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研平 《世纪桥》2005,(7):12-14
今年6月13日,是陈云同志诞辰100周年。陈云的一生,为党的发展壮大、为新中国的诞生,建立了卓越功勋。建国后,他长期主管经济工作,为新中国的建设、发展和改革开放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运筹帷幄,殚精竭虑。他坚持原则、胸怀全局、廉洁奉公、一心为民。同时。生活中的他,又乐于助人、关心同志,被大家亲切地成为“红色大管家”。  相似文献   

2.
陈云同志是我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长期担任中央组织部长。在工作实践中,他极其重视党的建设,认真探索党建理论,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关心支部建设,重视党风廉政建设,积极推动我党的“伟大的工程”。认真学习和深刻领悟陈云同志的党建思想,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践“s-+4~ 表”重要思想,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极具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纪念陈云同志百年诞辰,2005年4月26日至28日,中共中央党史研究第二研究部、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科研部、陈云故居暨青浦革命历史纪念馆在上海联合召开“陈云生平与建设社会主义思想”研讨会。出席研讨会的有来自北京、上海、天津、吉林、安徽等地的60多名专家、学者,陈云同志夫人于若木及其子女,以及上海市领导、中央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驻上海督导组成员等出席研讨会。与会者围绕陈云生平和经济建设思想、党的建设思想、干部队伍建设以及陈云思想风范、人格力量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陈云在建国后领导经济工作…  相似文献   

4.
陈云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并以其独特的经济才干而著称于党内。新中国成立后, 毛泽东对陈云的理财能力极为称道,多次赋予他统帅全国财政经济的重任。陈云以其实事求是的态度、扎实的工作,成为毛泽东的得力助手。可是,由于他们在社会主义建设速度和“包产到户”等问题上出现了严重的分歧,进而使陈云被错误地认为是思想“右倾”、“保守”而受到长时间的排斥和冷遇。综观两个伟人之间的交往,从一个侧面折射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的历史。  相似文献   

5.
《中共党史研究》编辑部: 我看了你们《中共党史研究》今年第三期发表了我的“关于向忠发叛变的问题”证明材料,认为还要作一点说明。由于陈云同志很关心这件事,所以,在我把报告送中央以前先送陈云同志审核,在他看后,由陈云同志处注:“这件事,陈云同志说:向忠发确实叛变了,邓颖超同志讲的意见是对的。”因为,他当时在上海,知道事实经  相似文献   

6.
陈云是中国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他长期领导国家的经济建设,留下了十分丰富的经济工作经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经济思想。这些经济思想彰显出三大特色,认真研究和深入分析陈云经济思想的三大特色,对于当前的经济建设.尤其是编制“十二五”规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无论任职东北,还是主政中财委,陈云都心系交通事业。为解放战争取得胜利,他擘划交通大计。支援前线。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他强调“运输是全国经济的杠杆”,主张利用兵工筑路和组织运输网等方式解决交通难题。他关心西南、西北地区的铁路建设,把发展交通与巩固国防及改善民生相联系。在修筑交通工程时,他坚持从实际出发,强调计划,注重质量,...  相似文献   

8.
毛胜 《湘潮》2018,(12):10-13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征程中,毛泽东与陈云共事、交往40多年。毛泽东把陈云看成自己难得的战友,称赞他是个好人,也是个能人,比较公道、能干、稳当,看问题有眼光,多次号召大家向他学习。特别是在财政经济工作中,毛泽东非常倚重陈云,在延安时期、新中国筹备和成立初期、“大跃进”运动遇挫后3次点将陈云。  相似文献   

9.
最近,陈云同志在总结我国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时指出:搞经济建设必须清醒地认识国情。他说:“我们是十亿人口、八亿农民的国家,我们是在这样一个国家中进行建设。”“我们必须认识这一点,看到这种困难。现在真正清醒认识到这一点的人还不很多。”陈云同志的这一经济思想,既尖锐地指出了我国经济建设多次跌交子、长期犯“左”的错误  相似文献   

10.
问题解答     
问:陈云同志的经济思想具有哪些特点? 答:陈云同志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经济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对一系列重大问题提出了创造性的意见。《陈云同志文稿选编》是我们党领导经济建设经验的集中概括和总结,是一本重要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著作,具有极其鲜明的思想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实”。陈云同志认为,搞经济建设不能凭主观愿望,不能靠书本,根本的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即“不唯上,不唯书,要唯实”。“实”首先是要搞清我国国情,“实”就是要坚持实践第一,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实”就是要鼓实劲,讲究实效,凡是经过实践检验证明是正确的决策、方针,陈云同志总是坚持不懈地加以维护;凡是经过实践检验证明是错误的或不完善的,他总是努力加以纠正,或根据新情况,总结新经验,不断加以完善提高。一切经济工作都要扎扎实实,讲求经济效果,是陈云同志的一贯主张。  相似文献   

11.
陈云在“大跃进”运动中为减轻国民经济损失所做的努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云在“大跃进”运动中为减轻国民经济损失所做的努力○蒋永青1958年7月7日,陈云视察武汉钢铁公司1958年春,我国在经济建设方面开展了“大跃进”运动。当时的陈云,已因“反冒进”而受到严厉的批评,他的中央财经小组组长的职务也名存实亡,此后更被任命为中...  相似文献   

12.
建设规模要和国力相适应──陈云对“一五”建设经验教训的总结及意义余钟波陈云参加主持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一开始就提出了如何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做好计划工作的问题。对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他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反对不顾现实条件的急于求成的错误倾向。当第一...  相似文献   

13.
1956年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交织着冒进与反冒进的矛盾斗争。陈云在反冒进中参与、主持了许多重要决策,并进一步总结经验教训,提出了“建设规模要和国力相适应”的论断。反冒进既对此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走向,同时也对陈云的个人政治生涯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霞飞 《党史博览》2005,(6):4-10
毛泽东与陈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中相识、相知,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虽然毛泽东对陈云有过误解,但当误解消除之后,他仍然十分信任、赏识陈云,他称赞陈云时简明扼要地用了一个字:“能。”陈云评价毛泽东则用了含义很深的一句话:“他在我国历史上树立了前所未有的丰功伟绩。”陈云:“朱毛非但是人才,而且为不可多得之天才。”1933年1月,28岁的陈云同博古一道,在几名中央特科人员的秘密护送下,乘一条货船,由上海出发到达广东汕头,又乘火车至潮州,再乘火轮至大埔,从那里走了很远的山路,到达中央苏区。陈云进入中央苏区后,满眼是新的景象,内心…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运筹中 ,周恩来和陈云是一对好搭档。周恩来充分信任陈云 ,对陈云提出的一些重大经济主张和重要经济观点 ,总是予以全力支持。周恩来经济思想与陈云经济思想之间有许多的共同点 ,但由于工作分工不同 ,个人经历不同 ,思考问题的着眼点和侧重点不同 ,两人的经济思想也有着一定的区别。  相似文献   

16.
1937年至1944年,陈云在延安担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在这段时期里,陈云从当时革命形势和党内实际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多方面总结了我们党开展组织工作和干部工作的经验教训,深入浅出地阐明了党的建设,特别是干部队伍建设的方针政策,提出了许多正确的思想理论观点。一、陈云科学地论述了党的干部在党的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阐明了党的干部的本质特征。他说:“干部队伍建设是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二、陈云科学地论述了党的干部政策,就是“用人之道”,并把它简明扼要地概括为了解人,气量大,用得好,爱护人。陈云在延安时期的干部队伍建设思想,不仅在实践上为巩固党、发展党和夺取革命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而且在理论上丰富了毛泽东建党思想,对在新世纪新阶段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我们党内,陈云同志曾经长期领导党的建设工作,对如何加强党员队伍建设进行过深入研究,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如何搞好党员队伍建设的问题。他认为:“在党的建设中党员的意义和作用这一问题,占有头等重要的位置。”(《陈云文选》第1卷第129-130页) “提高共产党员的素质,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是党的建设上的一个根本问题。”(《陈云论党的建设》第291页,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在陈云同志诞辰95周年之际,重温他关于党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思想,对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的要求、面向新世纪全面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陈云决策思想的认识论基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云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和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在领导经济建设和国家几次重大经济决策中体现出卓越的领导才能。陈云的许多重大决策被历史证明是正确的,其主要原因在于他的决策思想是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为基础的。陈云决策思想的认识论基础体现在坚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和实践论,坚持认识运动过程的辩证法,坚持客观真理和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统一。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纪念陈云同志,就要学习他实事求是的精神。对实事求是,陈云同志践行了一生。”这是一个十分重要而中肯的评价。陈云长期担任党和国家重要领导职务,对党的历史非常熟悉,也十分关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他坚持实事求是原则,提议或推动许多重大历史遗留问题的审查和解决。  相似文献   

20.
从1958年“大跃进”到1960年开始的国民经济调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个重要而特殊的发展时期。身为党中央副主席的陈云,在这一时期对国家经济建设等重大决策,提出了许多正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