典型案例开展警示教育,把反腐败“关口”前移。在清理小汽车、通讯工具、个人住房、党员领导干部计划生育等各项工作中,严格执行规定,严肃查处违法乱纪的人和事。(严策)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官员特权和官本位思想、重视道德轻视法律的思想、重义务轻权利的观念以及片面追求和谐大同的文化,在我国当今一些党员干部思想中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并且对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坚持党员在党内生活中的主体作用造成消极影响。要加强党员主体地位建设,必须在党内大力倡导和树立五种文化,即党员主体文化、制度建党文化、权利保障文化、党内监督文化和党务公开文化。  相似文献   

19.
党员民主权利的充分行使,是确认和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的必然要求,是党员能够积极参与党内活动,认真履行党员义务,在党的事务与决策中发挥主体作用的关键.党员充分行使权利,必须通过架构具体、科学、操作性强的制度和机制来实现.否则,保障党员充分行使权利就只能停留在原则、概念的层面.发展党内民主很难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20.
建党以来,党内监督的制度建设在曲折中逐步发展完善,呈现波浪式的发展态势,监督手段由政治运动转向制度建设,不断在时代创新中丰富发展。回顾我们党党内监督的制度建设历程,总结其基本特点和经验,有利于进一步推进党内监督制度建设。加强党内监督制度建设要在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改革创新的基础上,汲取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强化党员监督权利,重视制度建设,以执行成效为目标,全面提升党内监督制度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