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洁 《前沿》2012,(20):129-130
本文通过使用系统功能语言学中主位系统理论分析奥斯汀的作品《傲慢与偏见》中柯林斯的话语,诠释出主位结构体现了语篇功能、主位结构和语境的双向预测以及主位结构可以指导读者剖析柯林斯这个人物的心理.  相似文献   

2.
元话语的识别应采用"显性"和"隐性"相结合的标准,语法元话语就是在此基础上识别出来的元话语的重要成员之一。语法元话语分为语篇语法元话语、人际语法元话语和语篇/人际多功能语法元话语。在目的导向的对话性元话语理论基础上,三类语法元话语在立法语篇中得到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分别从语气系统和情态系统这两个方面分析书店常见公示语的人际功能,揭示书店公示语的人际意义特点,尝试为公示语的研究提供新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4.
姚克勤 《前沿》2010,(10):165-167
Hyland和Tse把元话语分为引导式和互动式两类,"引导式"元话语指的是篇章中表现出来的某些特征,是显性的语篇手段,标示话语的组织结构,把命题信息组成一个令人信服的连贯整体。本文在解释元话语及其语篇功能的基础上,从上下文之间的、段落与段落之间的逻辑—语义关系两方面探讨了"引导式"元话语的语篇构建功能,认为运用"引导式"元话语的语篇功能分析语篇的语篇构建机制,能有效地帮助读者理解作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郑庆君 《求索》2008,(10):191-193
“叙述+评描”体裁是李白“月亮”绝句的语篇特点,这从语域特征的分析上得到了进一步印证。从“语场”看,李白月亮绝句全是叙述或描写“月夜”中,诗人的所见所感或所经历之事,将月色拟人化,让月亮去“经历”或“参与”人的行为活动是李白月亮绝句在语场上的一大特色。从语旨看,描叙不同的人际对象,有不同的表达形式,体现不同的人际意义与功能。而崇尚自然通俗、不拘形式,大胆体现自我则是李白绝句在语式上的重要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6.
语用预设的语篇功能体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往的预设研究是在句子的层面上进行的,本文试图从语篇的角度探讨预设在超句结构中的功能。笔者认为,作为一种语用现象,预设与语篇信息流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语篇的层面上对预设进行研究不但可以揭示预设在超句结构中的运作机制,而且可以阐释语篇组织的特征和语篇的连贯性。  相似文献   

7.
语篇系统分析法:文化定势的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崛起的交互社会语言学对跨文化交际的本质和内容提出了独特的见解。认为跨文化交际实际上是人际交际 ,人际交际通过语篇系统得到实现。实利主义语篇系统在西方各类公司中普遍使用 ,这类语篇系统的意识形态、社会化、语篇形式和面子系统的研究可揭示出被认可的语篇之间的差异 ,而不是文化之间的差异。语篇系统分析法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探讨跨文化交际 ,从而帮助人们突破文化定势带来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被动句研究通常局限于句法平面,而忽视了其语篇层面。本文试以语用为视角,在语篇层面上探讨被动句的语篇功能。被动句属于有标志句,并可分为强制性被动和非强制性被动。作为信息重组的一种语用手段,非强制性被动在语篇建构中具有如下语篇功能:促使信息均匀分布、实现语篇的衔接和连贯、保持句式结构平衡、信息焦点凸显、信息焦点对比、话题导入、语势层进。这些语篇功能共同作用于语篇建构,从而确保语篇上下衔接、前后连贯,成为统一连贯的语义整体,以便恰当地传达交际者的语用意图。因而,对句式进行符合语用意图的安排可以被看成是形成句子、选择句式的重要语用理据。  相似文献   

9.
熊岭 《求索》2012,(2):220-221,201
现代语言哲学奠基人维特根斯坦认为,语句必须合乎逻辑语法而且其中的名字必须有指称,语句才会有意义。在概念结构中,名词侧重标示事物,动词侧重标示关系和过程。在名词性词语的指称功能中,"有定"、"无定"是其核心问题。本文认为思维范畴化的成果以类的形式储存在语言的词汇中,语言系统有一整套由类向例转化的步骤,包括具体化、量化和语境定位。量化后的名词短语实现了从类到例的实质性飞跃,而定位则进一步把名词短语的所指在语境中进行了安置。有定和无定是名词短语在由类到例转化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指称功能。无定停留在经历了量化却没有定位的阶段,有定则更进一步,实现了在语境中的确切定位。  相似文献   

10.
<论语>中,仁爱是实现人际和谐的最高理想,知义是实现人际和谐的第一要义,礼让是实现人际和谐的处事方式,明知是实现人际和谐的重要原则,笃信是实现人际和谐的根本方法,内省是实现人际和谐的现实要求.学习<论语>中这些人际和谐思想时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人际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分析新闻的功能,至少可以从两个向度或者两个层面去考虑:其一,新闻的本体功能;其二,基于本体功能的派生功能或延伸功能。本体功能是所有新闻的基本功能,派生或延伸功能则是新闻传播的进一步追求,是新闻功能多元化或多样化的表现,是本体功能的某种扩展和升华。新闻的本体功能与派生功能共同构成了新闻的功能系统。新闻是以完整的功能系统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  相似文献   

12.
袁邦株  徐润英 《求索》2008,(12):79-81
语言转述现象是语言学研究的重要领域,诸多学者从传统语法、文学文体学、功能语言学等角度对语言转述进行过研究。传统语法中,学者们把重点放在直接和间接引语的转换关系上,关注对他人话语的转述策略。作为介绍他人研究成果的一种修辞方式,转述动词在社科论文中的人际意义主要表现为表达作者对他人研究成果的评价和尊重,通过礼貌策略说服读者,体现语篇中的多声特征。定量统计结果表明,转述动词在社科论文内不同部分的分布体现了学术论文内不同体裁的人际意义特征。  相似文献   

13.
邱峰 《湖北社会科学》2012,(10):142-145
判断句的本质是话题句,其构式义是"前项(之所以‘是’后项)的特征",据此便可对"N(就)是N"所代表的两种构式义的生成机制作出统一解释:构式1的态度义来自判断构式义基础上附加的感情色彩义,语境仅起语义过滤作用而非生成作用;构式2的对立差异义来自其本身所包含的多个基本判断构式义。同时,判断构式义决定了N2必是常规范畴,而这又决定了N1和N2的语义和句法特征  相似文献   

14.
沈兆文 《青年论坛》2009,(5):123-125
认知语境观揭示语义推理的认知心理依据和心理状态,语篇理解是一个”认知一推理”的动态化过程。认知语境及其在此基础上的预设在语篇处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揭示了语篇理解的认知心理依据,解释并制约着语言的表达与理解。本文从认知角度分析认知语境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从而指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预设,建构合适的语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速度。  相似文献   

15.
黄东花 《求索》2013,(11):168-170
《伊索寓言》和《庄子》寓言是中西寓言的杰出代表,蕴含丰富的思想内容和生活哲理,寓言故事中到处充斥着人际意义的表达,与评价理论关注的研究对象不谋而合。基于此,本研究试图以评价理论为研究构架,尝试对《伊索寓言》和《庄子》寓言文本语料进行对比研究,发掘同一语类的不同语言实现语篇评价功能的资源和运作模式,分析不同语言评价意义的异同和理据,为《伊索寓言》和《庄子》寓言语篇的正确解读提供方向,同时为寓言文本研究提供新的理论研究视角和路径,并进一步验证评价理论在古汉语研究中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6.
同义手段的语篇视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义手段研究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修辞学研究的重要成果,但对此问题的探讨主要停留在词语和句式的平面,对于跨越句子的语篇同义形式,汉语学界的研究几乎还是空白。文章认为,同义手段在语篇层面是大量存在的,并且具有多种表现形式。外语学界运用系统功能语法研究语篇的方法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7.
基于情景语境分析《我们仨》中的语码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从功能语言学的情景语境的角度研究语码转换尚为薄弱,基于《我们仨》中的语码转换。探讨语码转换和情景语境的关系。情景语境在具体的语言交际事件中决定语义选择。情景语境的三要素语场、基调、语式制约影响着语码转换。  相似文献   

18.
语篇分析就是从具有完整思想内容的篇章的结构分析入手,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展开对语篇内容的研究。语篇分析教学是对传统的语法分析教学的否定,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传统英语教学中"单纯教语言"的问题。依据语篇分析理论,教师应充分重视非语言信息在语篇学习中的积极作用,改革创新语篇教学方法,从而使学生提高阅读水平,提高阅读课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以2018年《纽约时报》对中国青年的报道为研究对象,采用费尔克拉夫话语分析框架,进行批评话语分析。首先,从分类(概念功能)、情态(人际功能)和连接(语篇功能)三个方面考察新闻文本,得出该报对中国青年报道话语特征具有以下特征:设置负面议程,片面呈现中国青年形象;模糊话语的客观性,混淆事实和观点,误导受众;以一概全,污化中国科学家群体形象。其次,从互文性和框架设置来阐释语篇的生产以及语篇与话语实践的互动关系;最后,在社会实践层面,剖析话语产生的意识形态根源和社会文化背景,认为美国媒体的新闻观念和媒体特点是该报对负面主题新闻的必然选择;意识形态的固化思维是该报对中国青年报道话语建构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0.
陈耀东 《人民论坛》2023,(23):64-68
不动产登记制度是国家确认并保障民事主体的合法财产权利,保障不动产交易安全与秩序的基础性制度,其核心功能包括权利确认与保护功能、公示功能、服务功能等,其附加功能包括行政监管与宏观调控、征税、反腐等。就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本身及其实施效果而言,应着力关切该制度的核心功能能否顺利实现,不能因附加功能产生溢出效用而削弱或者淡化核心功能,更不能片面夸大附加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