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民事诉讼法已于2013年正式实施,我国的民事诉讼保全机制形成了财产保全和行为保全并立的格局。本文拟通过探究行为保全的要件、审查标准等内容,以期为实务操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证据保全是一项保护特定案件当事人证据收集权和证据提出权的核心诉讼制度,关系到当事人程序权利和实体权益的实现。2013年1月1日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新《民事诉讼法》)对证据保全制度作了很大的修改。下面笔者就此次新《民事诉讼法》浅谈对证据保全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3.
《民事诉讼法》第九章规定了财产保全制度,包括诉前财产保全和诉中财产保全两种。同时,《民事诉讼法》第96规定:"因申请有错误的,申请人应当赔偿被申请人因财产保全所遭受的损失。"在此,笔者谈谈对因财产保全而引起的损害赔偿问题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雷少华 《法制博览》2013,(3):204+182
民事证据保全是大陆法系国家一项重要的诉讼制度,其中最为成熟完备的代表当属德国、日本及我国的台湾地区。我国民事诉讼有关证据保全的立法长期处于落后的状况,严重影响了其所具有的功能的发挥,2013年1月1日起实施的新民事诉讼法中对证据保全做出了较大改动,不仅明确规定了诉前证据保全,还为证据保全提供了具体的操作性规范。  相似文献   

5.
宋玉才 《法制博览》2023,(24):82-84
采用过错责任原则对申请诉讼财产保全错误进行认定的过程中,需结合诉讼保全制度及功能,从申请保全必要相关性、诉权保障、程序利益合理分配以及司法审查前端管理的影响出发,以更好地衡平各方利益及提高司法公信力。  相似文献   

6.
李嘉 《法制博览》2023,(21):100-102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日益提升,且我国法律制度也逐渐得到完善,更好保护了人民群众的各项权益。在当下的法治社会中,保全证据公证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由此我们更应该关注在保全证据公证中存在的侵权法律问题,以此保护我们自身权益,保证证据的法律作用。本文主要从保全证据概念和条件入手,论述了保全证据公证的方法和作用,分析了保全证据公证需注意的问题以及保全证据公证中避免发生法律侵权问题的策略,希望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7.
张宣斌 《工会博览》2010,(5):237-237
债权人代位权制度作为合同法所确立的一项债权保全措施,对于保护债权人权益具有重要作用,是我国民事法律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本文通过对我国债权人代位权制度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拟就对完善我国债权人代位权制度作出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8.
李茜 《法制博览》2013,(10):274
民事保全制度是保障权利人进行民事诉讼并且保障诉讼结果能够实现的一种制度。义务人可能非法隐匿或者处分其责任财产,或者责任财产因腐烂变质而减少或丧失价值,这可能导致在强制执行时权利人权利的无法实现,而使诉讼结果落空。  相似文献   

9.
随着全面依法治国的持续深入,法治政府建设的持续推进,唤醒国民法治意识的同时,随之而来的是对于行政执法行为的程序性规范、实体性要求越来越高,对于行政执法而言,作为代表社会公信力的公证力量引入当前执法活动规范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目前实践操作中,更多是将保全证据公证引入行政执法事务当中,例如市场监管局对于伪劣产品的证据保全,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对于违章建筑拆除的拆除现场保全,政府进行拆迁征收行为时对拆迁文书的公证送达等等。公证参与行政执法活动,有助于规范行政活动,预防行政纠纷的产生,助推法治政府建设。广东省司法厅于2019年率先颁布《关于开展公证参与行政执法事务的指导意见》,开创了规范明确公证参与行政执法的先例,但是当前来看公证参与行政执法活动的规范文件却少之又少,规范内容粗枝大叶,无可操作性。缺乏规范指引的公证参与行政执法显然是无根之木、空中楼阁,所以本文旨在讨论公证参与行政执法的规范与指引,以求明确公证参与模式。  相似文献   

10.
代位权诉讼在我国大陆民商事诉讼中属于新生事物,由于立法实践经验的缺乏使代位权的行使出现许多问题。其立法目的是为了解决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大量孳生的三角债以及债务人逃废债问题。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代位权制度还存在许多问题。因此只有完善代位权制度才能真正发挥债的保全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