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腿勤、手勤、嘴勤的领导,才能掌握真实可信的“第一手材料”。掌握真实情况,才能拍出符合实际的板子、支出符合群众意愿的盘子。然而,有人总觉得很忙,“两眼一睁,忙到熄灯”,没有时间下基层,深入群众,搞调查研究。直到犯了官僚主义,还不知道是为了什么呢。  相似文献   

2.
下基层的根本目的是掌握实情、发现问题、改进工作,如果不清楚下去"干什么",只是为了完成活动任务而下基层,就会使活动流于形式。为此,济南市长清区在开展"万名组织部长下基层"活动中,事先拟定调研主题,建立调研日记,做到有的放矢。实践证  相似文献   

3.
领导机关的干部下基层干什么?一是调查研究,二是解决问题,三是总结经验。要了解实际情况、掌握第一手材料、检验工作实效。一竿子插到底,不打招呼、不搞陪同、不事先指定对象,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多听听群众怎么说,多问问群众怎么看,多请教群众怎么干,力求获得平时难以听到、不易看到、意想不到的新情况,真正抓住制约发展的"结"、群众闹心的"难"、基层工作的"忧"。要解决实际问题、拿出实招新招、给群众带来实惠。围绕推动发  相似文献   

4.
《实践》2014,(3)
<正>当前,随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领导干部下基层成了非常普遍的现象。领导干部接地气、搞调研、解难题,不仅需要正确的思路、扎实的工作、有效的方法,还需要带着感情、投入感情。习总书记说:"感情是一个非常本质的东西,不带着感情去做接地气的工作,就是‘作秀’了。有感情的同志下基层做工作,看得见、  相似文献   

5.
王涛 《党课》2011,(2):66-67
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在一次会议上,告诫各级干部不要当不下基层,不搞调研,上情不明、下情不清,“拍脑袋”决策、“拍胸脯”保证、出了事“拍屁股”走人的“三拍”干部。  相似文献   

6.
新声 《党建》2012,(9):28-28
近日,一位领导同志提出,要认真思考下基层怎样能听到真话、实话、普通群众的话。这体现了党的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是对干部下基层的重要要求。干部下基层听不到真话、实话、普通群众的话,表面上是基层干部群众不想说、不愿说、不敢说,根子还是下基层的干部作风不深入、方法不对头。下基层的干部要善于和乐于拉家常  相似文献   

7.
领导新语     
《当代贵州》2011,(35):11-11
要做一个硬规定、死规定,各级领导干部下去考察、检查、调研或参加一些活动,一律不得组织迎送队伍,包括到住地,宾馆人员也不得列队欢迎;庆典等活动,不要搞那么多的鲜花、锣鼓、红地毯,更不许女生导引(由相关领导或日常工作人员引导即可)。一般情况下(除非是节庆等)到少数民族乡村去,也不组织少数民族的同志搞"民族仪式"的迎送。——12月9日,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粟战书严令“领导干部”下基层不得搞排场  相似文献   

8.
仲祖文 《党建》2012,(9):28-28
近日,一位领导同志提出,要认真思考下基层怎样能听到真话、实话、普通群众的话。这体现了党的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是对干部下基层的重要要求。 干部下基层听不到真话、实话、普通群众的话,表面上是基层干部群众不想说、不愿说、不敢说,根子还是下基层的干部作风不深入、方法不对头。  相似文献   

9.
各级领导机关干部到基层一线了解实情,掌握第一手资料,是长期以来我党形成的良好工作方法,但在某些地方执行中被教条化了。下基层的人数和时间成了领导重视不重视基层工作的惟一标准。然而从实际效果考察,有的领导机关干部下基层不是在为基层排忧解难,而是为基层帮倒忙。如有的机关干部下基  相似文献   

10.
机关干部深入基层摸情况、搞帮带,是抓好各项工作在基层落实的好传统、好做法,但是,有的领导下基层却"吓"着了基层。基层干部群众说他们"背着手、腆着肚,一看就是蹲点干部";"听听汇报,转转村庄,挑挑毛病,吹吹自我";"帮建帮带,越帮越忙"等等。这些情况,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和反思。领导干部下基层遭到基层干群如此  相似文献   

11.
坚持与深入     
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联系群众应该在两个方面多下功夫。一个是坚持。强调下基层密切联系群众,搞一阵子很容易,难在能够坚持下去,变成经常自觉的行动。另一个  相似文献   

12.
当前,"万名组织部长下基层"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要确保活动取得实效,应力戒形式主义。形式主义的下基层主要表现在走马观花,浮光掠影,不触及矛盾,不解决问题,根本原因是深入不下去,与基层党员干部群众距离远、接触少。为此,组织部长下基层,不妨多带点"土气"。  相似文献   

13.
近日,一位领导同志提出,要认真思考下基层怎样能听到真话、实话、普通群众的话。这体现了党的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是对干部下基层的重要要求。干部下基层听不到真话、实话、普通群众的话,表面上是基层干部群众不想说、不愿说、不敢说,根子还是下基层的干部作风不深入、方法不对头。下基层的干部要善于和乐于拉家常。说群众常说的话、愿意听的话、听得懂的话,力戒官话、大话、套话、空话。自己多说贴心话,才能换来群众的心里话。下基层的干部要脱下西装换"农装"。杨善洲挽起裤腿、戴顶草帽下乡,被群众亲切地称为"草帽书记",值  相似文献   

14.
陈光 《党课》2013,(4):56-56
组工干部下基层是察民情、解民忧、集民智的有效举措,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在下基层中,绝大多数组工干部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不仅掌握了民情,还为基层的党建工作献上了“金点子”、指明了“金路子”,但是在有的地方,也有极少数组工干部在下基层时,还不等熟悉情况,就轻易“作指示”“下命令”,  相似文献   

15.
一是“勤”。要眼勤,勤观察周围的人和事,善于发现新情况、新问题;要耳勤,多倾听基层干部群众的呼声,心里时刻装着群众的疾苦;要嘴勤,遇事与班子成员多沟通,不搞“一言堂”,不明白的事情要多向基层干部群众询问,不耻下问,寻找良策;要手勤,勤总结经验,善于思考问题,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发展思路和发展战略;要腿勤,多下基层接触群众,与人民群众交朋友,开展积极的调查研究,特别是在农村改革不断深化的情况下,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问题对乡镇党委书记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及早掌握情况,也就掌握了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二是“俭…  相似文献   

16.
近日,某部组织工作组下基层。一位领导在动员时指出:"大家要带着问题下基层,头脑里装着几个怎么样、为什么、怎么解决.真正做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头脑里一片空白,还不如不下去,下去也是白下。"这位领导的讲话抓住了一些机关干部下基层效率不高的要害。问题是调研的基础,没有问题就没有注意点  相似文献   

17.
“组织部长下基层”活动开展以来.我与各区县委主要负责同志和部分基层党员干部代表谈心谈话。并到联系点开展了一些活动,通过亲身下基层了解实情,掌握社情民意。为基层干部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我对开展“组织部长下基层”活动有了更深的感悟。  相似文献   

18.
《求是》2013,(9):36
为转变干部作风,深入基层服务群众,去年3月以来,三明市深入开展以"下基层、解民忧、办实事、促发展"为主要内容的"万名干部下基层"活动。针对下基层中存在的工作不深入、措施不得力、配合不协调、落实不到位等问题,结合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  相似文献   

19.
唐山雨 《学习月刊》2012,(17):10-11
厦门大学一名女博士的微博言论,前陵时间引起轩然大波。今年暑假期间,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组织一部分博士生到闽北山区的政和县进行考察调研,回来以后其中的一名女博士在新浪微博上这样留言:“这次到政和考察的收获是:1、毕业后不下基层12、毕业后坚决不下基层!13、毕业后死都不下基层!!!减肥,回去找个好男人。”(8月8日《中国青年报》)  相似文献   

20.
领导干部下基层调查研究,是掌握真情实况、进行科学决策、实施正确领导的必要前提,也是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努力推动科学发展的生动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