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张波 《青年论坛》2011,27(1):22-25
互联网时代的群众参政议事深刻地改变了现今社会政治的存在方式。当代青年熟练的网络技术为他们参与网络政治提供了有效基础。网络参政议事正在成为当代青年社会参与的重要表现手段,他们充分利用网络,痛快淋漓地表达自己对待政治的态度和生活的态度及表达他们生活诉求。当代青年的网络参政议事,越来越显示出与传统完全不同的新意识新形态,这种意识与形态,让青年越过社会的嘈杂尘嚣,认真思考人生,理性参与社会生活,在网络高尚纯洁的精神殿堂中漫游。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当代青年精神生活遭遇到现代性虚无主义困扰。世俗化是青年精神生活虚无主义形成的时代背景,价值僭政是青年精神生活虚无主义生发的内在机理,而个人主义则是青年精神生活虚无主义形成的文化基因。针对当代青年精神生活的虚无主义困境,需要深化改革为建构青年精神生活营造精神家园,重塑信仰为建构青年精神生活提供价值认同,转化传统实现青年精神生活的现代超越。  相似文献   

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立足于当代中国与世界的新的时代特征、新的发展要求,不仅全面回答了新时期党的建设的一系列重大课题,而且具有广泛、深刻的哲学内涵,其中蕴含的科学理性与人文关怀精神就是哲学内涵的重要表现。 科学理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本质特征。它的基本内容是求实务实的精神,即从实际出发,按照发展的客观规律去思考和行动的精神。“三个代表”把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规律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作为党的建设的客观基础,突出地体现了科学求实精神。  相似文献   

4.
当代中国深刻的社会变革,使当代青年的文化生活(包括文化心理、观念形态、行为取向)表现为多层次、多维相的动态发展过程,青年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已从10多年前那种以样板戏一统天下的大一统的社会文化体式中分离出来,构成了现今的自成风格和特点、自树一帜的社会文化形态中的一大潮流,深刻地牵动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其流变的轨迹既带来了社会生活的繁荣和勃勃生机,但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的忧虑和困惑.如何正确对待和引导青年文化热潮的健康发展,无疑已成为蓄积着的历史演进的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笔者认为这一课题的探寻和思考更加显得必要.  相似文献   

5.
张志祥 《青年探索》2005,47(4):28-30,14
生活方式是一种流行的精神态度或生活理论,受西方消费主义的影响,不全面、不和谐、不科学、不可持续等构成了当代青年生活方式的不谐音。为此,构建当代青年科学的生活方式要体现人文精神、符合社会要求、突出生态意识和弘扬道德精神。  相似文献   

6.
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竞争越来越激烈.社会各方面都在发生着巨大变化。社会出现的每一丝变化和“阵痛”都把青年官兵挟裹其中.都不可避免地使青年官兵受到冲击和影响。客观认识和解决社会转型过程中青年官兵不良心理问题,对于凝聚军心士气.激发战斗精神,提高我军履行历史使命的能力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当代青年的精神生活产生异化现象,表现为:"宅"溺于虚拟的精神世界,鄙视崇高,厌世心理严重,功利主义,缺乏社会责任感。在社会现代化转型的背景下,以现代性作为理论分析基础,从现代性的四个方面,即世俗化、理性化、主体性原则和分化,探讨青年精神生活异化背后的现代性因素,并对青年精神生活世界的重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2003年的春天,SARS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考验了人们的灵魂。SARS的挑战激起了当代青年大学生对人生价值观的深刻领悟,同时也更加焕发了社会责任心,弘扬了民族精神,显示了能够肩负起实现民族复兴重任的品格和力量。  相似文献   

9.
李成旺 《思想战线》2012,38(5):70-73
马克思哲学把人的自由实现问题的探讨建立在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揭示之上,真正超越了西方传统哲学的抽象自由观,因此在其创立和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影响。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马克思哲学自创立至今,也始终在实践和理论两个维度面临广泛争议和严峻挑战,承受着诸多消极评价,其原因既由于现实社会生活本身的复杂性,更重要的是其批评者未能在本质层面真正把握马克思哲学的独特哲学智慧。认真梳理马克思哲学所受到的消极历史评价及其根源并作出积极回应,是马克思哲学有效走向当代的重要课题。近些年来中国学界在全面把握马克思哲学本真精神方面的努力,对回应马克思哲学的负面评价作出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延续着其对当下时代的解释和召唤力量,正在于她以其独特的哲学精神历时性、共时性地契合于时代问题的哲学和实践需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与发展,必须在对中国面临的时代性问题的深刻解读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坚持中求得其实际的建构路径。  相似文献   

11.
当代青年的意义内核在于对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诠释,外在表现为意义和精神的变迁。通过回顾青年意义建构的历史变迁以及对当代青年的意义诠释,梳理出当代青年的意义既体现了青年群体的主体性,又担当了社会赋予青年群体的时代精神,还折射了国家对青年群体的角色期望。"当代青年"包含了义务、规范和使命,国家和社会赋予他们时代的意义和精神,诠释了他们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12.
流行文化作为一种消费性文化,深受青年群体的喜爱,对青年群体的生活方式与价值取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流行文化的个性化、感性化和低俗化的消费特征,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当代青年群体在商业社会中面临的文化困境.  相似文献   

13.
周峰  尹素琴 《岭南学刊》2006,1(4):45-49
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延续着其对当下时代的解释和召唤力量,正在于她以其独特的哲学精神历时性、共时性地契合于时代问题的哲学和实践需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与发展,必须在对中国面临的时代性问题的深刻解读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坚持中求得其实际的建构路径.  相似文献   

14.
何安峰 《传承》2008,(12):26-27
30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社会一直处在深刻而巨大的变革和发展之中,并处在一种能动的互动作用。在新世纪的背景下,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进入一个矛盾多发期,但也充满发展机遇的战略机遇期,我们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深入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以期推动新时期中国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西方自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等是影响当代青年思想信仰的主要社会思潮.青年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当代青年的信仰问题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内容,加强当代青年的信仰教育是抵御社会思潮对当代青年发展消极影响的根本途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青年进行思想信仰教育的主渠道,当代青年的信仰教育要贴近社会实际与生活现实,必须注重信仰教育与知识教育的有机结合,通过激发当代青年的信仰需要,提高青年大学生进行信仰选择的能力,从而抵御社会思潮对青年发展的消极影响,确保当代青年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6.
当代青年是新的生活方式的倡导者,是新的价值观念的实践者,是新的社会潮流的引领者。一句话,青年是社会新文化的创造者。青年人对于新文化的追求,是社会永葆生机和活力、持续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青年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对国内外一切先进文化的追求,则成为我们塑造和传承民族精神,建设先进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7.
人类社会自然基础的当代考察孔圣根哲学沉思,无论多么理性和思辩.都要以对社会生活和人的命运的关注为最终目标。这就意味着人作为整个人类生存发展的现实基础之一的自然前提和基础,应当成为哲学考察的对象。然而,在漫长的哲学史上,现实生活的这一最深刻基础,要么被...  相似文献   

18.
身体、缘身性及其相关体验问题的研究对于人的主体建构、性别认同和性别关系塑造,以及身心关系、精神健康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而如何联系当代主流哲学、当代神经科学新发展的相关成果来研究这一问题是当代女性主义哲学面临的一个挑战。文章将从"身心二元论"到"身体现象学"、缘身性与缘身认知:当代神经科学的新观点、女性的"缘身性"体验等方面入手探索这一理论争论的新动向。  相似文献   

19.
30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社会一直处在深刻而巨大的变革和发展之中,并处在一种能动的互动作用.在新世纪的背景下,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进入一个矛盾多发期,但也充满发展机遇的战略机遇期,我们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深入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以期推动新时期中国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青年精神生活是由心理情感生活、道德信仰生活、文化审美生活等要素构成的一种满足和超越精神需要的存在方式。社会转型期青年精神生活遭遇了心理生活的自私化、文化生活的庸俗化、价值取向的功利化和道德信仰虚无化等现代性困境,分析其原因在于遭遇传统社会与现代发展的脱域、经济发展与社会结构的失衡、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冲突、道德理想与社会现实的强烈反差。其现代性调适与超越路径要以调适青年心理生活为基础,以丰富青年文化生活为中介,以充实青年心灵生活为目标,从内外两个维度围绕教育、制度、利益等范畴,提升充实新时期青年精神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