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姚公涛 《求索》2011,(9):193-195
“新小说”的叙事话语有文体的综合、意义的反讽、声音的复合、语式的自然等特征。“新小说”文体的综合主要体现在它从小说话语文体自身特点出发,融戏剧话语、电影话语、散文话语等话语文体于一体。从意义构成上看,“新小说”的反讽主要表现在叙事中的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声音上的复合型是“新小说”叙事话语的又一重要特点,主要表现在叙述中有各种叙述声音的融合。从叙述语式构成看,“新小说”叙事话语主要呈现叙述者与“物”和谐并列的特色。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李白的人格型态不能简单地概括为自然范型。它实际上是“道”与“侠”的合流。二者的联结才使得李白的英雄性格发出炫目的光辉。从传统文化的视阈看 ,对李、杜的不同评价体现了“儒”与“道”、“侠”的文化分野。  相似文献   

3.
语篇系统分析法:文化定势的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崛起的交互社会语言学对跨文化交际的本质和内容提出了独特的见解。认为跨文化交际实际上是人际交际 ,人际交际通过语篇系统得到实现。实利主义语篇系统在西方各类公司中普遍使用 ,这类语篇系统的意识形态、社会化、语篇形式和面子系统的研究可揭示出被认可的语篇之间的差异 ,而不是文化之间的差异。语篇系统分析法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探讨跨文化交际 ,从而帮助人们突破文化定势带来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分别从语气系统和情态系统这两个方面分析书店常见公示语的人际功能,揭示书店公示语的人际意义特点,尝试为公示语的研究提供新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5.
从文体看 ,鲁迅只写短篇小说 ;从小说叙事形式和技巧看 ,鲁迅使用了大量的“曲笔” ,而且有意安排各种“中介叙述人”。表面上 ,这只是小说的叙事策略 ,深入剖析 ,则是鲁迅个体伦理内在紧张、矛盾的体现和调解方式  相似文献   

6.
杜甫《饮中八仙歌》中谈及李白时用了“自称臣是酒中仙”之语,一般认为“臣”为人称指代词,“仙”是对李白神韵的展现,此实为一种解读上的偏误,阻碍了对作者创作心理的探究.杜甫所用的“臣”和“仙”可从两个不同的视角来阐释,其中折射出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在“出”与“处”之间挣扎与徘徊的矛盾心理.  相似文献   

7.
从某种意义上讲,对同一事物的理解的不同和差异都是距离。社会生活中的距离比比皆是:心理距离、社交距离等等。在此,统称为“社会互动距离”,亦称“社会交往距离”或“人际距离”。  相似文献   

8.
清真寺是穆斯林举行礼拜、宗教功课、宗教教育和宣教等活动的中心场所。是阿拉伯语Masdjid的意译,意为“叩拜处”,即礼拜安拉的处所。从历史上看,中国人对清真寺有不同的称呼,唐代时称“礼堂”,宋代称“礼拜堂”或“祀堂”,到元、明时称“清真寺”、“礼拜堂”。  相似文献   

9.
王娥 《前沿》2009,(5):181-184
布朗与吉尔曼在研究称代系统时指出,由于权势与同等这两种不同的社会关系的存在,欧洲语言的代词对称系统也体现出两种不同的语义特征。经过对汉语各类社会称呼语的语义分析,发现汉语社会称呼语系统具有以下特征:存在“权势”和“同等”两种社会语义特征的对立;具有语义的多义性、杂合性和渐变性。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关于改革本质的思想,从理论层面看,主要体现在他对“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两大论断相统一的辩证思维上;从操作层面看,主要体现在关于改革是基本制度调整、运行机制转轨和体制转型三位一体,量变和质变结合的观点上;从深层依据上看,主要体现在他对“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辩证统一的深刻理解中。  相似文献   

11.
警察讯问中的语类混合和移植现象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类是为社会或某一话语社团所广为认可的、为实现某一交际目标的语言运用方式。语类研究常以分析语类的语步结构和与此相关的语言形式和功能特点为焦点。但是语篇实践的现实表明,语类结构常常不具有单一的、清晰的界限,语类间常出现语类符号资源的挪用和移植。警察讯问作为一种机构性话语,有相对固定的语类结构步骤。但是,在形式化的讯问步骤下,由于交际目的不同,讯问中存在着语类的混合,即机构性话语语类和立法语篇语类的混合,这种混合增大了讯问双方之间的距离。讯问中语类混合的运用构成了一系列复杂的、权威性的交际行为,体现了讯问双方不对等的权力关系。  相似文献   

12.
袁邦株  徐润英 《求索》2008,(12):79-81
语言转述现象是语言学研究的重要领域,诸多学者从传统语法、文学文体学、功能语言学等角度对语言转述进行过研究。传统语法中,学者们把重点放在直接和间接引语的转换关系上,关注对他人话语的转述策略。作为介绍他人研究成果的一种修辞方式,转述动词在社科论文中的人际意义主要表现为表达作者对他人研究成果的评价和尊重,通过礼貌策略说服读者,体现语篇中的多声特征。定量统计结果表明,转述动词在社科论文内不同部分的分布体现了学术论文内不同体裁的人际意义特征。  相似文献   

13.
朱晓慧 《前沿》2005,(12):231-234
中国古诗词以抒情为主要特征,以意象为诗词生命的主要元素,而意象以语符为外在载体。进入古诗词语境的语符往往超越了单个语符原有的所指义,而具有了深层的审美价值。解读古诗词,从语言层面看,是对语符的一种解码;从艺术层面看,则是对意象深层蕴含的感悟,是与作者心灵沟通的审美过程。  相似文献   

14.
元话语的识别应采用"显性"和"隐性"相结合的标准,语法元话语就是在此基础上识别出来的元话语的重要成员之一。语法元话语分为语篇语法元话语、人际语法元话语和语篇/人际多功能语法元话语。在目的导向的对话性元话语理论基础上,三类语法元话语在立法语篇中得到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5.
顾朝清 《今日浙江》2008,(13):49-49
在武警温州支队“站在前沿看改革开放30周年”座谈会上,城区大队大队长葛关富结合自己家庭发展壮大的经历,谈起了改革开放30年来,他对党的富民政策的认识。下面是他的叙述——  相似文献   

16.
思政课讲“历史故事”,既是基于一定事实的“历史还原”行为,也是基于一定诉求的“历史阐释”行为。对“历史故事”不设边界或限度的“阐释”,必然会带来诸多后果和理论混乱。思政课教师讲好“历史故事”,从视野维度看,要牢树交叉融合的知识视野、辩证客观的比较视野、面向问题的研究视野;从事实维度看,要坚持历史事实的“主体性”讲观点、历史发展的“整体性”讲细节、历史演进的“过程性”讲趋势;从价值维度看,要准确把握历史故事的作用限定、合理把握“历史故事”的价值评价、明确规范教师主体的阐释限定;从叙述维度看,叙述逻辑要符合现实的内在逻辑、叙述语言要尊重历史的客观存在、叙述方式要结合对象的切身感知。  相似文献   

17.
闽南语“仔”是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字,尤其“仔”字可以结合许多语词或短语,而形成多样化的搭配。中国文字,如果同一个字见于国语词典和闽南语词典中,其训义一般不会有太大的差异,而“仔”字却是在“雅”、“俗”系统中明显分道扬镳;文章首先针对这一特色,粗略地呈现其样貌。其次,针对目前闽南语词典中“仔”字的编写顺序和训义加以探讨,指出值得斟酌之处,并依照个人看法,将它重新编排,同时让它的词性、训义、声调、用法都更臻精确。  相似文献   

18.
一、结束语的作用1.结束语是一个“板块”。课堂教学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一堂课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它分别由组织教学、复习旧课、导入新课、展开新课、巩固新课等阶段组成。这样,在课堂的各个阶段就有了导入语、讲授语、过渡语、提问语、结束语,等等。结束语是与课堂教学有着内在联系的有机构成的一个“板块”。如果没有课堂结束语,就谈不上课堂教学的完整和完美了。因此,从形式上看,有无好的结束语,是体现一堂课是否完整的标志之一。2.结束语是一把“梳子”。政治课教学不仅有较多的知识容量,更有不少例证。面对教师洋洋洒洒的“爆料”…  相似文献   

19.
语篇连贯是语篇的概念间的联系(如线性的语篇连贯和整体性的语篇连贯)在头脑中的映射,并最终构成一个完整的宏观结构,体现的内在结构是一种心里表征。这种形式表征的是语义连贯,从语篇的输出者和接受者来看都是趋向于实现语篇的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20.
《骆驼祥子》是老舍创作的社会批判意识较为显著的一部作品,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弱势群体的侵蚀。本文选取伊文。金的译本RickshawBoy进行分析。该译本产生于不同于当时中国的意识形态和时代背景之下,其结局的改写尤其引人注目。从翻译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该译本中出现这样的改写现象源自一定的语篇意图。在翻译的过程中。既会体现作者的语篇意图,也会体现不同译者的语篇意图。本文通过运用语篇意图的理论来分析这个英译本中结尾的改写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