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将鸭瘟病毒强毒(DPV34)经12日龄鸭胚连续传2代,收获的尿囊液DPV34F2作为细胞培养的病毒接种于鸡胚成纤维细胞,连续传代5次.结果,从第2代开始,接种DPV的鸡胚成纤维细胞出现细胞病变,随着代次的增加,细胞病变愈加明显.经电镜观察,第5代细胞培养物中有典型的DPV病毒粒子;将第5代培养物接种鸭胚,出现典型鸭瘟病变;用PCR方法检测培养物,也出现DPV的特征DNA带.  相似文献   

2.
疫苗联合同时接种,很早以前就被成功地采用了。美国维兰公司出产的禽病疫苗及荷兰出售的禽病疫苗,为二联苗和五联苗。据此,我们引用荷兰鸡新城疫弱毒克隆株(H.Clone30)和我国现引的火鸡疮疹病毒株(HVT),分别以鸡胚和鸡胚细胞复制后,联合干燥制成二联苗,即鸡新城疫马立克病弱毒冻干二联苗。(一)材料与方法1.毒株:①H.Clone30F_6克隆株,血凝价达1:1280(鸡胚复制);②鸡马立克火鸡疙疹病毒HVT FC126干燥株;③强毒株:F_(48)E_(48);④稀释液:马立克病毒稀释液SPGA加4%血清。2.病毒的增殖与收获:(1)H.C30株:以灭菌盐水将H.C30病毒稀释成10~(-4)接种于9~10日龄的健康鸡胚(CE),每只尿囊腔接种0.2ml,于37℃温箱中继续孵育,每日检查2次。鸡胚接种后72小时以前死亡者弃  相似文献   

3.
为探明河南省某鸡场疑似禽腺病毒血清4型发病鸡群的感染情况和病毒特征,本试验对发病鸡群进行了病毒分离鉴定,并研究所分离到的病毒对鸡胚的致病性。采集发病鸡群鸡肝,处理后经尿囊腔接种SPF鸡胚,尿囊液禽腺病毒血清4型PCR鉴定和hexon基因序列分析,尿囊液经过浓缩定量和梯度稀释,接种SPF鸡胚,观察鸡胚病变,计算ELD_(50),同时荧光定量PCR测定病毒在鸡胚肝和尿囊液中的载量。结果显示,在鸡胚尿囊液中扩增出大小934 bp的基因片段,序列分析表明,该序列与禽腺病毒血清4型同源性为98.2%~99.8%。感染病毒的鸡胚的胚体矮小、发育不良,肝肿大、质脆,呈黄色或棕黄色,胸肌、腿肌明显出血,病毒载量和鸡胚病变与接种剂量有关。该毒株的ELD_(50)为1.36×10~7copies/L,相同时间内病毒在肝中的载量高于尿囊液。本试验为进一步开展禽腺病毒血清4型的研究和防控提供了必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用感染鸡产蛋下降综合征(EDS-76)病毒的鸭胚尿囊液制备了一种效果较好的用于检测EDS-76的血凝抑制试验诊断抗原。  相似文献   

5.
从发病的 43日龄乌鸡群中分离到 1株病毒 ,经鸡胚传代培养后 ,测定其F3 代尿囊液血凝 (HA)效价为 2 8,HI试验中能被鸡ND阳性血清中和 ,鸡胚平均死亡时间 (MDT)为 60 .8h ,1日龄雏鸡脑内接种指数 (ICPI)为 0 .8,血凝解脱时间小于 10min ,血凝素热稳定性差。表明该分离株为新城疫病毒中发型毒株。  相似文献   

6.
(一)试验材料 1.供试病料:12~15日龄的病鹅废食、拉稀,经用抗菌类药物治疗无效而死亡,死亡解剖,看到肝脏充血,胰腺布有针尖大灰白色坏死点,肠道呈带状假膜脱落,遂取其新鲜肝脏作为供试病料备用。 2.鹅胚:从农户孵化房挑选未经免疫的12日龄、发育良好的鹅胚多只,用于本试验。 3.抗小鹅瘟阳性高免血清:由江苏农学院提供。 (二)试验方法 1.小鹅瘟病毒的分离:将鹅肝加生理盐水以1:5比例磨碎,取悬液以2500转/分离心30分钟后,加青链霉素每毫升各1500单位,4℃作用2小时后,每胚0.5ml注入尿囊腔,置37℃继续孵化,每天观察2次,翻蛋3次,2天前死亡者弃去,将3天后死亡的胚胎置10℃过夜取液,再以尿囊液进行盲传,并取其典型胚体和同源尿囊液做琼扩用浓缩抗原。  相似文献   

7.
鸭黄病毒AH01株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查明2010年10月以来安徽望江等地的蛋鸭相继暴发的以产蛋量大幅下降为特征的传染病的病因,进行了病毒分离、特异性目的基因片段扩增和动物回归试验。结果显示,分离毒(命名为AH01株)能致死鸭胚和鸡胚,不具有血凝性。对病料和接毒鸭胚尿囊液进行RT-PCR,可扩增出基因片段,其核苷酸序列与鸭黄病毒BYD-1株的相似性为94.1%。用鸭胚分离毒接种300日龄蛋鸭,能够复制出产蛋量下降病例。分析表明,分离毒为鸭黄病毒,该病毒是引起此次鸭病疫情的病原。  相似文献   

8.
将鸡减蛋综合征(EDS)种毒AV-127、AV-HS-1接种鸭胚,孵育120 h后,收取尿囊液测定其血凝(HA)效价,加体积分数0.2%甲醛灭活作为诊断抗原;将病毒对鸡、兔进行3次免疫,当抗体效价达到29以上时分离血清,制备成超免疫血清.试验证明,该EDS诊断抗原和超免疫血清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等特点,可用于感染鸡群的疫情调查、免疫鸡群的抗体水平监测、EDS的预防、治疗和对减蛋综合征病毒(EDSV)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用鸡减蛋综合症(EDS-76)BC127毒株接种9日龄鸭胚尿囊腔制备抗原,加福尔马林灭活后与油佐剂乳化成油佐剂甲醛灭活苗。三批疫苗实验室检验各项指标均合格,用其免疫105~140日龄未开产鸡,15~21天即可产生免疫抗体;用1/4剂量免疫21天后也能产生较强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   

10.
为了鉴定广东惠州某鸭场疑似鸭肝病患病鸭的病原,通过接种11日龄番鸭胚,从发病鸭群病料中分离出1株未知病毒,经PCR鉴定为鸭2型腺病毒。选取第6代毒株进行血凝性、鸭胚致病性、致细胞病变、动物回归试验以及六邻体(hexon)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接种病毒后第36~72小时,鸭胚集中出现死亡,胚体全身弥漫性出血,ELD_(50)为1×10~(6.31)/m L;分离的病毒不凝集鸡、鸭红细胞,在鸭胚成纤维细胞上可致细胞变圆、折光性增强等病变。将0.1 m L病毒液经肌肉接种1日龄泥鸭,主要引起雏鸭肝、脾出血和肿大。分离株hexon基因与GenBank数据库中CH-GD-12-2014株(登录号:KR135164.1)和GR株(登录号:NC_024486.1)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100%和76.6%。本试验为深入研究鸭2型腺病毒的致病机制及综合防控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1.
将禽脑脊髓炎病毒(AEV)VanRoekel株、1143株和NH937株分别经卵黄囊接种于6日龄SPF鸡胚,接毒10日后解剖鸡胚,收集尿囊液,采集脑、消化道和胰腺,用玻璃匀浆器制备20%的组织悬液。组织悬液经3次冻融充分破坏细胞,释放病毒,然后以400Or/min离心20分钟,10000r/min离心40分钟。上清液经浓缩后轻轻加入已含2mlCsCl不连续密度梯度的5ml离心管内,再以45000r/minl2℃离心2小时,在CsCl连续密度梯度内取出含AEV的组分后经对蒸馏水透析除去CsCl,对聚乙二醇-6000透析浓缩。病毒样本经1%磷钨酸负染后用透射电镜观察见到典型的AEV粒子。  相似文献   

12.
目前,诊断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主要应用中和试验和琼脂扩散试验(AGP),特别是A-GP敏感特异,简便易行,很适合在基层兽医单位推广和应用。近2年来,我们从生产实际出发自制了4批AGP抗原和血清,用于对IBD的临床诊断。 (一)试验材料 1.IBDV(标准抗原):由江苏农学院微生物组提供。 2.IBDS(阳性血清):由南京农业大学兽医微生物组提供。效价1:64。 3.阴性血清:取自健康无IBD鸡血清。 4.阴性抗原:取自健康无IBD鸡法氏囊,经反复冻融6次,低温冷浸过夜的均浆。 5.被检自制抗原的选择:共9组:①取病变法氏囊组织小片;②按1:1加入PBS液制成组织均浆;③组织均浆经冻结保存,反复冻融4~6次,以3000r/min离心1小时,取上清液;④南京D_(78)疫苗;⑤上海松江产弱毒苗;⑥江苏省家禽所产弱毒苗;⑦江苏农学院生产的细胞苗;⑧江苏农学院生产的鸡胚克隆苗;⑨阴性抗原组织作对照。  相似文献   

13.
我们采用电镜技术,对兰州市一例病犬的病料进行了观察,确诊了该犬患犬瘟热病。病料的处理 选取病变小肠一段,刮取肠粘膜约1g左右置乳钵中,加少量玻璃砂,充份研磨,在低温冰箱冻融2次,用0.1mol PBS液使其成20%的悬液,充份搅匀,用2000r/min离心20分钟,取上清液,再以3500r/min离心1小时,弃去上清液,将沉淀物用1~2滴双蒸水悬浮起。并将其滴附在有Formvar膜的载网上,吸附1分钟,以1%磷钨酸负染1分钟,再用泸纸条吸干多余的水份,干燥后电镜观察、  相似文献   

14.
通过形态学观察、动物回归试验、鸡胚接种试验、病毒干扰试验以及血凝试验分离鉴定了1株肾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病毒粒子多呈球形,直径为80~120 nm,有囊膜,表面有冠状突起。鸡胚连续盲传至第 1~2 代,开始出现死亡或出现侏儒胚;分离株可显著干扰NDV在鸡胚中的增殖;病毒尿囊液无凝血活性,但经5 g/L胰蛋白酶处理后,能够凝集10 mL/L的鸡红细胞。利用RT PCR技术对分离株的N基因进行了扩增,经克隆、序列测定和分析比较,证实分离株为肾型IBV,命名为AH3 04株。  相似文献   

15.
用鸭瘟病毒国内标准株DPV34F2接种 10~ 12日龄的非免疫鸭胚 ,37℃培养 5d后 ,收获清亮尿囊液 ,采用高速离心结合切向超滤的方法浓缩纯化含毒尿囊液。然后通过改进的酚∶氯仿抽提法提取其中的病毒基因组核酸 ,用 4对特异引物对抽提物进行PCR鉴定。结果表明 ,应用上述方法可以获得较完整的鸭瘟病毒基因组核酸  相似文献   

16.
用鸽Ⅰ型副黏病毒地方分离株KM 1感染鸽 ,在 5~ 7d复制出与自然病例相似的症状 ,且感染鸽全部发生血清学抗体转换 ;将KM 1静脉接种 6周龄雏鸡 ,10d后血凝抑制 (HI)效价显著增高 ,且其静脉接种致病指数 (IVPI)为 0 ;用鸡新城疫病毒LaSota株感染鸽 ,第 8d出现临床症状 ;病毒能在 9日龄鸡胚中增殖 ,并使鸡胚出现病变 ,尿囊液血凝 (HA)效价为 1∶2 0 ~ 1∶2 5。  相似文献   

17.
对武汉地区5个养鸡场1990年3月至1990年9月份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发病情况进行调查,共调查7~60日龄易感鸡21800羽,发病10900羽,发病率为50%;死亡3300羽,发病死亡率为30.28 %。各鸡场IBD的流行特点各有不同。通过病原分离,获得4株IBDV地方株,其中2株来自免疫IBD的鸡群,证明本省有IBDV强毒流行。用分离的IBDV1∶4囊毒液,接种10日龄鸡胚绒毛尿囊膜(0.2ml/胚),48小时可使48%~80%鸡胚死亡。  相似文献   

18.
为了对2011年10月长春市某鸡场的150多只60日龄麻鸡发生急性死亡,病死鸡在临床上出现食欲不振、精神委靡,鸡冠以及背部皮肤有结节状痘疹以及排黄绿色稀粪等临床症状的疾病进行确诊,通过细菌学检查、病毒分离鉴定、动物回归试验以及病理组织学观察等方法从病原学和病理学角度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病死鸡肝触片可见有典型的两极浓染的短杆菌;应用鸡痘病毒4b核心蛋白基因特异性引物的扩增结果为阳性;将痘疹病料处理上清液经尿囊绒毛膜途径接种9日龄SPF鸡胚,接种后第7天可见尿囊膜上形成有灰白色突起的痘斑;皮肤痘疹研磨处理上清液经电镜负染观察可见典型的痘病毒粒子。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局部肝细胞发生变性、坏死,并伴有多量的异嗜性粒细胞浸润。根据上述实验室检测结果并结合临床症状进行综合分析,确诊该起病例为鸡痘病毒与巴氏杆菌混合感染所致。  相似文献   

19.
将禽副粘病毒2型的标准毒株Yucaipa病毒和国内分离株F4、F6和F8株分别接种SPF鸡胚,收获鸡胚尿囊液;经差速离心和蔗糖密度梯度离心后,分别制备电镜样品和免疫电镜样品;经10 g/L醋酸双氧铀负染后电镜观察病毒粒子形态.电镜下病毒粒子大小差别较大,形态呈圆形或椭圆型,直径150-300 nm,有结构致密的基质蛋白膜,有的囊膜外可见纤突.免疫电镜样品中病毒明显集中,便于观察.  相似文献   

20.
猪囊尾蚴排泄分泌蛋白的制备国内外都曾有过报道,但对用作诊断抗原的猪囊尾蚴排泄分泌蛋白的抗原性的研究较少。我们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及免疫电泳(IE)对猪囊尾蚴排泄分泌蛋白进行了分析,并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评价了其抗原性。(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1)粗制囊液抗原:从新鲜囊尾蚴中抽取,3500r/min离心30分钟,保留上清液,低温存放。(2)排泄分泌抗原:48、96、105、204小时的囊尾蚴孵育液:48、96、105的头节孵育液,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