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我们的个体神话,我们的共同价值观刘宇昆:从词源学的角度看,故事和历史这两个词是相关的。在法语中history和story是相同的词,它们最初进入英语语言时几乎是可以互换使用的,history是历史也是故事,story是虚构也是事实。所以,故事是一种叙事(narrative),虚构或非虚构不能作为故事的本质界定。比如,记者写的故事是关于事实的报道,同时也是解释事实的叙事,我们仍然保留这两种意义。  相似文献   

2.
这不仅是一个用真情和爱心编织的故事,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而且是一个让人们感到骄傲和自豪的故事……  相似文献   

3.
四下光华村     
这是一个年近七旬老人扶贫的故事。这是一个党派成员奉献爱心的故事。他叫杨景华,安徽农业大学果林园艺系教授,九三学社成员。  相似文献   

4.
情感绝唱     
这是发生在四川省资阳市一个普通家庭的真实故事。这是两个挣扎在生死线上的男人与一个身患癌症,含笑而去的女人的故事。  相似文献   

5.
刘洪雨  张旭 《中国保安》2008,(10):61-63
深圳,一座美丽繁华的现代化都市。在这座高楼林立的现代化都市里,每天都会发生很多很多故事,而25公里的故事更让人感动不已。这个故事,讲述的是深圳市宝安区保安服务公司第一巡防大队大队长叶务兵的故事,他的住处离大队不远,相距25公里。令人惊叹的是,正是25公里的距离演绎出了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  相似文献   

6.
这是一个伤感的故事,这也是一段悲切的爱情。就像影片中刘正熙和周淑珍说过的那句话一样:“酒好喝的地方在于它的难喝。”原来,每一份快乐的背后。都藏有一个伤心的故事。  相似文献   

7.
和高雄辉理事长谈话,他不讲大道理,单就给我讲了许多故事。那些故事,纯朴得很,赤裸裸地没有修饰过,反而更能感动我。之所以对晋中市榆次区的采访,一直让我迟迟不能动笔,原因是在这众多先进事迹和业绩的故事中,我无法做出取舍,哪方面也不肯放下。2004年,榆次区残联被评为“全国信访工作先进集体”;2005年,又被确定为“第二批全国社区残疾人工作示范区”。而这两项荣誉,不都是一个个故事垒起来的嘛!故事越多,荣誉才越鲜亮,没了故事,我的文章还会有什么呢?这算是一个说辞,更直接的原因是我哪个故事都想说。于是,在交稿的最后期限,我决定单讲一…  相似文献   

8.
这是一个关于报恩的故事,是一个让天地为之动容的故事。滴水之恩历经了15年的岁月非但没有蒸发掉,反而积涌成一曲气势磅礴的真情之歌。  相似文献   

9.
旅欧联想     
《台声》2016,(21)
正我童年时期,妈妈说的床边故事,印象里只有一两个民间的。记忆最牢的是《虎姑婆》。故事极为阴森恐怖,是专吃孩子的虎幻化成为人,专吃孩子。有个孩子机智地以滚烫的油制服了这只吃小孩的"虎姑婆"。总感觉这样的故事类似《小红帽》《大野狼与三只小猪》。像是恐吓孩子的故事,活灵活现地要孩子注意陌生人,可别让陌生人逮住了!今年开始去上学,念的是"儿童文学研究所",明暸了很多童书背后的成因与其阴暗故事的背景。而浪漫的故事,是如此地不真切。孩子们爱听故事、说故事,  相似文献   

10.
有一个老套的说教故事是这样的: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之后,还是一人一个苹果;而如果我有一个故事,你有一个故事,则在交换之后,我们每个人,还是一个故事——因为原来我们的故事是一样的——呵呵,这是现在讲故事的人存心捣乱,这里我们当然要预设本来的故事是不一样的,于是你和我就都有了两个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分享是一种美德。而分享知识,不但不会让我们少些什么,反而会让我们多些东西。这样引申下去,可以把很多大道理都顺着这个线头扯出来。  相似文献   

11.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位女性。她所要维护的是男女平等的劳动权。请你看完这个故事后,为我们的主人公出谋划策。 (一)1994年的夏天,刚从某机械学院毕业的林小月(化名)怀着对新生活的向往回到了美丽的故乡福州。由于专业对路,  相似文献   

12.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故事。这个故事,他总希望用一种较为隆重的方式记录。以往通常是用文字,而现在,一个叫王暄的男子,可以为有故事的人制作私人绘本,从恋爱私语、亲子之情到纯真友谊都可以作为主题。客人把自己的故事写出来,剩下的工作,就由他和他的朗马森林工房来完成。王暄说他这是在记录幸福、甜蜜和感动。这是一个很时尚很温暖的职业,也是一种很有“钱图”的生意!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一个有历史、有深度、有故事的国度。前现代与现代相互缠绕,历史与现实交互作用,本土与外来激烈碰撞,东方经验与西方逻辑纠缠一体,这既是滋养、孕育中国故事的历史背景,也构成了中国话语建构的独特语境。中国话语,归根结底是中国故事的学术呈现,只有洞察中国故事的本质性规定,方可迎来中国话语的决定性出场。中国共产党近百年来书写的革命的中国故事、发展的中国故事、治理的中国故事、文明的中国故事、改变世界的中国故事,构成了中国话语最深刻的基础、最充足的根据。讲好中国故事,首先要站稳国家立场、人民立场。中国话语的任何言说都只能是为国家代言,替百姓说话。讲好中国故事,关键是捕捉中国样本的特殊性。中国样本是21世纪最为重要的世界景观,解码中国样本是新时代中国话语建构的历史使命。讲好中国故事,当务之急是创设标志性议题、凝练标识性概念。标志性议题和标识性概念是理解中国故事的重要依托,也构成了21世纪中国话语走向世界的重要符号。  相似文献   

14.
残心余恨     
5月15日,是全国助残日;6月19日,是父亲节。这是一位残疾人和他父亲的真实故事,这个故事给我们带来太多的反省和深思……  相似文献   

15.
我爱听故事,能过耳不忘;也爱看故事,能过目不忘。看《绍兴师爷》画面映眼,就知是炒《三言二拍》的冷饭。可惜这记故事的本领,越来越不行了,听了的如东风拂耳,看了的似过眼云烟。但是,焦裕禄带病涉水治兰考的故事,孔繁森给牧民送粮滚雪山的故事,还有三年前《中国青年报》登载的《王廷江的故事》却久而愈新。焦裕  相似文献   

16.
阎崑 《台声》2010,(11):76-77
<正>本来计划接着写另外一个台湾大天使的故事,但是却难以忍受一个个"遗憾"的折磨。说真的,这些"遗憾"从开始筹备第二届海峡论坛两岸大天使的聚会起,就一直如影随形般地伴着我。这是本次活动留给我的遗憾,又是经过我的手而留给一个个有希望但却没有能够参加这次聚会的大天使的遗憾。我决定还是先把这背后的故事一一写出来,毕竟每个故事都有不同,每个故事也都有曲折的看点——郝萌在陕西省歌舞团工作,是一名  相似文献   

17.
这一段文字可以放在上一章,它是那个“妻子的故事”的延续和扩展,它也得自于天津市的和平区;但它也可以放在这一章,它是一个更新的故事的滥觞和前提。 我们在天津实际上只去了和平区的一个街道,南营门街道。半天的时  相似文献   

18.
去年年底,在浏览电子信箱里的稿件时,一篇通讯的标题跃入了我的眼帘——《一个审议议题背后的故事》,"这是一个什么审议议题?""议题背后有着一个什么故事?"……我不由自主地点开了这篇稿件。  相似文献   

19.
问先阳  张建中 《治安》2003,(2):18-21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尽管本文对故事涉及的人物用了化名,对故事发生的地点和相关情节作了处理,但并不影响它能给那些依然奔波在情场、商场和名利场中的人们带来一些警示。  相似文献   

20.
中国有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即一个和尚挑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同时,也有“十根筷子折不断”和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故事。我们能否从这两个相互矛盾的故事中,找到一种统一的思路和方法,用以解决经济效率低,以及下岗分流和再就业问题呢? “人多误事或坏事” 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表明人多往往误事或坏事。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