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律问答(4则)编辑同志:一大客车司机在外地因交通肇事,死亡一人,当地交警部门根据责任比例,对死者亲属在经济上赔偿了一万余元,已结案。事后;死者亲属不让司机口家,并施加压力,对司机说,除了交警部门处理赔偿豆万余元外,还要两万元,在被迫无奈的情况下,肇...  相似文献   

2.
案例:李某对章某素有不满。章某于2003年10月因病去世,不久,李某将章某的一张大照片涂画后张贴在单位门口,并在照片上写上"此人是大坏蛋"的字样。章某的家人见后,很是痛心,找李某理论,称李某所为给章某亲属造成了精神痛苦,侵害了章某亲属的合法权益。李某称章某已经去世,其照片也没有实质意义,自己的行为没有侵犯章某亲属的合法权益。双方争执不下,章某的亲属愤而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李某赔偿精神损失。评析:本案涉及到侵害死者肖像权应否承担精神损害赔偿责任的问题。笔者认为,章某亲属的诉讼请求应当得到法院支持,因为死者章某的肖像权仍受法律保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  相似文献   

3.
六、选择死亡的权利 传统理论开始于这样的前提:每个人都有需要和利益,这包括他们想做的和想拥有的事物,法定权利之所以引入,是因为法律设计能使需要得到满足、利益得到保护。由于一个人的利益会经常与其他人的利益发生冲突,因此不是所有的利益都能得到保护,作为一个社会,必须选择哪些利益须由法律保护,哪些利益不由法律保护,哪些利益应为法律所拒绝。在自由民主的传统理论中,这种选择是建立在个人利益最大化与其他人的同样利益协调一致的基础之上的。个人选择死亡权利的需要,是现代出现的一个新现象。但按照传统权利理论,个人无疑是应当拥有这项权利的。因此,在理论上,是否承认这项权利,提供证据的负担不在保护死亡选择权利者一方,而在否认这一权利的一方。  相似文献   

4.
亲属法立法内容重心的改变以及在亲属法中借助财产法的调整方法并不能改变亲属法的性质,亲属法在性质上是身份法;身份关系是一种本质的社会结合关系,它的本质不是利益,与财产法上一切基于经济上利益完全不同;亲属法具有鲜明的伦理性;身份法律关系在主体、内容和客体方面都具有不同于财产法律关系的特征。民法典不应将亲属法排除在外。用民法总则去否认亲属法,显然是不合逻辑的。总之,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民法典是否应该有个亲属法,而在于民法典是否应该有个总则,或者民法典应该有个怎样的总则。  相似文献   

5.
对亲权制度的否定与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亲权制度其实并非我国亲属法唯一甚至不是最佳的选择。本文通过对主张建立亲权制度者的若干理由进行逐一地批判,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在现代法律制度中应当对亲权进行解析,将其分解为亲子利益保护制度和监护制度两个方面,并在内涵上有所拓展。  相似文献   

6.
生命权是所有权利的起点,侵权致人死亡的赔偿是保护生命权的核心内容。因侵权行为致人死亡而产生的赔偿请求权理应由死者近亲属享有。死者死亡之后,其近亲属的未来可得利益减少。近亲属基于身份权,是死者死亡后的直接受害者。目前的死亡赔偿金中对未成年子女生活费的赔偿力度过小,应当以逸失利益为赔偿基准,而不是以"死者余命"为赔偿基准。有损害就应当有赔偿,文明社会中不存在"以命赔命",所以赔偿只能以金钱计算。  相似文献   

7.
[案例]覃正研和兰彩明是宜州市拉浪乡加丰村农民,2004年4月1日,两人出资在该村王巷水库库区内非法开采煤笼挖煤出售,谋取利益。后两人又雇请兰某等3人负责在煤窑下挖煤。由于违反规章制度,无证开采煤矿,又无安全设备,5月10日上午,正在开采的煤笼垮塌,致使正在挖煤的兰某被压死。案发后,两人共赔偿死者家属16000多元。宜州市人民法院审理后认为,被告人覃正研、兰彩明不服从管理、违反规章制度,导致一人死亡的重大事故发生,其行为已触犯我国刑法,构成重大责任事故罪。但两被告人积极主动赔偿死者亲属的经济损失,并得到死者亲属的谅解,归案  相似文献   

8.
闹丧事件多表现为非正常死亡的死者亲属以尸体为要挟,采取停尸、移尸甚至聚众打抢等手段讹诈钱财或泄愤报复的一种非法活动。处置这类事件应把握几点:一是要迅速赶赴现场开展调查取证;二是要协助基层组织和有关部门做好死者亲属细致的思想工作;三是要及时勘验尸体、确定死因,并公布死亡真相;四是果断处理尸体,做好善后工作。  相似文献   

9.
肇伟 《公民导刊》2013,(2):46-46
在劳动争议案件中,劳动者一方多处于弱势地位,如何在法律规定范围内最大限度地保护劳动者的利益,本文的主人公以自己的行动和努力,既捍卫了法律的尊严,又最大限度地维护了当事人——下岗职工的权益,彰显了新时代法官的智慧及为民情怀。  相似文献   

10.
死亡赔偿金的性质是《侵权责任法》出台前后探讨比较多的问题之一,"同命不同价"提法的不科学性导致社会拷问法律公平。死亡不是对命价的赔偿,而是对死者有关亲属的财产损害赔偿。我国死亡赔偿金制度在完善上应该确立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综合考虑影响收入状况的各种因素,以及逐步扩大并规范法官的自由裁量权。  相似文献   

11.
智敏 《民主与法制》2008,(21):29-31
一场意外车祸,引发一场死者亲属状告交警未履行法定职责的行政诉讼。而“规范性文件”是否应该成为法院审理行政案件的法定依据,成为双方争议的焦点。  相似文献   

12.
依据英国伦敦市和美国纽约州法律的不同规则,对保险合同和再保险合同案件的不同判决结果可以从案件是否存在真实冲突、明示和默示法律选择、最密切联系原则、政府利益和对弱势一方的保护等几个方面进行思考。结合保险合同、再保险合同的特殊选法规则,对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的限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在合同没有明示的法律选择协议时,依据纽约法,争端的解决主要参考交易地法和与当事人有最密切联系的法律;英国法则主要参考默示选择的法律。  相似文献   

13.
肖文荣 《求索》2013,(1):180-182
休眠公司主要指停止经营活动、丧失营业资格而未严格依照法定程序办理注销登记的处于一种特殊状态的公司。尽管休眠公司在存续期间没有任何重大交易,但是此类公司自公司成立之后到注销登记前都具有公司法人人格,因此域外法律都显示出对休眠公司债权人利益保护的价值趋向。而我国现行立法缺乏对善意休眠公司的司法保护机制,公司解散清算制度也不利于债权人寻求司法救济渠道,另外,我国公司人格否认制度无法遏制股东损害债权人利益趋向。这都导致休眠公司债权人的利益基本上得不到保护。公司债权人作为公司重要利益相关者,公司对利益主体的保护首先应体现在对其债权人利益的保护上,这样才能体现公司法律制度对公司参与人利益的均衡保护。  相似文献   

14.
确定死亡赔偿金的法律性质是研究死亡赔偿相关问题的基础。我国目前立法及司法解释对死亡赔偿金的规定不一,学者之间争论较大。死亡赔偿金应是对死者近亲属因亲人死亡所逸失利益的经济损失赔偿,与精神损害赔偿是并列的赔偿项目。  相似文献   

15.
也论亲属容隐的当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亲属容隐制度在中国和西方法律史上都有悠久的历史。在当下西方法律制度中仍然存在着亲属容隐的空间,而在中国当代法制中,其因被当成落后的封建法律文化而遭致弃绝。亲属容隐可以调节法律与人情之间的冲突,可以增加社会成员之间的信任度,因而在今天的中国法律中,应该对传统的亲属容隐制度的合理因素进行吸纳,从而构建以自由、平等为精神的新型亲属容隐制度。  相似文献   

16.
最近,笔者深入周边地区对城乡居民死亡后的丧葬消费问题进行了专门调查.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在亲属去世之后,很多家属认为,要对得起死者,让死者体面地"走",于是,攀比之风、盲目追求的"白色消费"应运而生,可谓五花八门、表现不一:一是盲目攀比抬高丧葬消费.  相似文献   

17.
"以儿童最大利益为一种首要考虑"是《儿童权利公约》中规定的处理儿童事务的基本原则,据此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确立了儿童利益优先原则。为了保护儿童的性权利,我国刑法对性侵害儿童犯罪作出了专门规定,司法解释从优先保护儿童利益出发,对此类案件的办理还规定了特别程序,最大利益原则在我国儿童性保护法中得到体现。现行保护儿童性权利的法律制度还存在不足,应优先考虑儿童最大利益完善儿童性保护立法,严格执行现有法律制度,建立和落实社会预防和救助制度,最大限度地保护儿童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8.
竞业禁止是在诚实信用的基础上,基于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为维持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而设立的一项禁止性规则。这一规则主要是通过对企业员工劳动权的合理限制来实现对商业秘密保护的目的。但这样一来,商业秘密权利的保护问题就与劳动者劳动权的保护发生了矛盾和冲突。法律在平衡二者的利益关系时,在价值取向上必然是有所损益的,如果竞业禁止行为所保护的利益大于被牺牲的利益时,法律就应当赋予其合法性。反之,竞业禁止行为应认定为无效。  相似文献   

19.
基于婚姻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特殊性,民法总则的民事法律行为效力体系并不对重婚案件中重婚者的欺诈行为产生可撤销的法律效果。保护后婚善意无过失相对人的信赖利益的前提在于遵守一夫一妻制。在民法典编纂的背景下,保护后婚善意无过失相对人利益的路径应是修改婚姻法而非适用民法总则。若一方或双方当事人因信赖法院判决或婚姻登记,不知道且不应当知道后婚存在无效事由,从而构成重婚的,准用离婚的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20.
《政协天地》2008,(8):12-13
一、法律"刚性"与利益协调"柔性"相结合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新视角从社会关系的角度理解和谐社会,在大多数情况下,社会关系的紧张与不和谐往往由强势一方损害弱势一方的利益造成,构建和谐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