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阿峻 《工会博览》2010,(18):28-30
他曾以农民工的身份、以高中毕业的第一学历,在38岁考上硕士研究生,轰动了河南省乃至全国。然而,2009年他硕士毕业之后,他的生活和工作又回到了原点——再次回到曾经打工的高校做起管理员。对于他来说,知识并没有改变命运。尴尬就业路的背后,是经营人生的失败,抑或当今教育的就业之殇?  相似文献   

2.
近十年以来,随着深化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和社会用人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围绕着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我国逐步建立了市场引导、政府调控、学校推荐等保障体系,在高校毕业生的充分就业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目前依然存在教育机构培养目标不明确、大学生创业能力弱等问题.本文聚焦大学生创业的热点问题,从职业管理的领域提出新的分析框架,探讨解决大学生创业问题的症结与对策,以期深化大学生就业与创业管理的改革.  相似文献   

3.
正近日,支持劳动者就业创业的就业补贴类政策清单出炉,符合条件的劳动者可向当地人社部门提出申请。职业培训补贴补贴对象:贫困家庭子女、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者、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参加就业创  相似文献   

4.
正这两年新流行一个词汇,叫做"错峰就业"。它指的是大学毕业生在求职高峰时,主动选择短时间游学、实习、创业考察或志愿服务,推迟个人就业,以寻找更合适的就业岗位,更加从容、自主地设计自己的职业规划和人生道路。您对这种错峰就业有什么看法呢?  相似文献   

5.
安健 《法制博览》2023,(18):127-129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就业形式的灵活多样,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因就业协议发生纠纷争议日益增多,因其法律属性不明导致司法实践中适用法律规范不同。与此同时,如若不能将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纳入劳动合同管理,作为特殊群体和弱势群体的高校毕业生因就业协议发生争议会失去一种合法、便捷的权利救济的途径和机会。本文在归纳整理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法律属性学说争议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认为应该将毕业生就业协议认定为劳动合同,适用劳动法律规范,以期有效保护大学生合法就业权益。  相似文献   

6.
张倩 《法制博览》2023,(23):163-165
随着近年来高校的扩招、在校生人数增加、毕业生就业的期望值不断提高等因素的影响,大学应届毕业生要想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越来越困难。同时,因就业市场管理规则不完善、行业法律体系不够健全、人才供需比例失衡以及大学毕业生自身维权意识薄弱等原因,大学毕业生的合法就业权益屡屡受到侵犯所引起的法律问题越来越被社会广泛关注。虽然我国《劳动法》《就业促进法》对劳动权作出了一定的保护性规定,但大学生就业权区别于劳动权,法律并没有对这一群体作出特殊规定,尽管国家实施了一些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优惠政策和保障制度,但仍存在着很大缺陷,因此,国家应在立法、司法、行政执法等方面对大学生就业权益作出特殊的保护。  相似文献   

7.
杨敏 《工会博览》2008,(11):110-110
大学生企业内就业状况,反映了高校毕业生的职业适应状况,及以往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为高校就业指导和职业发展教育的发展提供有意义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现象近些年尤为突出,特别是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他们能否顺利就业,关系到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更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工会博览》2013,(31):31-32
今年是全国高校毕业生面临就业人数最多的一年。北京市各级工会高度重视困难职工家庭子女的就业工作,按照全国总工会《关于深入开展“阳光就业行动”、做好困难职工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和北京市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文件的实施意见》要求,  相似文献   

10.
王惠萍 《工会博览》2011,(5):311-311
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解决当前就业问题,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举措,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近年来,青海省海东地区积极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在全区农村工作中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尤其是大学生村官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从三个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