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同性恋是古已有之的人类现象,但是很多人对其存在异议.随着同性恋权利运动的开展,人们对同性婚姻愈加关注,对同性婚姻进行立法保护也具备了现实基础和法理基础.现阶段,对同性恋采取准婚姻的立法模式,更符合我国的实际.  相似文献   

2.
同性恋是一种社会现象,同性恋群体是社会群体中的特殊群体。近年来,同性恋违法行为日益突出,对社会管理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产生同性恋违法行为的原因主要在于:对同性恋的违法行为,法律界定不明确;社会对同性恋者存在歧视和偏见;同性恋者心理脆弱,缺乏安全感。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犯罪的复杂化,在对女性罪犯改造过程中,出现了新的现象——同性恋。女性罪犯中的同性恋现象,有它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从心理学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透析,是矫治同性恋行为,改造罪犯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4.
同性恋者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享有最大限度的自由,非犯罪化应是我国刑法对同性恋的确定态度。同性恋的自由具有界限,对其进行非犯罪化必须同时满足成人、私下和自愿的条件,不符合成人、私下和自愿条件的同性恋应当纳入刑法规制的范围。在考虑若干入罪方面,同性恋者以结婚或配偶名义同居的方式破坏在先合法婚姻的行为构成重婚罪,同性之间违背一方意志强行发生的性行为应当构成强奸罪。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由于社会传统文化的影响和法律制度的不健全,同性性犯罪中受害者的权利得不到有效保障。因此,有必要借鉴国外立法经验,加大对同性性犯罪的法律控制,加强对同性恋群体权利的研究和保护。  相似文献   

6.
三百五十年后的今天,同性恋已不被人们看作是犯罪,可是由同性恋者产生的问题却越来越多。同性恋者不仅是一个人群——加上他们的妻儿老小就有上亿人。其中约1/3已婚,所以说,同性恋现象不仅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而且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他们跟普通人一样的生活着,自然也会产生跟普通人一样的生活问题,感情问题,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试图重新回到小说文本本身来探寻白先勇在《孽子》中对“同性恋”这一题材的独到见解,并通过作品中对父子关系的探讨来寻求白先勇写作《孽子》的目的所在。  相似文献   

8.
运用生命历程理论,将性侵犯作为一个生命事件,我们发现,性侵犯事件对男性的生命历程有一定的影响,其中同性恋倾向与男童遭受性侵犯事件有很大关系.儿童期遭受同性人士性侵犯事件对男孩造成严重伤害:首先在于性侵犯事件在个体生命过程中发生的时间,其次是案主所处的环境,以及面对现实环境所作的主观选择.  相似文献   

9.
小说《孽子》是白先勇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它代袁了台湾同性恋小说的最高成就。目前的研究对白先勇小说中月亮和冬日等意象群落有所研究,但是作为“家”的意象提到不多,而且“家”与“父亲”形象的异形同源未曾有人提到。在《孽子》中,“家”和“父亲”的形象合二为一,且“父亲”形象在超越道德感后带来了人性回归。  相似文献   

10.
同性恋性犯罪是同性恋者实施的性犯罪和因同性恋而导致的其他性犯罪,具有手段多样性、年龄阶段性、犯罪主体特殊性、作案方式隐蔽性的特点。我国近年来报道的同性恋性犯罪案件呈逐步上升趋势,给公安机关侦查和预防该类案件带来了挑战。公安机关要在建立健全法律体系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社会舆论导向、建立特殊侦查程序、转变侦查思维方式、加强高危人群管控、建立应急方案等方式实现对同性恋性犯罪案件的侦查与防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