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多数城市现有的建设用地都已经无法满足其城市化发展的要求,亟待集体土地填补空缺,这给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在我国最终确立提供了机会。现行法律、法规规定,城市的建设必须使用国有土地。这一方面使珍贵的土地资源被浪费,并且阻碍了城市化的推进,对经济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另一方面,法律对其作了诸多限制,但是由于巨大利益和需求的吸引,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交易早已隐性存在,却因为法律的不完备,给城市发展带来了很多的隐患。本文着眼于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存在的现状,并对其进行分析,以期对我集体土地流转改革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唐昊 《南风窗》2013,(26):12-12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中有两处直接涉及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一是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准许农村集体经营性用地入市;二是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基础上,赋予农民对承包地的流转权能。针对土地改革究竟应该在现有的国家和集体所有制基础上单纯地改革经营权、使用权等附加权利,还是直接改变土地的所有权性质,也随之引发了更大的争论。  相似文献   

3.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越来越成为节约集约用地、保护耕地的一种有效途径。但目前的土地管理法律制度严重制约了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使集体建设用地不能合理有效利用,集体土地交易市场混乱,建立健全和完善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自由制度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4.
王丹 《法制博览》2015,(8):41-42
农村建设用地的流转作为农村土地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农村土地问题的焦点,关系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本文以农村建设用地流转为研究视角,分析了农村建设用地流转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并提出完善农村建设用地流转法律保障制度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经济的日渐发展,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农村的房屋流转日益增多,由此而引发的房屋买卖纠纷逐年增加。而且买卖主体的范围也不再局限于同一集体经济组织之内,跨村、乡镇的买卖,甚至城市居民购买农村房屋的行为也屡见不鲜。由于现有房屋买卖的法律法规比较杂乱,难以理解和把握。农村房屋买卖合同的法律适用问题涉及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法律难题,是目前司法实践的热点、难点,相关物权理论的研究争论很大,《物权法》草案中曾对农村房屋转让作出过详细规定,但正式通过的法律文本中却因有争议删去了相关条款,导致目前农村房屋转让仍然缺少具有可操作性的法律依据。为了减少对涉及农村房屋买卖合同效力认定问题的争议,更好地维护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本文试从法律应用层面上提出解决农村房屋买卖法律适用问题的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6.
农村集体林地流转作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面临着林地权属不清晰、流转合同不规范和流转程序不合法等方面所潜在的各种矛盾日益激活和凸显局面,对农村的社会安全提出了崭新的历史性考验。针对现存的问题,从法学理论和实践出发,试图从完善林地流转的法律法规、规范集体林地流转合同以及加强流转后法律监督方面来解决,以期为我国林权改革的顺利进行提供裨益。  相似文献   

7.
林亦梵 《法制博览》2022,(6):139-141
住房反向抵押作为养老领域的新探索引入我国多年,在解决养老问题方面始终未有显著效果.根据我国老龄化的社会状况和人均住房拥有率情况分析,住房反向抵押在我国具有推行开展的可能性.但首先需要解决其在我国遇到的法律障碍,从"禁止流押"、住宅建设使用权期限、宅基地使用权流转限制等问题出发,提出相应的法律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8.
小禾 《南风窗》2007,(21):19-19
10月中旬,国土资源部公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规定》(39号令),明确规定工业用地必须通过招拍挂公开方式出让,而建设用地使用权证书则必须在完全付清土地款的情况下才能获得,不得进行按比例分期发放。  相似文献   

9.
刘楚才 《法制博览》2014,(1):144+138
无论是《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31条,还是《担保法》第36条,抑或是《物权法》第182条、第183条,都明确规定"房随地走、地随房走"的双向统一原则。在房地一致原则之下,建筑物与建设用地使用权应当一并抵押,但房地分别抵押不能仅因违反这一原则而被认定无效。因为房地分别抵押时,各抵押权人就其设定抵押权的财产享有抵押权,就其未设定抵押权的财产不享有法定抵押权。抵押权人在实现抵押权时,可依据《物权法》第146、147条的规定,将建筑物与建设用地使用权一并变价,但仅就其享有抵押权的抵押财产所占变价款中的比例优先受偿。  相似文献   

10.
限制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已不能适应现行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因此,我们应与时俱进,改变原有观念,完善现行法制,解禁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要从立法上对其流转的顺利进行加以引导,从制度上加以保障,从措施上循序渐进地予以实施,逐步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从根本上确保农民享受改革开放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