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独秀     
《传承》2006,(4):8-8
安徽省安庆城西南六十里,有独秀山.山并不险峻,只是平地而起,一枝独秀,故名“独秀山”.1879年生于安徽安庆的陈庆同,曾以“独秀山民”为笔名撰文.陈庆同觉得“独秀山民”略显啰唆,故舍去“山民”两字,用“独秀”为笔名.  相似文献   

2.
他出生在安徽安庆一个贫瘠的农村,家境贫寒。他叫朱建华,一个年仅28岁,却身家过千万的青年英才。短短几年内,他一手创建的怀宁县一品香食品有限公司的加盟连锁店达到了200多家;“独秀汤包”成为全国知名品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相似文献   

3.
刘统 《同舟共进》2011,(5):46-49
【陈独秀的挣扎与毛泽东的彷徨】 平心而论,陈独秀从心里不赞成农民运动。他是大教授,虽然从事的是唤起民众的革命,但广大农民真正起来了,他又怕得要命,属于毛泽东所说的“叶公好龙”之类。  相似文献   

4.
谈一点困惑     
住在沙滩,见天路过皇城根遗址公园和五四大街,难免一次再次地看见竖立在那里的雕塑。先是惊讶,然后是别扭,而且不止一次发现有同感的行人站在那里批评这个雕塑:竟然没有了陈独秀! 历史就是历史,历史不能修改。由于斯大林的共产国际歪曲事实真相和康生之流的造谣诬陷,陈独秀曾经被糟蹋得很严重。毛泽东就曾把他同托洛茨基、布哈林、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确实准备用林彪替代彭德怀任国防部长。一个“张飞”.一个“韩信”.打天下都是功高勋著;是左膀右臂,也都同自己有过磕磕绊绊。据毛泽东身边工作人员讲,元帅中只有彭德怀和林彪敢坚持意见,顶撞毛泽东。毛泽东睡觉困难,一旦睡下,没有谁敢惊扰,鸟都不敢从屋顶飞过,远远就被卫士们用竹竿绑了红布驱走。聂荣臻元帅去见毛泽东,在门口立正两个小时,卫士长请他坐等,他不坐;卫士长要去叫醒毛泽东,他不许。毛泽东说:“聂帅才是个厚道人呢。”  相似文献   

6.
李永春 《求索》2014,(7):148-152
《向导》周报上署名“田诚”的11篇文章,有人考证为陈独秀的作品,也有人认为是李大钊。其实,“田诚”文章集中刊发的时间,正值陈独秀率领中共代表团出席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不可能及时发表那么多时事评论类文章。从《今日派之所谓马克思主义》对于胡鄂公及“今日派”的批评来看,显然与陈独秀、李大钊两人和胡鄂公之间的友善态度相违。《真不愧好人奋斗》对胡适及“好人政府”的批评,也与陈独秀、李大钊和胡适之间的亲密关系不符。考诸署名“田诚”文章的语言风格、用词特点和主要思想观点,再证诸中共领导人的活动轨迹和党内分工,可知“田诚”很可能是蔡和森在《向导》使用的笔名。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在早年写的《讲堂录》中,对人才、学识、才干及怎样看待人才,都有非常精当的记录。他录道:“才,才者,经济之谓也。才有从学问一方得者,有从阅历一方得者。”这里,首次解释了什么是人才的问题。我理解这个“经济之谓也”是指具有经纶济世的学识和才  相似文献   

8.
读来读去独来独去王钢他的年龄:32岁他的出身:农家子弟他的身份:河南省最大的私营企业家注册资金1000万元他的信条:读来读去独来独去很少有人深究,“读”字的一半为什么是“卖”。还是在踞有中国银行河南分行进出口处这个“白领宝座”之时,生吞活剥也好,细嚼...  相似文献   

9.
情洒永兴寨     
2006年春节,对永兴寨的乡亲们来说格外喜庆祥和,因为他们盼望多年的“永兴桥”即将开工。由县政协副主席彭洪民协调交通、财政、建委等部门投资5万元、50吨水泥以及2吨钢材,已全部落实到位76岁高龄的付建发老人逢人便说:“洪民这娃真是行,争取了物资,咱也不能挪后,各家各户投工投劳早点修通便民桥!”彭洪民是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政协副主席早在1969年春,他学校毕业后,响应号召上山下乡落户到秀山梅江乡官田村永兴寨。3年多知青生活他与乡亲们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也注定了他魂牵梦绕故乡情。永兴寨,是梅江最偏远的一个民族山寨。山大林深,云雾…  相似文献   

10.
新书信息     
《小康》2013,(9):115
《陈独秀全传》唐宝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定价:128.00元对陈独秀简单地肯定或否定,都是对历史极大的不尊重。南陈北李创建中国共产党,他是大功臣;在任总书记时遭遇大革命的失败,陈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后来成了托派,又同国民党进行了不屈的斗争,直至病逝于贫病交加。本书用大量第一手资料,客观描述真实的陈独秀。  相似文献   

11.
伍一  任政  贺玉泉 《今日浙江》2003,(24):36-38
毛泽东同志生前非常喜爱浙江。新中国成立以后,他先后40余次来到浙江生活、工作了800多个日日夜夜,同浙江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他曾动情地说,浙江是他的“第二故乡”。毛泽东同志是一代伟人,又是一个平凡的普通人。凡是与毛泽东接触过的人,无不为他的平易近人和关爱他人所感动,无不为他的艰苦朴素和勤奋好学所叹服。这里,摘要刊登几位曾在毛泽东身边工作过的浙江警卫人员和服务人员的回忆文章,以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  相似文献   

12.
《传承》2006,(Z1)
1945年8月29日至10月10日,为避免内战,争取和平,中国共产党在重庆同国民党进行了为期43天的和平谈判。最后。国共双方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图为周恩来陪同毛泽东到重庆同国民党谈判。毛泽东在赴重庆谈判的43天里,大小的宴会达到了十多场,谈判开始时,喝酒也开始了。每次宴会,人们都拥上来,争着向毛泽东敬酒。那段时间,周恩来形影不离地陪伴着毛泽东,宴会上也不例外,总是紧贴毛泽东而坐,谈话时退后半个身子让毛泽东为先,敬酒时又抢前半个身子挡在先,毛主席酒量有限,我代了,我来代劳……”。由于周恩来挡在毛泽东…  相似文献   

13.
倾城一笑     
外星人 某处逮住了一个外星人。 北京科学家说 “我们应该先研究他的生活习性。” 上海科学家说:“我们应该先解剖他,看看他的内部结构。” 广东科学家说:“还是先尝尝是什么味的吧。”  相似文献   

14.
江虹 《当代广西》2006,(13):16-17
马克思主义在广西的传播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十月革命后,李大钊、陈独秀、李达、毛泽东等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当时,统治广西的旧桂系军阀饬令严防、查禁“过激主义”(指马克思主义),但真理的穿透力是任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于1958年11月,在同新华社社长兼《人民日报》总编吴冷西谈话中指出:“记者善于比较”,并举了一个事例。唐朝有一个太守,他问官司,先去了解原告、被告周围的人和周围的情况,然后再审原告、被告。称这种方法叫勾推法。我们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对勾推法应积极地去尝试,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上水平。勾推法的好处有三:  相似文献   

16.
“莫须有”出自北宋:当权者秦桧诬陷忠臣岳飞谋反,有人不服气,去质问秦桧,秦桧回答说:“莫须有。”“莫须有”就是“也许有”的意思,一般用来指依仗权势、故意捏造罪名所进行的政治迫害。它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惯常现象,直到进入民国以后,中国也时常发生“莫须有”。陈独秀一案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不同的是,陈独秀曾经是“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的领袖,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缔造者之一,因受西方宪政文明的深刻影响,他对“莫须有”进行了有力的抗辩。1932年10月15日,国民党当局逮捕了陈独秀。当时,中国正处在以国民党蒋介石为代表的南京国民政府统…  相似文献   

17.
我最喜欢把高尔基的一句名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我确信这是一条真理”。在我上初中的时候,我听老师讲过毛泽东主席曾经给自己起了"子任,'的笔名,决心以救国救民为自己的崇高责任和奋斗目标的故事  相似文献   

18.
关于毛泽东首次读《共产党宣言》等三本书的时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同志一九三六年在同斯诺谈话时曾提到:他在“第二次到北京期间”,读了许多关于俄国情况和共产主义的书,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他的心中,使他建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这三本书是:《共产党宣言》,陈望道译,这是用中文出版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书;《阶级斗争》,考茨基著;《社会主义史》,柯卡普著。”(《西行漫  相似文献   

19.
顾文 《当代广西》2006,(16):58-59
“东西”是广西的名牌产品。以后,还可能是中国的名牌产品,畅销世界。“东西”是一位作家,真名田代琳。从笔名看,东西就让人困惑以及浮想联翩。什么叫东西?东西怎么样?说不清、道不楚,让你说此失彼,而且永远说不清楚。“东西”还是高雅与世俗的混合,让你搞不清楚是高雅还是世俗。比方说,这个“东西”,东西有好有坏,但东西对于人来说,人人都见过。——有趣吧,田代琳居然给自己取了这样一个笔名。他自己说,之所以取名“东西”,有两层意思,一是因为像“东邪西毒”、“东成西就”般好记,二是强调现代社会人的异化,别把自己当人。东西笔名,果然如…  相似文献   

20.
贺风生何许人贺风生是湖南韶山人,他的祖母是毛泽东的姑母,他的父亲贺晓秋和毛泽东是姑表兄弟,童年时代还和毛泽东同窗读了五年多的孔孟之书,知书达礼。后来他们想一起去长沙读书,贺晓秋的母亲说:“现在的形势是三天风四天雨,不能把文章放进锅里煮。”毛泽东只好一人去了长沙。但他们并未因此断了联系,仍时常在一起讨论时局、探索真理、追求进步.贺风生还追随毛泽东参加了韶山农民运动的一些活动。当反动势力“围剿”韶山农民运动、到处追捕毛泽东时,正是贺晓秋、文涧泉两人扮成轿夫,冒着杀头的危险,把毛泽东送出了韶山。不久,贺晓秋也成了反动派追捕的对象,被迫携妻带子背井离乡,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