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独秀不仅是著名的革命家、杰出的思想家,也是优秀的教育家,在教育方面提出了许多富有真知灼见的独到见解,堪称中国新教育的先驱者。陈独秀的教育思想有着鲜明的特征。他学贯中西,中国传统教育和西方新式教育成就了陈独秀,他的教育思想吸收了人类优秀的文明成果,具有自觉的继承性;面对中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的局面,陈独秀认为,教育对拯救民族,呼唤国民的觉醒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的教育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教育有着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的作用,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之一,陈独秀的教育思想又体现出高瞻远瞩的战略性;陈独秀的教育思想还具有突出的务实性,陈独秀明确提出教育要面向社会,强调只有实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育方针,才能为国家造就一代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2.
晚年陈独秀民主思想的嬗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战争与革命的时代主题是陈独秀晚年民主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对苏俄经验的批判是陈独秀晚年民主思想形成的外在条件;与共产国际、托派、中共的分歧和论争是陈独秀晚年民主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3.
徐军  雷婷 《长江论坛》2015,(5):16-19
陈独秀一贯主张抗日救国,但在如何抗日的具体问题上陈独秀的思想发生了两次巨大的转变。1937年8月出狱前后,陈独秀抗战思想由"打倒国民党政府"转变为"拥护国民党政府领导抗日"、由反对国共合作转变为拥护国共合作;武汉会战前后,在对抗战前途的预测上陈独秀由积极乐观转变为消极悲观、对游击队及游击战的态度由重视支持转变为轻视贬低。陈独秀抗战思想发生转变的主要原因是时局动荡及陈独秀自身处境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研究五四运动,不能不研究陈独秀;研究五四文学革命更不能不研究陈独秀。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研究陈独秀“成了禁区。虽说他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但谁也不敢这样提;虽说他是文学革命的发难者、领导者,可现代文学史却很少这样讲。本文就陈独秀在初期文学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谈一些看法,错误之处,期望读者指正。  相似文献   

5.
李雅莉 《传承》2010,(27):6-7
大革命失败的主要责任实际上是共产国际和斯大林。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中共中央和陈独秀没有独立自主的权利,共产国际的"苏俄利益中心论"和高度集中的领导体制影响了陈独秀对中国革命问题的独立思考,干扰了陈独秀在一系列问题上的决策,而共产国际却把大革命失败的责任全部推卸到陈独秀身上。  相似文献   

6.
随着时间的推移,学术界对陈独秀的研究越来越趋向客观。对陈独秀早期思想的转变看法比较一致。争论最多、分歧最大的是:五四运动后,陈独秀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的问题。从近年来的研究情况看,学术界基本上抛弃了以下三种观点:其一,陈独秀是一个反马克思主义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是钻在革命队伍里的“蛀虫”,当然不能与马克思主义者相提并论;其二,陈独秀从来就没有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依然是一个资产阶级激进民主派或改良主义者;其三,当时的陈独秀开始了由民主主义者向共产主义者的转变,但没有完成这种转变,他只是具有初步共产主…  相似文献   

7.
陈独秀与康有为分别为"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戊戌变法运动的代表性人物,他们的关系较为特别.陈独秀早年曾深受康有为的影响,但在五四时期他却对康有为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在陈独秀眼里,康有为在戊戌变法前是先觉之士,戊戌变法后则开历史倒车,是顽固的复辟派.陈独秀的这种解读既有正确的一面,同时也存有一定的历史局限.  相似文献   

8.
江轶 《求索》2014,(5):168-172
长期以来国内学术界对陈独秀的研究以批判为主,"定罪名"与"戴帽子"成为"研究"的主要手段。近年来陈独秀研究逐渐"突围",唐宝林先生对以往的研究进行了推进与反思,对不同历史时期陈独秀的精神世界与历史行为予以全新解读。结合唐宝林的研究动态,通过多重关系下的"正名",对于陈独秀研究中的"机会主义二次革命论"、"右倾机会主义"、"右倾投降主义"等若干问题进行新的阐释,同时深入考察陈独秀作为"社会人"的一面,解析陈独秀的思想体系,描绘了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特性与悲哀。  相似文献   

9.
杨苏磊 《长白学刊》2012,(5):116-118
杨飞先生所撰《陈独秀与高语罕交往的恩怨纠结》一文,似有几处明显失误:一是将高语罕的妻子王丽立说成陈独秀之妻,有张冠李戴之嫌;二是断定高语罕入党时间为1923年,这亦可能与事实不符;三是"陈独秀支持高语罕编辑出版《白话书信》"一说缺乏史料支撑,有牵强附会之疑。为体现学术研究的科学精神,还原历史事实,避免误导读者,特在此与该文作者进行商榷。  相似文献   

10.
许艳民 《前沿》2012,(20):153-155
“五四”时期,陈独秀对基督教的价值评判颇为复杂.在否定它的同时又肯定其价值意义;在肯定它的同时亦否定其不合理的成分,这是陈独秀基督教观的特色,亦与救亡图存的时代发展变化密切相关.也因此,陈独秀对基督教的价值评判披上了浓重的功利色彩和鲜明的时代烙印.  相似文献   

11.
今年70岁的吴盂华是河南省沁阳师范学校退休老教师。其父吴季严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陈独秀的外甥,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之一。在历史上反右倾机会主义斗争中,吴季严因是陈独秀的忠实追随者,又是陈独秀的外甥,被开除了党籍。  相似文献   

12.
贾钢涛 《长白学刊》2012,(1):118-122
建党前后,陈独秀先后发表过一系列有关农民问题的重要观点和政策主张,有些建议经过实践的检验,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革命进程;也有一些不太成熟的论述成为阻碍农民运动发展的羁绊。后来,毛泽东在实践中总结和发展了中共农民问题学说,为中国革命找到一条特殊道路,开辟了历史新纪元。以建党前后为中心对陈独秀农民问题的认识展开考察,不仅有助于深化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早期中共历史人物的研究,也有利于推动当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时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恽代英和陈独秀是中共党史上的重要人物,都是中国近现代伟大的思想家、理论家、革命家和共产主义者.恽代英生前与陈独秀关系密切,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交往十几年,恽代英是在陈独秀的影响下走上革命道路并成为共产主义者的,但是有关他们交往的史料并不丰富,研究他们的关系,要从汗牛充栋的历史资料当中一点一滴地挖掘,以求对研究中共党史提供有价值的材料.  相似文献   

14.
谭亦然  朱小理 《传承》2013,(8):46-47
民主思想是陈独秀思想的重要内容,晚年的民主思想更是他思想的闪光点。从1932到1942年,陈独秀逐渐放弃党派之见,本着客观主义的立场,站在国际的高度来研究民主,成果斐然。我国从20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开始研究陈独秀晚年的民主思想,取得了不少成果。  相似文献   

15.
从中共五大到“八七”会议:中共领导核心的转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探讨了中共领导核心从陈独秀向瞿秋白转移的全过程.本文认为,中共五大之前陈独秀的领导已受到指责;五大上陈独秀虽然继续当选为总书记,但其领导地位已经动摇.与此同时,与莫斯科有着更密切关系的瞿秋白则受到重视.五大后陈独秀的领导能力受到严重挑战,并最终被淘汰.瞿秋白则声名雀起,并很快成为必然的核心人选.所有这一切,既与当时中共面临的形势有关,也与联共(布)、共产国际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陈独秀是20世纪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颇有争议的重要人物,他的一生与政治运动密切相联而又纠葛不断,其一生的复杂线条注定了其身后评价问题的曲折性和复杂性.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陈独秀评价问题一直是"陈独秀研究热"中一个备受关注的焦点,20多年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大量历史档案的解密和研究的深入,学界在陈独秀评价问题的研究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摘去了长期扣在他头上的"右倾投降主义"的帽子,比较客观地还原了陈独秀在中国现代历史上的应有位置.  相似文献   

17.
陈独秀晚年民主思想三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主思想是贯穿陈独秀一生的主线.从高举民主、科学大旗首倡新文化运动开风气之先,到迟暮之年以病残之躯发"最后的见解"警示世人,陈独秀对民主的探索可谓殚精竭虑、无人出其右.本文就近年来陈独秀晚年民主思想研究状况略作分析,并认为其思想对今天建设和谐社会、发展民主政治不乏启示.  相似文献   

18.
今天,只要人们谈论新文化运动,就不可避免地要提及陈独秀和胡适。如果说对陈独秀的评价曾有过不公允,但陈独秀作为《新青年》的创办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毕竟还是以革命家的身份站立于中国历史舞台上,而胡适却始终是以“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的反面教员形象载入史册的。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的进步作用不入正册,无论对全面评价胡适,还是对今人借鉴历史,吸取经验教训都是不利的。胡适因参加新文化运动而出名,中国的新文化运动是以陈独秀1915年9月在上海创  相似文献   

19.
陈独秀年满62岁时,于1942年秋逝世于四川江津县(现重庆市江津市)郊区。61年来,对陈独秀之死,众说纷纭,或日蒋介石所害,或日党内除奸,或日病死。到底陈独秀是怎样死的?而今,有几位80岁以上的江津人,当年与陈相熟,从另一方面回忆出陈独秀的死因,笔者以为是比较可信的。 据史料记载,陈独秀(仲甫)于1 880年出身于安徽省怀宁县(现安庆市),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1921年至1927年期间,任中国共产党总书记。他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对革命前途悲观失望,在党内搞宗派,进行反党活动,因此,于1927年11月被共产国际批准,开除出中国共产党。之后,以他为首成立了托派组织——中国共产主义联盟,  相似文献   

20.
文卫勇  张学军 《人民论坛》2010,(12):178-179
陈独秀人权思想富含变化,历经自由主义、马克思主义和反思马克思主义,如何评价其人权思想是正确理解陈独秀的关键。其马克思主义人权观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人权理论提供了参考。他的人权思想不仅是对前人人权理论的丰富和发展,而且对于我们当前的政治体制改革以及政治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