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本文依据对IT行业8名白领青年的深度访谈资料,采用质的资料分析软件Nvivo7,对白领青年的人际关系及其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做了较为深入的探索性分析.研究发现,白领青年与领导和同事之间的工具性人际关系,从总体上看,处于负面状态.这种负面状态,巨大地消解了他们的主观幸福感;而白领青年与家人和朋友的情感性人际关系,则处于良性状态.这种良性的情感性人际关系,则增添了他们的主观幸福感.文章最后深入地探寻了情感性人际关系对白领青年主观幸福观产生正功能的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2.
在主观幸福感的群体研究中,青年群体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人口统计学变量,人格特质和社会支持等都为青年群体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而青年群体幸福感测量工具的本土化研究仍需要进一步的构想和解释.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符号互动理论,通过半结构式访谈及其资料分析,对近年开始兴起的网购“超级垃圾”的行为及所蕴含的符号意义进行比较深入的探讨.都市青年白领通过网购“超级垃圾”获得期待感、满足感、刺激感和惊喜感,以此来释放工作和生活压力,同时构建群体间认同;缺乏适宜的释压途径是都市青年白领采取这种看似不寻常行为来释放工作和生活压力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正城市青年白领作为青年中一个独特的群体,受社会转型、全球化、市场化、信息化影响最为深刻和直接,他们是社会风尚的引领者、时代的弄潮儿,青年群体中的思想前卫者和超前者。研究城市青年白领的思想状况,一方面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这一群体;另一方面,通过剖析其思想状况以及背后的生成根源,反过来又能够更好地认识这个时代和当前社会,为新时代的青年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北京、广州、昆明、沈阳、西安五所城市随机选取被试1773名,对当前城市青年的主观幸福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和受教育程度对城市青年主观幸福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探讨了城市青年群体主观幸福感的特点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以主观幸福感(Subject Well-Being,以下简称SWB)为研究主题,以青年保安群体为研究对象,借助质性研究方法中的现象学方法为手段,旨在通过了解数名青年保安人员主观幸福感认知状况、自身主观幸福感状态、理想幸福感状态以及影响其主观幸福感体验程度的因素等,揭示出这一群体主观幸福感的本质。本研究一改传统对保安群体进行研究和关注的忽视,以及倾向于从心理学视角以定量研究方法为手段来研究主观幸福感所造成的不足,而以青年保安人员为研究对象,以质性研究方法来对保安人员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力求在研究领域、研究视角、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思路等方面,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7.
企业青年员工工作幸福感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华  李志 《青年探索》2006,77(1):28-30,42
本文采用调查研究方法对青年员工工作幸福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青年员工的工作幸福感较低;不同性别的员工工作幸福感存在差异。影响青年员工工作幸福感的主要因素为人际协调、自我实现、组织认同等因素。  相似文献   

8.
青年白领的思想状况具有婚恋观上的开放包容性、职业观上的务实理性化、阶层地位的认同偏差化以及政治参与的网络化等特点。及时关注城市青年白领的思想状况,了解他们的追求和利益,引导其树立积极正确的价值观念,为其创造公平有序的生活工作环境,使其能够为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是当前社会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9.
形形色色的996工作制现象折射的在职青年超时工作问题,是当前劳动力市场讨论的焦点,厘清在职青年超时工作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其社会心理后果,对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全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分析发现,超过一半的在职青年存在客观加班,四成主观感受到加班,但近三分之一是被迫加班,四成是无偿加班。超时工作在男性、教育程度较低、资源与劳动密集行业、外资合资企业的在职青年群体中最为严重;但知识技术行业、非生产人员、非外资单位中无偿加班比例更大。工会降低了客观加班和自愿加班;签订劳动合同强化主观加班和有偿加班。工作自主性对减少主观加班和强化自愿加班发挥积极作用,工作生活空间一体化"引诱"在职青年自愿延长工作时间。在职青年的加班同样遵循经济效用最大化的原则。超时工作尤其是无偿的、非自愿加班显著降低在职青年的幸福感、获得感(职业获得)、安全感(身心健康安全)。  相似文献   

10.
在全新的时代背景下,城市青年白领的思想状况、价值观念呈现多元化趋势。转型期的时代特点和社会特质,决定了他们思想观念中存在着一些矛盾和纠结,这些矛盾的发生发展展示出城市青年白领群体特有的精神面貌。  相似文献   

11.
胡蓉 《青年探索》2016,(5):25-33
在当下中国社会,住房成为了青年中间阶层在都市生活中面对的主要压力之一,住房既在客观上影响其生活方式,也在主观上影响其生活感受。为了研究住房产权、住房消费、住房条件等住房状况与青年生活幸福感间的关系,特以广州青年中间阶层为研究对象,并通过构建认知取向和情感取向模型,对幸福感内部结构要素进行细致分析,以最终揭示住房对幸福感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发现:从幸福感总体模型来看,住房状况是影响青年中间阶层总体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住房产权对总体幸福感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住房消费压力则会显著降低幸福感,住房条件对幸福感的影响呈现先增后减的曲线关系。从幸福感结构分析模型来看,住房因素对于情感取向幸福感的影响不显著,住房状况主要通过影响青年中间阶层的地位认知来对幸福感产生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关注的是新奢侈主义与中国城市青年白领群体消费之间的契合性.本研究在界定新奢侈主义的基础上,认为新奢侈主义是一种保留了奢侈品消费符号性的大众消费模式,这与一方面期望用符号性消费来彰显自我,另一方面又面临着现实和经济压力的中国青年白领的消费理念形成了一定的契合性,最终形成了青年白领对新奢侈主义趋之若鹜的现象.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不仅改变了青年群体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同时也不断影响着青年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体验。本研究以主观幸福感为分析对象,探讨了互联网使用对青年群体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青年群体的互联网使用行为对其幸福感存在正向影响;同时,这种影响存在社会网络的中介效应。具体而言,互联网使用影响了青年群体的社交网络,能够提高网络资源、改变网络结构;并通过网络中蕴含的网络资源和其中的高地位群体提供社会支持,从而影响他们的幸福感受。  相似文献   

14.
城市发展转型依赖城市青年人才,而城市幸福感是留住青年人才的重要基础。运用CGSS2015数据对城市青年幸福感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具有继承性或经济性的物质性因素对城市青年幸福感影响并不显著,具有情绪性和社会性的精神性因素对城市青年幸福感具有显著影响,而从物质层面转向精神层面的过渡性因素对城市青年幸福感具有特别显著的影响。过渡性影响因素主要通过比较效应和提升效应获得满足感、优势感和成就感,进而显著提升个体幸福感。因此,创造发展机会、提升服务水平、关注身心健康和细化激励机制等措施是城市政府留住青年人才的重要方式选择。  相似文献   

15.
高房价压力下的城市青年心理焦虑及其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房价在给经济基础薄弱的城市青年带来沉重的经济压力的同时,也形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来自住房的焦虑、抑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青年的主观幸福感,甚至引发反社会情绪.对于这些心理问题,城市青年与社会需要进行积极的控制与调适.  相似文献   

16.
IT青年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言] IT行业青年,是伴随改革开放和高新技术发展而形成的一个新型群体。在他们身上,具有与其他青年群体共性的特征,但由于他们置身于高科技领域,网络文化对其影响较深,从而使他们在现实作为和价值追求等方面,具有不同于其他青年群体的显著特点. 为深入研究和把握这些特点,客观、准确地了解和掌握我国IT业青年发展的现实状况,深入研究和分析在我国IT业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IT业青年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追求,全面探究青年对于推动IT业发展的现实和长远作用,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于2000年组织实施了“全国IT业青年发展状况调查”.此次调查根据我国IT业比较集中的特点,兼顾经济发达、次发达和欠发达的地区分布,分别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南京、西安6个城市进行,共调查硬件制造企业、软件开发企业、信.息通讯企业、大型网络公司及其他相关IT企业72家.调查以问卷为主,辅之以资料征集和文献研究。 本文是此次调查后形成的《IT行业青年发展状况调查报告》的部分内容,我们认为,它是正确认识和评价这一新型群体的基本前提.现摘编给读者,以期共享。  相似文献   

17.
陈胜 《青年探索》2005,(4):31-33,49
为了研究主、客观社会分层对青年生活质量的影响方式和强度,本文以广东青年的生活质量调查资料建构三者之间的结构模型,发现客观社会分层对主观社会分层和青年生活质量有着显著影响,主观社会分层对青年生活质量也有显著影响,但主观社会分层的影响强度要高于客观社会分层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基于江苏南京、河北保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教育业、卫生和社会工作、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等五大类行业1028名城市在职青年的调查资料,探讨了青年择偶模式的行业差异。研究发现,青年在择偶时间、择偶途径选择、择偶条件自评、择偶标准、择偶参谋以及择偶地域范围上具有较为显著的行业差异。此外,不同行业间的青年拥挤感差异显著,择偶拥挤感与择偶结果存在一定关联,但从事教育业的青年在强烈的择偶拥挤感之下呈现出"假象"。青年是否存在择偶烦恼与青年所属行业关系不大。新型择偶方式能否取代自主择偶成为主流择偶途径、择偶标准差异与择偶结果的矛盾关系、行业对青年择偶地域范围的影响是否会持续下去等问题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9.
白领相亲作为现代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其“弱关系”的运用实践挑战了中国社会网络研究普遍认同的“强关系”理论假设,反映出当前青年择偶条件与机制的深刻变迁。在描述与分析白领相亲的择偶条件目标定位精准化、择偶对象多元化、择偶空间加大等现代社会基础后,提出白领相亲中“强关系”无效,转而运用“弱关系”的实质,从而提出白领相亲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以北京、上海、天津三个超大城市为例,从“城市促进青年发展”的角度出发,围绕青年特点和发展需求,构建了包括发展基础、宜业、宜居、宜育、宜乐5个维度44个具体方面的城市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计算城市发展综合指数得分。将2010—2018年CGSS微观数据与城市发展综合指数数据匹配,探究青年幸福感总体情况及变化趋势,测算城市发展的主观福利效应。研究发现:城市青年幸福感呈不断提升趋势,城市综合发展水平与青年幸福感显著正相关,城市综合发展水平对不同阶层青年群体幸福感影响程度存在差异。为促进青年高质量发展并进一步提升其在城市生活的幸福感,应着力凸显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做好普惠型青年发展服务,聚焦青年迫切需求,在推动城市发展中提升青年生活品质,建立健全青年发展型城市动态监测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