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印度尼西亚的华侨商业是印尼华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上,华侨很早即在印尼爪哇各地从事商业贸易活动。十九世纪中叶,特别是1870年荷印殖民政府被迫废除“强迫种植制”,实行“自由竞争”的新殖民经济政策以后,华侨商业(包括零售业,仲介商和批发商)在前此阶段经营发展基础上,逐步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它对促进当地民族及华侨的工农业生产发展,物资的交流,提供人民生活的便利等方面都起过  相似文献   

2.
历史上东南亚华侨经济向以商业为主。而华侨商业,又以小商贩著称。其人数之多,分布之广,影响之巨,是任何别的经济部门所不能比拟的。本文通过东南亚近代(十七世纪初至二十世纪初)华侨小商贩的发展变化过程,分析华侨经营小商业者众多的原因、经营类型及活动领域,考察他们的经济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3.
建设和发展华侨华人历史地理研究有利于促进华侨华人学科的完善,拓展历史地理学的研究领域,对推动当今华侨华人问题的解决也有重要现实意义。华侨华人历史地理研究是一门交叉学科,其学科属性是探索历史时期与华侨华人相关的地理现象的演变及两者间的相互影响,并进而探索演变和影响的规律的学科;华侨华人历史地理的研究对象是历史时期与华侨华人相关的地理现象的演变;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华侨华人历史地理理论和方法研究,侨乡历史地理,移民历史地理,海外华侨华人历史人文地理、社会地理,华侨华人历史自然地理等;研究方法主要是历史文献法、实地考察法、新技术手段及其他相关学科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福建省华侨历史学会成立大会暨省第四次东南亚学会学术讨论会于2月21日至25日在厦门大学召开。来自省内外近七十个单位的一百三十多名代表,对华侨史和华侨现状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现在将讨论中的若干问题和各方面的看法,加以综合整理,供进一步讨论时参考。一、关于华侨、华人和华裔的涵义问题(1)关于华侨的涵义,有三种不同的看法:一种意见认为“凡侨居国外,从事职业的中国人及其子女,侨居时间在一年以上,其生活费用依靠在侨居地从事各种工作而获得的,都是华侨”。一种意见认为“华侨是由中国本土移居到国外去谋生或从事经济活动而定居的中国移民及其在外生长的后代,而与祖国尚有经济上或其他联系而又保留中国国籍的人们总称”。另一种意见认为,华侨“是指移居国外而仍保持有中华民族特征和中国国籍的人,这一类人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身份”。这三种看法分别强调了  相似文献   

5.
荷属东印度的华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荷兰经营东印度与华侨中国和荷属东印度的关系,早在西晋僧法显时代(414年),耶婆提(爪哇)和广州之间,就已有了商人的往来.历经五代、唐、宋、元直到明朝,由于郑和远征的结果,在以后一百六十年间,爪哇完全成为中国的朝贡国.所以当1595年荷兰侵略魔爪伸入爪哇和苏门答腊时,中国人早已掌握了爪哇的经济实权,特别是他们以万丹(Banda)、北加浪岸(Pekalongan)、杜板(Toeban)为中心,从事商品贩卖、种植胡椒和水稻以及制糖等等,已经十分富裕.因此,当1602年设立荷兰东印度公司、1619年总督昆(Jan Pieterszoon Coen)在雅加达(Jacatra)的废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新加坡和爪哇的鸦片包税制为研究个案,比较分析了19世纪东南亚华侨鸦片包税制度中马来亚模式与爪哇模式的不同特点及其走向消亡过程的不同。笔者希望能以此管窥东南亚鸦片包税制度的全貌。  相似文献   

7.
海外华侨华人在中国大陆投资历史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海外华侨参与中国经济建设的历史并不算短。自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华侨曾在中国从事资本主义企业的投资,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文利用原有的调查资料,拟就近代华侨在中国大陆的投资历史先作扼要的回顾,并就当前海外华侨华人在中国大陆投资的现状,进行较详细的分析,最后对九十年代海外华侨华人在中国大陆  相似文献   

8.
沈燕清 《南洋问题研究》2006,33(4):71-76,87
鸦片税收专卖承包制一度被认为是华侨剥削印尼人民的罪证,19世纪末爪哇社会出现反鸦片风潮,殖民政府借机以鸦片公营专卖局取代了鸦片税收专卖承包制。本文作者指出,以公营代替私营,殖民者的最终目的在于从华侨手中夺过经济大权以获取更高的利润,华侨始终不过是荷兰殖民统治的工具。  相似文献   

9.
世界近代华侨教育起源于日本,这与当时中国国内外的形势,日本华侨社会状况紧密相关。本文探讨了19世纪初20世纪末日本近代华侨教育的历史起源,分析了该时期日本近代华侨教育形成的历史背景,并阐述了该时期日本近代华侨教育形成的历史特点。  相似文献   

10.
印度尼西亚是东南亚地区华人数量最多的国家,由于历史原因,华人在印尼大多从商。本文以印尼官方公布的数据和部分权威统计资料为主要依据,对印尼华人和华商资本数量进行推估,指出印尼华人约达1000万,华商资本达1638亿美元。自1980年印尼政府放宽华侨入籍条件后,绝大部分印尼华侨通过入籍成为印尼公民,而华侨经济也自然演变为华人经济,成为印尼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印尼华商资本仍面临诸多困境,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1.
南洋研究院的华侨华人研究体现了多学科、兼顾历史与现状、教学相长的特色。除了经济、历史、政治学(国际关系)等主要学科外,南洋院师生越来越多地借重民族学、宗教学、金融学、人口学、语言学、管理学、图书及版本学等学科理论与方法研究华侨华人。在侧重华侨华人现状研究时,仍继续关注华人史研究。在相关学位课程带动下,硕博生的学位论文研究日益成为南洋院华侨华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总体而言,南洋院的华侨华人研究仍呈现创新能力弱、文献单薄、低水平重复等问题,这既是国内文科重量化考核导向的结果,也与研究人员浮躁的学术态度相关。  相似文献   

12.
正本刊向中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专为中小学生3D技术必修课程的北科光大"巧客馆",分别赠送2004至2015年合订本各1套。并于今年继续向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中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北京市华侨服务中心等机构赠送合订本。除此之外,本刊编辑向北京市华侨服务中心京侨书馆捐赠图书350册,用以支持北京市华侨服务中心开展首都侨界群众图书阅览活动。向"巧克馆"捐赠图书57册。  相似文献   

13.
(一)林绍良企业集团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由华侨资本演变为华人资本的过程。五十年代以前,其资本及企业仍从属于外侨经济的范畴。五十年代以后,由于林绍良已选择参加了印尼国籍,故其资本及企业已由华侨资本(企业)演变为当地华人(华族)资本(企业),即从外侨经济资本演变为当地民族经济资本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林绍良是以一位印尼共和国公民,印尼民族企业家的身份和观念形态从事其经济企业活动的。它表现在:  相似文献   

14.
近半个世纪以来,在侨史研究领域,国内外的研究成果不断问世,其中不乏有见地之作;但是有关华侨、华人经济史的研究却犹如凤毛麟角,可以说至今为止这一课题的研究仍是华侨史研究中最为落后的领域之一,而从国内来看,这一领域的系统研究更是基本上处于处女地状态。为了提高国内的华侨史研究水平,很有必要呼吁加强这一领域的研究。这是因为: 第一、恩格斯说:“唯物史观是以一定历史时期的物质经济生活条件来说明一切历史事变和观念、一切政治、哲学和宗教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537  相似文献   

15.
抛弃优越的生活条件,将私产无私奉献给国家,义无反顾地走上一条坎坷的、漫长的革命道路。他,就是海内外著名的爱国老归侨83岁的张楚琨先生。 楚老的一生是和中国历史和华侨历史分不开的。他在新加坡念小学和中学,大学毕业于上海。1931年,他从事抗日救国工作,参加上海反帝大同盟。1937年他在新加坡《南洋商  相似文献   

16.
华侨有爱国爱乡的光荣传统。在旧中国,福建华侨不但在政治上支援和参加了祖国的革命斗争,在经济上,他们在各地从事工业、农业、矿业、交通业、商业、金融业、服务业以及房地产业的资本主义企业的投资和建设,对福建资本主义的兴起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了一定作用。(一)根据调查,近代福建华侨投资是从1871年开始的,截至解放前夕的七十多年中,投资的企业大小达四千家,投资金额总数为一亿四千万元(人民币)其中投资福建的交  相似文献   

17.
二次大战结束以来,越南局势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越南南方华侨、华人经济也发生了巨大演变,其演变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1945——1953年,南越华侨的经济活动以商业中的零售业为主,由于经营的行业广,数量多,对活跃越南市场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四) 革命活动的成功一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如果没有华侨的支持,近代中国的历史可能就会另一样。因此革命号召力如何是华侨大规模捲入辛亥革命的关键问题。革命派在争取华侨支持方面取得成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革命派要获得华侨支持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华侨对革命思想不是格格不入就是冷漠置之。在革命前,华侨一般都持保守的观点。普遍崇尚孝悌、贞  相似文献   

19.
黄素芳 《东南亚》2007,(1):58-64
腾冲地处祖国西南边疆,与缅甸毗连,是古代西南丝绸之路的重镇。这里商业繁盛,文化发达,人才辈出,是著名的侨乡。据1988年的统计,华侨有23854人,华人12916人。①研究腾冲华侨对于华侨华人研究和中国与东南亚关系研究都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对腾冲人移居缅甸和泰国的历史和原因做初步的考察。一、清代以前腾冲人出国的历史考察腾冲人出国到东南亚的历史同云南与东南亚的交往密不可分。云南与缅甸的交往可以追溯到汉王朝。汉在云南开辟“博南道”,在今保山设立永昌郡,保山最西的腾冲与缅甸山水相连,是西南出国的必经门户,因此历史上与缅甸交往…  相似文献   

20.
战后,由于国际政治经济局势的改变,海外许多华侨纷纷从原来的侨居地迁出,再次进行移民。战后大量华侨的再移民,使世界华侨人口发生了地区性的变迁,在国际上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这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社会现象。本文试图从宏观方面对这一现象进行一些论述和探讨。 (一)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由于历史上的各种原因,许多中国人被迫离开祖国,移民到海外一些国家,在这些国家繁衍和发展。可是,战后,一些国家的华侨又纷纷通过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