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旧的计划经济,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历最为坎坷的,要数国有企业:从前,生产什么,生产多少,盈多少,亏多少,都由国家“包”了,企业领导和职工都不曾发愁;今天,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之间讲公平竞争,不论国有、集体,还是三资、私营,都是一个外部环境,产、供、销权交给企业了,生也好,死也好,无人“包”了。没有活干,没有利润,厂长、经理肯定要发愁。  相似文献   

2.
崔兵  徐彬 《理论月刊》2012,(7):110-113
国有企业职能定位的调整意味着必须将计划经济体制时期政府大量创建的国有企业改革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型企业组织。这就涉及政府、企业和个人利益关系的全面调整,必须对利益受损者提供补偿或者将隐性支出通过货币形式显性化,因而,国有企业必须有足够的实力负担改革成本。国有企业改革在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也产生了包括经济成本、政治成本和社会成本在内的巨大改革成本,成本分摊不合理使得国有企业成为许多社会矛盾的集结点。在改革的攻坚阶段,有必要坚持社会公正原则,合理分摊改革成本,建立利益相关者共同负担的成本分摊机制。  相似文献   

3.
吴刚 《前沿》2007,(2):22-24
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历来是国有企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有企业增强自身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保证。随着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占领市场、加快发展、创造效益成为国有企业工作的中心,必然对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提出新的挑战与问题。本文认为,在新时期做好国有企业党建工作,需要努力提高对搞好新时期国有企业党建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实现“三个转变”,改进国企党建工作;坚定“三个观念”,保障企业党的领导;深化“四个内容”,创新国企党建工作,从而将党建工作融入企业生产、经营工作,更好地谋求企业的协调发展和两个文明建设的双丰收。  相似文献   

4.
我国目前正处在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时期。在这个特定的体制转型时期内,新旧体制交错并存,冲撞激烈。处于体制转型时期的国有企业不能等待万事俱备再下水行舟,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笔者仅就国有企业在体制转型时期应着重把握的几个对策谈一些粗浅认识。一、走出认识与决策的误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搞活国有企业之间不能简单地划等号当前,有一种舆论不容忽视,似乎现代企业制度一建立,困难重重的众多国有企业就可以立马搞好搞活。不少企业的决策者们领悟于这种导  相似文献   

5.
人力资源作为最为稀缺的资源,将成为21世纪竞争的焦点。江苏国有企业与其他经济类型企业相比拥有最多的人才,然而国有企业有计划经济时期所形成的人事管理制度,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需要。本文是江苏省“333工程”人才与发展研究项目的子项目成果,全文近2万字,特摘编供阅研。  相似文献   

6.
国有企业改革是今年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政企不分、产权界定不明、企业包袱沉重等问题是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拦路虎”。尽管一个时期以来经济理论和改革实践对这些问题有较深入的探索,但至今仍然存在着理论上的某种混乱,存在着实践上无法操作的矛盾。政企分开——一个难解开的“扣儿”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就是要有效地实现出资者所有权与企业法人财产权的分离,使国有企业由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政府行政机构附属物,真正  相似文献   

7.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今天,许多国有企业仍不能抹去计划经济的影响。其中,突出表现之一,就是对企业形象认识上的偏差。 企业形象是企业产品、服务、公共关系和经营作风等在社会上所产生的总体印象。它体现了在不同经济体制下企业所扮演的不同角色。在计划经济时期,企业形象观念很淡漠,因为企业与社会之间、企业与顾客之间打交道是通过“政府”做媒介。这就是说,企业并不直接与公众见面。而在市场经济建立的今  相似文献   

8.
1.更新观念。首先,要纠正用原有计划经济的方式搞现代企业制度的观念,如用“一风吹”的方式推进现代企业制度,用行政的办法搞公司化、集团化,人为规定实行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数量,对股份制改造企业的确定,施以过多的人为干预与行政限制等。其次,要纠正一些涉及现有股份制企业内部管理的错误观念,如国家参股企业等于国有企业,国家控股企业等于国有企业的观念;  相似文献   

9.
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产权关系不明晰,企业权责不明、政企不分,国有资产在运营中实际上没有任何利益主体对它负责,出现严重的"道德风险",一些人以权谋私,化公为私,采取多种形式侵占国有资产,导致大量国有资产损失和流失。20世纪90年代,为解决上述国有企业存在的严重问题,理论界提出了各种主张,面对这些国有企业改革主张,时任总理朱镕基提出了一整套以内因为主导的国有企业治理的改革思路。认为,"企业的问题是内因为主。"国有企业改革要从内部治理入手:首先,抓企业领导班子建设,使企业管理者成为真正的企业家;其二,调整企业组织结构,实施企业兼并重组;其三,推进企业技术进步,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其四,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建立企业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也在不断改进和发展,计划经济体制时期,企业是以生产计划指令产品为目的,它的经营管理方式为生产型,后来转变为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国家对企业强调计划指导下的市场调节,企业以生产市场适销对路产品为目的,其经营管理方式就转变为生产经营型;在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后,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强调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原来一元化的产品营销管理模式已明显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现在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又逐步向资本经营型发展。由此可见,我国国有企业先后完成了由产品生产向商品生产、由单一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的转变,人们称为“两次跳跃”;而由生产经营型向资本经营型的转变,则被称为“第三次跳跃”。  相似文献   

11.
<正> 我国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是一种体制创新。国有大中型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独立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也需要一个创新过程。一、唯有创新才是出路“创新”和“摹仿”是两种相反相成的经济发展理论。我国国有企业从计划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四“自”一“独”转化只能是一个创新过程,不可能摹仿。纵观中外,  相似文献   

12.
祖国大陆经济形态已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这对于习惯僵直、平铺计划经济的国有企业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它们要么自己变革,要么被改变。当然,要想企业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站得住、立得稳,需要国有企业的负责人从“山重水复疑无路”中去寻找“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起点,去寻找企业新的突破口,让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平稳过渡。与台湾企业家合资合作,对老国有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是其中的一种方式,这方面已经有些成功的范例。西安华联制皮工业有限公司(简称西安华联)就是之一。  相似文献   

13.
当前,国有企业的经营发展战略,停留在计划经济模式不行,搞大呼隆也不行,要符合企业的实际。企业的情况差别很大,改革开放大潮中变化很快,国有企业的经营发展战略决策难度也很大。本文在对宜昌市数家国有大中型企业调查的基础上,试就企业经营发展战略决策的要点和难点作一分析。 一、影响企业经营战略决策的三个主要方面 经营发展战略决策正确与否,对企业来说是生死攸关的事;决策失误,是最大的失误。市场需求、国家政策导向和企业本身的情况,是影响企业战略决策的三个主要因素。 1.市场需要是企业经营发展战略决策的前提和着眼点 国有企业直接进入市场,从吃“计划饭”,“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到吃“市场饭”,千方百计地推销产品,这是大跨度的变化。没有市场需求,就没有企业的生存、发展;商品卖不出去,摔碎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生产者。企业随时都感受到市场的刺激力和压力,市  相似文献   

14.
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低工资、高就业”机制,造成了国有企业冗员过多,企业负担过重,经济效益下降。这个问题能否解决,很大程度上关系到国有企业改革和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成败。对此,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实行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和再就业工程,形成企业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在党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五大召开之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党的十五大提出了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可以说,国有企业改革的任务更加艰巨,难度更大,深层次需要解决的问题更多了。为此,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的国有企业改革到了“关键时期”和“攻坚阶段”。这是因为:第一,国有企业在走向市场后,碰到了长期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与计划经济并行的短缺经济时代已经过去;第二,国有企业在走向市场后,碰到了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已经形成,也就是说我们的产品大量进入国际市场的同时,…  相似文献   

16.
“一国两制”是邓小平同志的伟大构想,它的提出以及在香港、澳门问题上的成功实践,对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生活各方面乃至世界历史必将和正在产生巨大的影响,具有深远的意义。一、“一国两制”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丰富和发展“一国两制”发展了国家的一般本质理论。国家的本质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实行“一国两制”,国家不仅成为代表和维护中国广大劳动者利益的工具,而且成为港澳台地区非劳动者利益的代表和工具,成为一切爱国者阶层及个人的代表和工具,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代表和工具。这就产生了特殊国家在特殊时期的特殊本质。“一国…  相似文献   

17.
国有企业的改革正处在转换机制的重要阶段,目的在于让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独立的经济单元和竞争主体,提高经济效益。这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问题。一、转制前小型国有企业的现状几十年来,在计划经济的体制下,国有企业在产权制度运行规则、工作习惯和思维方法等方面已形成一套比较固定的模式,也积累了不少“老大难“问题。1、政府行为,即上级主管和职能作用。企业尽管经历了承包经营责任制等一系列改革,企业仍有主管部门,政企职责分开问题仍然是“老大难“问题,企业在人、财、物方面仍没有真正的自主权。2、产权责任不明确。企业利用原有国有资产,在生产经营中盈利,使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增加积累,企业无权支配使用,与经营者的利益没有大的关系。而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亏损甚至资不抵债,经营者也没有责任。  相似文献   

18.
我国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问题及其对策思考陈卫平·张思群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国有企业实行公司制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有益探索已经成为我国企业改革发展的主要模式,以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在国有企业公司化进程中,国家作为国有企业所有者逐...  相似文献   

19.
发挥优势 重在安置 下岗女职工再就业牵线搭桥哈尔滨市妇联哈尔滨市是国家“一五”时期建立起来的老工业基地,也是进入计划经济较早、退出计划经济较晚的城市。近年来,由于企业转换经营机制、调整产业结构、进行三项制度改革,一个突出的问题是下岗女职工增多。我们感...  相似文献   

20.
如果说,企业利益与国家利益和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完全一致的话,那么,企业党组织可以说,它就代表企业利益。可是企业利益与国家利益从来就没有完全一致过。即使是在计划经济时代,也有一个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的问题。今天,在市场经济时代,情况就更不一样了。企业利益有很大一部分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